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收集了我们医院1990年1月至1994年1月四年间住院患者968例,其中贫血患者86例,仅对其临床现状作一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86例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60~82岁。老年贫血的诊断标准:60岁以上的患者,根据国内诊断标准,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轻度贫血Hb90g/L,中度贫血Hb60~90g/L,重度贫血60g/L。临床表现:此组患者除以面色苍白贫血作为主要症状外,还分别伴有腹部不适8例,浮肿11例,气短14例,发热14例,恶心呕吐16例,出血征象21例,头痛24例,食欲下降26例,头晕43例,乏力49例。经骨髓像、骨…  相似文献   

2.
了解煤矿学生视力不良及其变化情况,为开展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别于1995年、1997年对某煤矿中小学生开展了视力不良跟踪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对某煤矿1995年10月和1997年10月在册的中小学生,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方法进行调查,判断标准为:≥5.0为正常视力,4.9~4.7为轻度视力不良,4.6~4.4为中度视力不良,≤4.3为重度视力不良。用FOXBASE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引用Epi流行病学分析软件。2 结果2.1 基本资料 1997年调查3361人,其中男1780人,女1581人。小学2319人,…  相似文献   

3.
吴萍  徐永发 《重庆医学》1995,24(1):11-11
营养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我院于1993年5月对驻地某小学1338名学龄儿童进行了血色素普查。现报告如下: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1.对该校1338名在校学生进行发育营养状况(身高、体重)测定及血色素检测。1338名受检者均为7~13岁学龄期儿童,其中男性697人,女性641名,均为城区及郊区儿童。2.诊断标准:根据1988年10月洛阳会议拟定小儿贫血诊断标准:学龄期儿童血色素低于120g/L者为贫血。又分为轻度(Hb120—110g/L),中度(Hb109—90g/L),重度(Hb<90g/L),凡符合上述标准且除外是否疾病因素引起贫血,均纳入营养性贫血统计内。  相似文献   

4.
现对泰州市海陵区1266例散居儿童进行调查,其中贫血儿童有133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本地段管理的0~6岁散居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共1 266例.男650例,女616例.~1岁851例,1~3岁394例,3~6岁21例.1.2调查方法 均自左手无名指的指端采血,运用高铁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量(Hb),凡Hb在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60g/L者为重度贫血.其他调查内容:1)喂养情况:包括母乳喂养(出生4个月以母乳喂养为主,仅添加少量的果汁、维生素等)、混合喂养(既喂母乳,又喂母乳代用品,包括配方奶、谷类等)和人工喂养(完全用母乳代用品喂养,不喂母乳).2)辅食添加情况:询问家长辅食添加的时间及内容,4~6个月添加者为及时添加.1.3调查结果 1266例中贫血133例,患病率为10.5%,其中轻度贫血132例,中度贫血1例.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85年7月至10月,对承德市头道牌楼办事外管辖区3岁以下小儿512人进行了普查。本次普查之诊断是根据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三)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和协作组规定的诊断标准进行的。贫血程度的判定:血红蛋白90~110g/L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30g~/L为重度贫血。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出血和微循环障碍发生率达对%~94%,几乎均为DIC所致。APL合并DIC死亡率极高,是内科危急重症。本文报道20例APL合并DIC应用小剂量肝素和维甲酸的治疗体会。lits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4月~1997年4月共收治APL合并DIC20例,女性5例,男性15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6岁。12临床表现20例患者均以某一部位出血为突出症状,牙龈出血6例,拔牙后出血1例,皮肤出血6例,球结膜出血3例,阴道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2例。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HGB<90g/L。14例有胸骨压痛。10例出现…  相似文献   

7.
1994~1997年我们曾对石河子市的儿童进行了数次贫血及铁缺乏的调查,同时进行了有关的防治研究。2001年我们又抽查了384名0~7岁儿童,以了解贫血及缺铁现状,观察前期贫血研究的远期影响。对象及方法一、对象:根据儿童保健卡,随机抽取我院保健科正常体检及市内几所幼儿园儿童384名,年龄0~7岁,取左手无名指尖血,测定Hb及zPP。二、方法:Hb测定为氰化高铁法,zPP为全血法。三、诊断标准:Hb:新生儿<140 g/L,29天<90g/L.4个月<100 g/L,6个月~10岁<110 g/L。zPP<3.5 μg/gHb为铁缺乏。Hb及zPP均低于标准者为缺铁性贫血。结果一、2001年贫血的26%是缺铁性贫血,此外,患  相似文献   

8.
小儿营养性贫血多见于2岁以下乳幼儿,为造血因子缺乏所致。由于血清铁、红细胞(RBC)内游离原卟啉、血清维生素B_(12)、血清叶酸含量的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在基层仍未广泛开展,致使小儿营养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感到困难。笔者认为,在临床中多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营养性贫血的诊断、鉴别有帮助,较为实用。 1 掌握贫血的诊断标准,灵活分析化验结果世界卫生组织1968年提出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Hb)值的低限6个月~6岁者为110g/L,7~14岁120g/L,低于以上值时称之贫血。1周内新生儿一般以145g/L为Hb正常低限,生理性贫血Hb低限值一般定90g/L。 1.1 临床常根据Hb和RBC计数,将贫血分为不同程度,Hb在90~120g/L,为轻度,60~90g/L为中度,30~60g/L为重度,30g/L以下为极重度。相应的RBC计数分别为(3~4)×10~(12)/L,(2~3)×10~(12)/L,(1~2)×10~(12)/L,1×10~(12)/L以下。  相似文献   

9.
<正> 营养性贫血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常见病,发病率在10—40%左右,我们于1995年对漳州市芗城区中小学生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贫血发病率高达42.76%,现报告如下。 1 实验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高铁氰化血红蛋白测定法;参照国内1992年刘绣云等制定的我国儿童少年贫血筛选标准,即15岁以下男<120g/L,女<115g/L;15—17岁男<125g/L,女<115g/L。 2结果 本文共调查学生1679例,贫血率为42.76%;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不同年龄组发病率见表1。  相似文献   

10.
贫血会引起头晕、乏力,运动能力下降,影响运动成绩。单纯因运动训练因素引起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我们每年对广东省运动训练基地内的全体运动员进行全面体检,并作血红蛋白(Hb)等测定,及早发现贫血并及时治疗,现将3年积累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贫血的诊断标准14岁以上的女性血红蛋白在105g/L,红细胞在3.5×1012/L以下;男性血红蛋白在120g/L,红细胞在4.0×1012/L以下;14以下,不论男女,血红蛋白低于120g/L,红细胞低于4.0×1012/L以下,均定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量,贫血分为轻度:Hb120~91g/L,中…  相似文献   

11.
韶山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2年韶山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进行调查.了解韶山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抽样.结果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17.97%,12岁组的患病率最高27.35%,女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P<0.01).城乡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但9~12~17岁组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组(P<0.05,P<0.05,P<0.01).结论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应从小开始,以青春发育早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93年1~4月共治疗小儿营养性贫血61例,分治疗组33例;对照组28例进行临床观察。贫血分度标准:血色素在90~120g/l为轻度,60~90g/l为中度,30~60g/l为重度,30g/l以下为极重度。1.临床资料1.1 治疗组:男19例,女14例。1~6月9例,~1岁14例,~6岁10例。重度7例,中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临沂市中小学生贫血发生情况.笔者于1996年5月至7月对临沂市2509名7~14岁中小学生血红蛋白(Hb)及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回方法1.l调查对象选择市中心(第一、二实验小学和第二中学)、市郊(罗庄区)、平原地区(都城县)、山区(蒙阴县)为调查点.每点  相似文献   

14.
段小丰 《河北医学》1998,4(12):111-112
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它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中小学生贫血状况,给今后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站于1994年9月份对区一所重点中学、两所重点小学的1837名学生进行了血红蛋白含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对合、方法、诊断标准1.1对象:滦河小学、双塔山小学、承德市第三中学的7~18岁学生。1.2方法:血红蛋e(Hb)测定(取耳血,采用氰化高铁Hb比色法操作)。玉·3诊断标准:Hb正常值>12m/ml.轻度贫血wt12~gg/ml,中度贫血no~sg/ml,重度贫血xe、3g/ml。2结果和分析2·IHb均值.从表1可…  相似文献   

15.
Wang MZ  Gao ZW  He DL  Chen XF  He H  Wang WS  Nan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65-1667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参考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1096名23~85岁健康男性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的比值。应用直线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年龄与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分别为:20~29岁1.20μg/L、3039岁1.21μg/L、40~49岁1.23μg/L、50~59岁2.35μg/L、60~69岁3.20μg/L和70岁以上者3.39μg/L。经直线相关统计学分析年龄与PSA水平存在相关性。与其他种族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各年龄组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不但显著低于欧美国家的黑种人和白种人,而且也低于同属黄种人的日本人和韩国人。结论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血清PSA参考值明显低于黑种人、白种人,甚至低于同属黄种人的日本人和韩国人。了解中国健康成年男性血清PSA正常值和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潍坊市儿童血铅水平,以便探讨儿童铅中毒防治对策.方法 2010年,在潍坊市抽取城乡0~14岁儿童4223名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4223人,血铅浓度为56.57±27.12μg/L(男性为58.58±27.14μg/L,女性为53.87±26.89μg/L),其中>100μg/L的233例,均为轻度铅中毒,铅中毒检出率为5.52%.铅中毒检出率,男性为5.90%,女性为5.01%(P>0.05);0~4岁为2.68%,5~6岁为8.67%,7~14岁为6.96%(P<0.01).铅中毒组血钙、铁、锌低于非铅中毒组(P<0.01),血铅水平与血钙、铁、锌呈负相关(p<0.01).结论 潍坊市0~14岁儿童血铅水平不高,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钙、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县城、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我们于 1999年 10月对 16 9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血红蛋白测试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根据全国中、小学生体格检查监测方案要求 ,选择城关中、小学及乡村中、小学 7、9、12、14周岁学生进行调查。1.2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用 72 1型分光光度计测定 Hb。测定结果按 WHO诊断标准进行评价。2 结果2 .1 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情况 本次调查 16 90名学生 ,贫血5 2 3名 ,患病率为 31.0 % ,其中轻度贫血占 91.2 % ,中度贫血占 8.8% ,城区患病率为 2 6 .6 % ,…  相似文献   

18.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急诊之一 ,我院 1995~ 1999年间收住入院的顽固性鼻出血 2 0例 ,在鼻内窥镜下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5例 ,女性 5例 ,平均 48岁 (16~ 78岁 )。 2 0例患者中 ,合并高血压者 6例 ,冠心病 1例 ,糖尿病 1例。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8例低于正常 ,其中轻度贫血 (Hb90~ 110 g/ L) 3例 ,中度贫血 (Hb6 0~ 90 g/ L) 3例 ,重度贫血 (Hb<6 0 g/ L) 2例。由于部分患者在出血后不久血液浓缩或检测后仍继续出血未及时复查 ,而实际上贫血程度还要更严重。1.2 治疗方法 患者…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提高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笔者自1994~1996年对4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西医铁剂治疗两种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按1988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80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观察组)和西医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分别为:男26、24例;女14、16例;年龄4个月~3岁28、25例,3~5岁12、15岁。按病情分度,观察组和对照组轻度:血红蛋白90~110g/L17、19例;中度:血红蛋白60~90g/L 16、16例;重度:血红蛋白30~60g/L 7、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患病率与心功能的关系及血红蛋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YHAⅠ~Ⅳ级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根据血红蛋白( Hb )分为6个亚组:血红蛋白<80 g/L组、80~99 g/L组、100~119 g/L组、120~139 g/L组、140~159 g/L组、>160 g/L组,比较不同组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3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6.67%、24.07%、28.93%、43.0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衰程度的增加,LVEF、Hb、HCT、Na+含量明显降低,Sc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浓度组:120~139 g/L组LVEDD、Scr值明显低于其他组( P<0.05,P<0.01);<80 g/L组、80~99 g/L组、100~119 g/L组、>160 g/L组死亡率明显高于120~139 g/L组与140~159 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相关性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与LVEDD、Scr、NYHA-class呈正相关(β=1.129~1.425, OR=2.125~3.178,95%CI=1.013~4.402, WaldX2=11.336~14.685,P<0.05),与LVEF、Hb呈负相关(β=-0.895, OR=2.312,95%CI=1.545~3.121, WaldX2=10.498, 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相当普遍,贫血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红蛋白含量与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