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直肠癌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MF化疗方案即MMC+5-FU CF,对42例直肠癌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灌注,7-10d后手术,术后4-6周重复上述治疗,共6个疗程,每个疗程30d。结果 术后病理显示原发性癌细胞坏死率为85%,转移灶坏死率为80%,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除4例姑息手术平均生存14个月外,其余38例根治术患者均存活,生活、工作正常。未发现局限复发及新的转移灶。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是有效的直肠癌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叶文峰  林荣繁  宋建文 《广西医学》2002,24(8):1174-1175
目的:探讨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行大肠癌、肝转移癌切除、肝动脉植入化疗泵灌注化疗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1996年1月-2001年12月56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进行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癌、行肝动脉植入化疗泵化疗作观察组,同期51例行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癌切除术后全身化疗作对照组,将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一、二、三年生存率为76.7%、60.7%、48.2%,对照组一、二、三年生存率为47.0%、21.6%、13.7%。结论:大肠癌、肝转移癌切除、肝动脉植入化疗泵灌注化疗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疗效优于大肠癌、肝转移癌切除术后全身化疗。治疗方式、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大小、术前CEA水平是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术后髂内动脉置泵区域性化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髂内动脉置泵区域性化疗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的同时加行髂内动脉置泵(单侧)化疗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置泵侧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麻木2例,化疗药渗入皮下致皮下组织部分坏死1例,因化疗泵栓塞灌注失败2例,异物反应重第6次灌注后取出1例,灌注后出现畏寒、发热1例。结论:区域性化疗的并发症主要与置管位置有关,但不能排除与化疗药浓度、量、间隔时间、注药速度及个体差异有关,另外还与无菌操作不严格、肝素钠的浓度及术者经验等均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直肠癌患者行各种术式手术时,为预防局部复发或转移,甚则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肿瘤,可加行经髂内动脉化疗泵的操作,以便术后进行局部区域性化疗。本文旨在探讨经单侧髂内动脉植入化疗药泵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手术中具体操作方法及关键点的总结。方法总结25例区域性动脉化疗药泵植入术的操作方式、关键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常见症状和并发症等。结果在25例直肠癌患者行各种术式的手术时加行单侧髂内动脉植入化疗药泵植入术,平均增加手术时间20分钟,增加出血量lOmL,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及拆线时间无明显延长,切口感染率无显著改变。结论区域性动脉化疗药泵在直肠癌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增加化疗浓度,减少化疗全身毒副作用,但相对局部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5.
李伟汉  张浩 《中原医刊》2005,32(9):14-15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注入癌灶供血动脉。化疗直肠癌45例,术后10d进行直肠癌根治术。与未行化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肿瘤细胞的病理变化、复发率、生存率等。结果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肝肾功能较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病理提示肿瘤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核浓缩、碎裂,细胞质呈嗜酸性改变并见大量空泡、凝固、坏死,大部分病例出现细胞间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所有病例均见到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膜增厚与血管炎普遍存在,一部分患者中可见癌灶血栓形成。Dukes-B、C术后3年、5年的复发率、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变直肠癌患者的组织细胞学形态,能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对直肠癌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皮下植入式输注泵也称抗癌药泵 (以下简称植入泵 ) ,它是由泵体及导管两部分组成 ,泵体上有一供穿刺注药的穿刺窗 ,可供反复穿刺注药至泵室内 ,药物经泵室侧孔及与其连接的导管流出 ,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供血血管内的导管 ,使抗癌药物进入到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大大提高。Maurer等[1] 对消化道肿瘤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研究结果表明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肿瘤边缘化疗药物浓度是全身化疗时的 9~ 6 8倍 ,癌细胞在化疗药中暴露程度增加 ,疗效增强。James[2 ] 也认为局部给药不仅可以提高癌灶的药物浓度 ,而且可以使药物到达癌灶区域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在肿瘤区行供血动脉内插入动脉化厅泵(抗癌药泵)灌注化疗,使肿瘤区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使化疗达到有效、副作用小的白的。由于动脉泵在接插入动脉给药,所以在临床中发现有较多的并发症。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行骼内动脉置化疗泵治疗直肠癌10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就护理经验进行总结。1一、、临床资料共置泵105例,均为直肠癌根治术中行骼内动脉插管置泵,男41例。女64例,年龄1~7《岁,平均43岁。_泵体留置腹壁外。66例,置于腹壁皮下39例,置管部位残距水(或右倾总动脉约2,3cm处,插入血管内深度5~sw。化疗系(抗癌药泵)为…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肿瘤中直肠癌的预后较好 ,但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脏转移仍然威胁患者生命。为了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及存活率的影响 ,作者将 1991年 6月至 1997年 6月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和常规手术组 ,进行对照研究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3例直肠癌 ,其中男 112例 ,女 6 1例。年龄 2 3~ 81岁 ,平均 6 2 .3岁。病理类型 :腺癌 12 9例 ,粘液腺癌 31例 ,未分化癌 8例 ,其他 5例。分期 :DukesB期 6 3例 ,DukesC期 10 4例 ,DukesD期 6例。手术方式 :Mi…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术前术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观察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情况,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方法直肠癌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术前两周于肠系膜下动脉、双侧髂内动脉灌注抗肿瘤药物,术后第4周于双侧髂内动脉进行第二次动脉灌注化疗,然后每隔4周重复一次,术后共进行6次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注抗肿瘤药物。结果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其三年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对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有明显效果,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罗光辉  李文建  苏兴桂 《河北医学》2006,12(12):1209-1212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术后预防腹腔转移及肝转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57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静脉微泵和置泵持续动脉灌注化疗组72例(简称治疗组),单纯静脉化疗组85例(简称对照组),并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腹腔转移率21.5%、肝脏转移率13.4%、3年生存率71.6%,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1.2%、肝脏转移率22.6%、3年生存率47.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静脉微泵和置泵持续动脉灌注化疗,对胃肠道癌病人术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陆晨  赵迎春  罗传瑜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17-217,23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2009年15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发生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和防治经验。结果本组158病例中,25例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5.8%,皮下积液经局部处理后均在15d内痊愈。其中15例经抽吸合并加压包扎。7例经重新置管,3例经刮勺搔刮积液腔壁后治愈。结论手术前合理地设计切口皮瓣和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合理应用电刀,细心、认真地操作,正确处理淋巴管瘘;保留厚薄适度的皮瓣;术后确保负压引流通畅及适当的胸带加压包扎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明显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使患者顺利进入下一步综合治疗并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32例、对照组(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30例,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化疗毒副反应,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稳定率为93.8%,1年生存率为78.1%、2年生存率为56.2%,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缓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保护肝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固本抑瘤Ⅱ号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主要有3种治疗方式,分别为肝动脉灌注治疗(TAI)、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3种治疗方式的区别在于肝动脉灌注治疗主要是通过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肝动脉栓塞主要是通过导管将明胶海绵、碘化油等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则是经导管既灌注化疗药物,又使用栓塞剂,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在编码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操作时,首先要通读操作记录来区分本次介入治疗的方式,明确是单纯灌注化疗药物还是物理性栓塞,或者是两者同时进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一般需要3个编码,分别为99.25注射或输注癌瘤化学治疗药物,50.93肝局部灌注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一般需要2个编码,分别为39.79为其他血管的其他血管内修补术(肝动脉栓塞术)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一般需要4个编码,分别为99.25注射或输注癌瘤化学治疗药物,50.93肝局部灌注(灌注部位),39.79为其他血管的其他血管内修补术(肝动脉栓塞术)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编码时注意不要遗漏附加编码和另编码。  相似文献   

14.
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HRAIC)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作用。方法将2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PHRAIC组(110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化疗和随访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RAIC组术前7d予以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氟脱氧尿苷(FUDR)+丝裂霉素(MMC)+奥沙利铂],对照组则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常规接受全身静脉化疗。随访术后3年的肝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结果PHRAIC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结直肠癌PHRAIC组和对照组的3年肝转移率、3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7%和28.3%(P=0.01)、82.3%和58.7%(P<0.05)、87.7%和75.7%(P<0.05)以及40个月±5个月和36个月±3个月(P=0.03);对于Ⅲ期结直肠患者,术前采用PHRAIC可降低术后肝转移的风险55%、术后转移复发风险57%。对于Ⅱ期患者,术前PHRAIC作用不明显。结论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进行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的治疗意义。方法:应用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3例,于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经门静脉插入导管,导管的另一端经腹壁至皮下与药泵相连。术后定期微泵化疗。静脉组21例,经外周静脉化疗。结果:插管组:根治术后18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69.1%,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2.8%和6.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静脉组:根治术后16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53.0%,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8.0%和28.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结论:手术中行肠系膜动脉插管操作方法简单,术后给药方便,且并发症少。此方法对Dukes′B、C期根治术者,有提高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降低术后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的作用;对Dukes′D期姑息手术者,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我院2000年3月~2008年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82例患者中,35例发生皮下积液,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2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35例,占12.41%,其中,140例患者采用单纯腋窝引流、外加胸带加压包扎,发生皮下积液25例,占17.82%;142例患者采用腋窝及锁骨下、胸骨旁皮瓣下"Y"形负压双管引流、外加胸带加压包扎,发生皮下积液10例,占7.04%。两种不同的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585,P〈0.01)。结论:有效充分的负压引流、适当的加压包扎是预防皮下积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原因及防治(附20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204例乳腺癌患者行传统手术方法与改良手术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98例患者中,21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1.4%;改良组106例患者中,9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5%。发生皮下积液者,经采取相应措施,均获得治愈。结论:改良手术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0年2月822例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肝脓肿17例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17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无肝脓肿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并总结其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822例患者TACE术1 694次中共发生19次肝脓肿,发病率为1.12%.肝脓肿临床表现有肝大、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发病时间为术后9-29(18±9)d.除1例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外,余16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脓肿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术前胆道梗阻是TACE并发肝脓肿的易感因素;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经尺动脉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皮尺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锁骨下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开口处,注入化疗药物,观察肿块的缩小情况.结果本组27例, 经介入治疗后CR2例,PR22例,总有效率(CR PR)为88.89%. 结论动脉内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及复发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埋植式动脉泵化疗与口腔癌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下埋植式动脉泵在口腔癌化疗中的及其在口腔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围产MT埋植式给药泵经颈外动脉插中58例,观察化疗效果及其与手术、放疗综合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埋植式动脉泵给药治疗口腔癌的总有效率90.%,未出现明显毒副和。结论 埋植式动脉泵是口腔癌化疗给药方法的最佳选择,可作为多药物,多周期单一化疗,术前诱导及术后辅助化疗,化疗联合放疗,多手段综合治疗中化疗最佳给药途径,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