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1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系指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症侯群。其特征是肠道的易激性(irritblity)。以往曾用名有:“过敏性结肠”,“结肠痉挛”,黏液性结肠炎,“易激结肠”等,近年来统一命名为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可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则尚未阐明。所以西医在治疗上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亦不够理想,我们近年研制的肠宁胶囊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又无任何器质性改变或生化指标异常的功能性胃肠病,属中医"肠郁"、"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  相似文献   

4.
读者热线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38-38
河南读者宋思齐:最近有一名腹痛、腹胀的病人,到上级医院就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什么病?临床表现与对策如何?编者:“肠易激综合征”目前被认为是一种都市新疾病。它是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为基础,相伴发生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诊断本病必须经过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后方可考虑。有人主张,最好经过1年左右的临床追踪观察,完全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之后,再诊断本病,则把握甚大,防止误诊而导致治疗延误。据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江滨教授介绍,本病…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病理机制复杂,临床采用单一治疗模式多难以奏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成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并无准确定义和诊断标准,亦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以期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使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持久存在而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及火便性状的改变,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的综合征。近年来我们应用黛立新治疗了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因素和胃肠道动力、脑肠轴、基因、内脏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其中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性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肠肽的异常表达可以通过影响内脏的感觉、分泌和运动,从而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该文从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神经肽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胃动素、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等脑肠肽入手,探讨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为明确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频率、排便形状改变和排便后症状改善为特征的—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认为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精神刺激及情志因素是促进本病发生、发作和恶化的主要因素。该病属中医“腹痛”、“便秘”、“泄泻”、“郁证”范畴,多由于情志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柴梅姜芍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梅姜芍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蒋春荣(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如东226400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柴梅姜芍汤中图号R259.745.1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肠道粘膜无组织学改变。临床上以腹痛、腹泻及(或)便秘、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1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一般认为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因其病因、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所以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方法。近年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健脾抑激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相似文献   

12.
73例肠易激综合征单纯及综合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与多种因素有关的胃肠道平滑肌功能紊乱为直接原因 ,而无肠道器质性改变 ,以腹痛、腹胀、排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常见疾病。其机理是肠道对刺激高敏感性和高反应性而致肠道的运动或分泌功能异常。绝大多数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状。往往病程长 ,反复难愈。笔者对 73例IBS患者 ,随机分组 ,2 4例单纯服用中药治疗 ,49例运用心理疏导、服用中药及针灸等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标准 参照 1 986年 1 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参考标准 :( …  相似文献   

13.
肠胃康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为特征的功能障碍性肠病,约占成年人群的14%~22%。我院从2000年以来运用自定协定处方肠胃康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部疼痛或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等异常证据的临床常见疾病[1].谢晶日教授业医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治疗胃肠病方面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颇有特色.现将谢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以及大便习惯改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认为可能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因肠易激综合征在肠道感染后明显增多,故考虑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金双歧为乳白色或微黄色片剂,间有黄色色斑。主要成分: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皆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全球患病率约为12%,现代研究表明,在脑-肠轴环节中脑肠肽的异常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本文从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5-羟色胺、神经肽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胆囊收缩素等脑肠肽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入手,对近年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对本征的命名比较混乱,如过敏性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结肠神经官能症、痉挛性结肠炎、功能性结肠炎、结肠功能异常、结肠运动失调征以及消化不良等。目前这些名称已不再使用,而统一命名为肠易激综合征。由于IBS在人群中发病相当常见,诊断缺乏特殊手段,治疗上又无特效药物,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Ⅲ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陛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多为慢性、间歇性发作,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排便行为异常、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1]。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IBS是世界性的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