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肾移植术1053例次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临床肾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 10 5 3例次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从供肾及移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HLA配型及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等对移植效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88年前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硫唑嘌呤 (Aza)和泼尼松 (Pred)二联用药 ,人 /肾 1年存活率为 6 9.3% /6 9.0 % ,3年为 4 3.0 % /42 .6 % ,5年为 30 .7% /2 7.8% ;1989年后采用环孢素A(CsA)、Aza和Pred三联用药 ,人 /肾 1年存活率为 93.2 % /92 .4 % ,3年为 79.3% /78.2 % ,5年为 6 6 .2 % /6 4 .2 %。术后早期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为主 ,晚期主要是移植肾慢性功能丧失 ,后者是导致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只要治疗及时 ,80 %的急性排斥反应能够得到逆转。结论 良好的供肾和组织配型 ,术后免疫抑制药的合理应用 ,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 ,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高龄患者肾移植60例次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我院1978年4月至1992年1月期间,对5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作肾移植术60例次,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达60%,其中发生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占21.6%。术后人/肾1年存活率为81.7%/76.7%。故认为选择高龄患者行肾移植时尤应慎重,有明显的心、肺及脑疾病患者,暂不宜手术。肾动脉吻合方式宜采用肾动脉与骼外动脉端侧连续吻合,其效果较好。对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应避免盲目应用大剂量激素,  相似文献   

3.
再次肾移植25例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孢素为主要免疫抑制剂治疗25例次再次肾移植,结果表明一年肾存活率为64%,失败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排斥,占77.8%。影响再次移植一年肾存活率的危险因素为再次移植时受者年龄≥40岁,移植间隔≤6个月及HLA配型等。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1140例次总结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目的 总结肾移植经验、改善移植效果、提高长期康复率。方法 总结1979年1月至2000年6月1140例次肾脏移植资料,分析患者状况、组织配型、供肾情况、移植手术、移植并发症、免疫抑制治疗等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及其它影响移植效果的因素。结果 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3.5/88.6、76.4/70.2和65.5/61.4其中近5年的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1/90.2、79.2/75.3和69.9/65.1;超急性排斥发生率2.19%,急性排斥(AR)21.4%,慢性排斥(CR)17.9%移植后发生感染42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51例,药物毒性作用340例;共死亡336例,因感染死亡占47.3%,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占34.8%。结论 (1)充分的术前准备是肾移植成功的重要保证,提高肾及移植手术的质量是提高存活率的基础,加强组织配型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之一。(2)并发症是影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预防移植肾慢性失功是稀薄标兵 中晚期处理的重点,坚持出院后患者的随访对提高长期康复率有决定性的作用;(3)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移植后治疗的重点,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是目前理想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胎肾移植八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供肾来源,探索胎肾移植的临床特点,通过对8例胎肾移植患者的观察,对手术特点,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和移植肾代偿的速度和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人/肾存活1年以上者4例,最长已达60个月,术后第5天24小时尿量平均达1200ml,血肌酐在术后1-3个月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2300例次肾移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对1972-2000年10月间2300例次肾移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统计肾移植后受者1、3、5年的人、肾存活率;肾移植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影响受者再次移植存活率的因素;HLA-A-抗原/基因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结果(1)自1985年使用环孢素A(CsA)后1年人、肾存活率(人、肾均存活)为87.33%,3年为80.17%,5年为67.04%。(2)50岁以上肾移植患者353例,1年移植肾存活率83.44%(252/302),1年人存活率85.43%(258/302)。(3)肾移植术后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占死亡原因的50.7%,感染占死亡率的13.5%,(4)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46%(23/1580)。(5)良好的HLA供-受者配型型可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利用于移植肾的长期存率。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术后 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725例900次尸体肾移植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73-1992年共为7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900例次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其中多次植117例150次。年龄最大67岁,最小16岁。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1984年以前为硫唑嘌呤和强的松二联用药;1985年起为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类固醇三联用药。前者1年人肾存活率68.55%,后者为89.68%。全组死亡共计202例。术后外科并发症有尿漏,肾破裂,动脉狭窄,血管栓塞,肾动脉破裂,膀胱  相似文献   

8.
1 124例次肾移植回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肾移植的经验 ,提高长期存活率。方法 总结 1978年 7月至 2 0 0 1年 10月的 112 4例次肾移植经验。分析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质量、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  1、3、5年人 /肾存活率 ( % )分别为 :83 .1/70 .3、74.6 /6 8.6和6 2 .6 /5 6 .1。淋巴毒试验 >2 %和 <2 %的肾移植群体中 ,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AR)、加速性排斥反应 (HAR)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 335例术前行HLA血清学分型的患者 ,与 5 5 0例单纯行淋巴毒试验比较 ,前者肾移植中HAR发生率明显减少 ;在 2 0 0 0年以后的 130例肾移植中 ,AR和HAR发生率较早期 5 5 0例均有所下降。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型、供肾质量以及手术技巧的掌握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减少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给药和长期随访是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对肾移植资料进行总结,以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20例次肾移植资料.2520例次中,首次移植2490例次,二次移植30例次.术后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2000年以后的患者接受减量方案,部分患者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分析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09年6月30日,2520例次肾移植中有135例次失访.随访率为94.6%.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总的发生率为18.0%;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5.7%,明显高于阴性者的17.0%(P<0.05);HLA抗原错配数在4个以下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6.9%,明湿低于HLA抗原错配数≥4个者(23.7%,P<0.01);2520例次的人/肾(包括死亡时移植肾功能正常者)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94.5%/96.0%、91.6%/93.1%、88.5%/90.1%和81.7%/8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急性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方案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肺部感染、心脑血管意外、肝功能衰竭及肿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优化免疫抑制方案、严格的HLA配型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是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2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0.7~7.8年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参照Ficat分期标准将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0~Ⅳ期。24例患者肾移植后均接受含激素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在确诊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均快速减少激素的用量,并于2周内停用,在保守疗法无效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结果 发病早期(Ⅰ~Ⅱa期)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膝关节、患侧髋区、腹股沟或大腿前面疼痛,进展期(Ⅱb~Ⅳ期)表现为髋关节疼痛,部分病例伴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及内旋功能受限。经保守治疗,4例次症状减轻或消失;16例次症状有所缓解,但Ficat分期无变化;8例次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4例次停用激素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逆转,并可耐受再次停用激素。结论 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2.
尸体肾移植561例次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14.
肾移植术后感染9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 94例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以期找出原因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991至 2 0 0 0年行肾移植手术共 10 0 0例 ,发生术后感染者 94例 ,感染率 9.4%。其中住院 <30d感染者 40例 (42 .6 % ) ,住院 >30d感染者 5 4例 (5 7.4% )。感染部位 :呼吸  相似文献   

15.
尸体肾移植1011例次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8年6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完成同种异体肾移植969例,1011例次。人/肾总存活率1年为89.2%/78.7%;3年为82.0%/74.7%;5年为67.0%/58.4%;存活10年以上已有12例,最长存活已达15年。15昕的经验表明:(1)高质量取肾与植肾手术尤为重要;(2)由于环孢素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存在着明显个体差异及受者免疫反应强度不同,监测环孢素血浓度甚为重要;(3)应坚持A  相似文献   

16.
725例900次尸体肾移植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73~1992年共为7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900例次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其中多次移植117例150次。年龄最大67岁,最小16岁。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1984年以前为硫唑嘌呤和强的松二联用药;1985年起为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类固醇三联用药。前者1年人肾存活率(人、肾均存活)68.55%,后者为89.68%。全组死亡共计202例。术后外科并发症有尿漏、肾破裂、动脉狭窄、血管栓塞、肾动脉破裂、膀胱出血、皮下出血及肾积水;内科并发症主要为感染。认为环孢素A的使用,使人、肾存活率大大提高。本文还就一些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900例次肾移植麻醉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900例次肾移植麻醉的体会李家乐*朱秋峰*汤静兰*胡晓梅*陈岩*王成才*袁红斌*乐美君*我院1978年6月至1993年5月共完成肾移植900例次,其中第二次移植34例,第三次腹腔内移植3例,现就病员的麻醉问题回顾性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630例,...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特异性感染69例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08例次肾移植中各种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808例次肾移植中发生各种感染180例次(20.7%),死亡35例(19.4%),其中应用硫唑嘌呤和泼尼松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使用以环孢素A为主的三联疗法者为高。已证实感染原的特异性感染69例次。特异性感染的病原最常见者为病毒。结论 感染是肾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正确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及时病原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夫妻间供肾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院自1999年5月至2000年6月共施行8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其中1例为无血缘关系的夫妻间供肾移植,疗效较好,现将本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受者,男性,52岁。3年前出现浮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2年前发展至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每月输血1次,短期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2000年3月行肾移植术。供者为其妻,同龄,与受者婚后生育3胎,平素身体健康,无肝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2.配型:供、受者ABO血型均为O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0.03,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为25%,HLA有1个位点相配。3.供者术前准备:行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6年5月完成的19例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效果。结果19例供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于术后7~10天出院。术后随访1~51个月,平均28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19例受者术后随访1~51个月,平均28个月,其中16例术后3~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于术后3周内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1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另1例激素治疗无效,改用抗人血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10天后逆转。1例为同卵双生兄弟之间肾移植,术后仅用激素治疗3周,未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术后情况良好,半年后自行减量乃至停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结论活体亲属肾移植安全可行;受者人/肾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