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人体海马CA3区神经元锥体细胞发育的过程.方法 取26周、35周、38周引产胎儿和8岁死亡儿童各1例,采用Golgi染色及微镜技术,进行神经元锥体细胞胞体形态学观察,并计算胞体的长度和面积.结果 26周、35周、38周、8岁海马CA3区神经元锥体细胞胞体长度分别为(76.4±3.1)μm、(90.9±13.8)μm、(96.0±16.9)μm、(107.0±9.9)μm;胞体面积分别为(363.8±15.8)μm2、(474.3±115.5)μm2、(449.5±116.8)μm2、(656.8±125.7)μm2.26周胞体长度和面积与35周、38周、8岁相比差异明显(P〈0.05);35周胞体长度和面积与38周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与8岁相比差异明显(P〈0.05);38周胞体长度和面积与8岁相比差异明显(P〈0.05).26W、35W、38W锥体细胞呈锥体形,细胞长度逐渐增长,面积逐渐增大,顶树突从无到有,基树突逐渐增粗增长,树突分支表面的小棘从无到有;8Y锥体细胞呈锥体形,细胞长度趋于稳定,面积稍微增大,顶树突增长增粗,基树突增粗增长,小棘增多.结论 人体在发育过程中,锥体细胞长度呈逐渐增长趋势,增长逐渐变慢并趋于稳定,面积呈逐渐增大趋势,增大逐渐变慢并趋于稳定,锥体细胞形态学上呈生长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逆行刺激颈背侧索和背外侧索鉴定猫腰骶膨大部双投射神经元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细胞内染色。胞体、树突及其侧棘和该细胞的局部轴突侧支得到充分显示。胞体位于Ⅲ—Ⅴ板层内,所有树突几乎也都位于Ⅲ—Ⅴ板层。树突在吻尾、内外、背腹方向长度比为4.5:1:2.8。轴突在Ⅲ—Ⅴ板层内广泛分支并发出曲张样的终末支,轴突侧支分布在树突树所在范围内和它们的附近以及胞体的腹侧。应用2001型数字图象处理仪分析测量胞体和树突棘,胞体长径和宽径分别为58.52μm 和51.04μm;树突侧棘的长、宽径分别为1.15~4.97μm(平均2.62μm)和0.78~3.27μm(平均1.93μm);长宽径比为1.51±0.26。树突棘茎长度为0.49~10.87μm(平均2.56μm)。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较。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占21.6%,细胞多为卵圆形,胞体直径11-13μm,突起1-2条;Ch2与非胆碱能细胞混杂或呈族状分布于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占64%,胸体以卵圆形,胞体以卵圆形为主,直径13-16μm,突起2-3支;Ch3均匀分布于斜角带核水平支(HDB),但内侧部的较密,占51.2%,外侧部的稀疏,仅占21.7%,胸体也多呈卵圆形。直径12-16μm,突起多为1条;Ch4均匀分布于Meynert基底核(NB),占68.1%,胸体深染,形态多样,直径14-17μm,突起少。结论: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大鼠、猴的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豚鼠耳蜗核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阳性结构的分布及与谷氨酸(Glu)阳性神经元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和PAP双标染色技术.结果:GABA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耳蜗背侧核的浅层,多呈圆形.根据胞体的直径,可分成大、中、小三类.GABA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和终末见于整个耳蜗核.阳性纤维呈网状、较细、无膨体,阳性终末呈点状.在耳蜗腹侧核,GABA阳性的点状终末常常包绕未标记的神经元胞体,而这些神经元胞体经再次PAP法染色,表明为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结论:①GABA是耳蜗核的一种神经递质;②其在耳蜗腹侧核,可能与Glu阳性神经元胞体及近体树突接触,对Glu能神经元可能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DB)中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结果:MS中的NOS阳性细胞分布于其内侧,细胞少,占10.9%,呈散在分布。胞体多为圆形、卵圆形,胞体直径9.4-13μm,突起少;斜角带核垂直支(VDB)中的NOS阳性细胞较MS的多,占13.7%,分布于整个VDB中。胞体多为梭形和卵圆形,直径13-15μm,每个细胞发出2-3条突起;斜角带核水平支(HDB)中的N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HDB靠脑底面部分,密集,占26.7%。胞体多为梭形,细胞直径12-17μm,每个细胞发出1-2条突起。结论:本文详细报道了大鼠MS和DB中的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的抗衰老作用,为弓状核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光、电镜技术和形态计量方法对20只SD老年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定量研究。结果:①弓状核由亮、暗神经元胞体,胶质细胞胞体,血管和神经毡组成;②老年大鼠弓状核神经元胞体的面积分数、面数密度和胞体、胞核的等效直径未见明显改变(P>0.05);③老年大鼠弓状核亮细胞内细胞器和分泌颗粒的面积分数和面数密度未见改变(P>0.05),而暗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的面积分数和面数密度均增加(P<0.05),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游离核糖体和分泌颗粒的面积分数和面数密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①老年大鼠弓状核内亮、暗细胞的形态定量改变不一致,呈现不同的反应;②衰老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能与弓状核的衰老变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嗅神经兴奋性输入在鲫鱼Mauthner细胞上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点胞内记录技术在鲫鱼Mauthner细胞胞体、外侧树突和腹侧树突探测了嗅神经刺激诱发的EPSP的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嗅神经EPSP第1成分在胞体附近幅度最高,沿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逐渐衰减;第2成分在腹侧树突最远端最大,向胞体和外侧树突方向扩布时逐渐衰减。这表明嗅神经输入分别集中投射在胞体附近和腹侧树突末梢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B(Saponins from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SAaB)对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选用出生0~24h的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取皮层神经元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培养4d的神经元用于实验。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测量培养神经元树突分支总长度(TDBL)、一级树突数目(PDN)、最大分支级数(MBO)和神经元胞体面积。Western印迹法观察神经元突触素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SAaB(10、30、100μmol/L)可明显促进树突发育,表现为树突分支总长度增加、一级树突数目增多、最大分支级数增大及胞体面积增大。并呈明显浓度依赖。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AaB(10、30、100μmol/L)也可明显增加突触素蛋白表达水平,并呈明显浓度依赖。结论SAaB对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树突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例.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 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占21.6%,细胞多为卵圆形,胞体直径11~13μn,突起1~2条;Ch2与非胆碱能细胞混杂或呈簇状分布于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占64 %,胞体以卵圆形为主,直径13~16μm,突起2~3支;Ch3均匀分布于斜角带核水平支(HDB),但内侧部的较密,占51 2%,外侧部的稀疏,仅占21.7%,胞体也多呈卵圆形.直径12~1 6μm,突起多为1条;Ch4均匀分布于Meynenert基底核(NB),占68 1%,胞体深染,形态多样,直径14~17μm突起少.结论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大鼠、猴的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大鼠中脑水管周围灰质(PAG)腹外侧部内侧区和外侧区神经毡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外侧区神经毡有髓纤维多为直径大于1.2μm的粗纤维、髓鞘厚度不等;树突直径多在1.2 ̄1.5μm之间;突触型式以轴-树突触占优势,易见多个轴突终扣与同一树突变形成突触或突触复合体,亦观察到轴一体突触、轴-轴突触和树-树突触。内侧区神毡内有髓纤维分布稀疏,多为0.6 ̄1.4μm的薄髓纤维;树突数量多,  相似文献   

11.
大鼠坐骨神经束膜缝合后再生运动轴突胞体的树突形态变化许家军,等。解剖学杂志,1994;17(2):170大鼠坐骨神经束膜缝合后4周或9周,用HRP逆行标记腓总神经的脊髓前角细胞并观测了胞体的直径,一级树突的数量和直径。术后4周时树突形态部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冯宇鹏  杨鲲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2,23(8):721-724
目的 观察大鼠延髓背角(MDH,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Ⅰ,Ⅱ层)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GABA)能和甘氨酸(Gly)能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 包埋前GABA或Gly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包埋前CGRP免疫金标记电镜技术。结果 GABA或Gly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神经元胞体、胞突和树突内,CGRP阳性标记主要见于无髓和薄髓轴突内。约53%和51%的CGRP阳性轴突终末分别与GABA和Gly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其中的多数为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较少。结论 含CGRP的初级传入纤维直接与MDH浅层内的GABA能及Gly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13.
将CT-HRP分别注入家兔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内,以研究脊髓内标记神经元的节段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颈段前角内,并分为两个独立的细胞柱。胸锁乳突肌运动神经元位于C_1和C_2节段的前角背内侧区,主要分布于C_1节段的尾侧半和C_2节段的吻侧半;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为36.7μm。斜方肌运动神经元位于C_2~C_3节段的前角腹外侧区,主要分布于C_3和C_4节段;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为29.3μm,比胸锁乳突肌神经元略小。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向四周伸展,广布于灰质后角的基底部、中间带和前角内,并延伸到白质的侧索内。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是胸锁乳突肌神经元树突伸向中央管周灰质和白质前索,此结果为讨论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不同功能作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正常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内的μ阿片肽受体(MOR)、L-ENK和M-ENK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1)该核内有较丰富的MOR阳性胞体和树突样结构分布;(2)SRD内L-ENK阳性胞体的分布密度为中等,主要由中小型的神经元构成,并见有较多的L-ENK阳性终末;(3)SRD内M-ENK阳性终末的分布很密集,偶见少量胞体。上述结果说明和ENK在该核内的分布是相互匹配的,提示SRD是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靶区。另对SRD神经元内上述物质的功能和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正常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的μ阿片肽受体、、L-ENK M-ENK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1)该核内有较丰富的MOR阳性胞体和树突样结构分布;(2)SRD内L-ENK阳性胸体的分布密度为中等,主要由中小型的神经元构成,并见有较多的L-ENK阳性终末;(3)SRD内M-ENK阳性终末的分布很密集,偶见少量胞体。  相似文献   

16.
Mauthner细胞脊髓EPSP前电位在腹侧树突上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点胞内记录方法在鲫鱼Mauthner细胞(M 细胞)胞体和腹侧树突探测了脊髓刺激诱发的脊髓EPSP前电位(简称前电位)和逆向动作电位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前电位在胞体处幅度最大,沿腹侧树突幅度逐渐降低。其衰减扩布的空间常数约为500μm,明显大于逆向动作电位沿同样方向扩布时的空间常数330μm。提示中介前电位的突触比较集中地排列在胞体附近,沿腹侧树突也有少量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17.
探讨弓状核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采用光,电镜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对40只SD大弓状核神经元的昼夜节律变化进行了形态定量研究。结果(1)四组大鼠弓状核神经元的面积分类,和密度和神经元胞体胞核的等效直径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用多点胞内穿刺方法在8个Mauthner细胞(M 细胞)探测了脊髓EPSP前电位(简称前电位)在外侧树突上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前电位的幅度在胞体处最大,沿外侧树突逐渐衰减,其衰减过程与逆向动作电位的衰减过程相似。提示中介前电位的突触集中分布于胞体;前电位与逆向动作电位相同,均以单纯的电紧张性扩布方式沿外侧树突传播。间接表明外侧树突上没有中介前电位的突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荧光染料DiI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可行性.方法 6只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1%3μl的DiI染料,3天后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切片,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连续光学切片兼对标记的触液神经元进行三维重塑.结果 DiI对中脑导水管腹侧处中缝背核内的触液神经元标记清楚,且阳性标记神经元的三维重塑显示,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胞体和近胞体的一级树突可被清楚标记.结论 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对荧光活性染料DiI的亲和力较强,脑切片无需进行其他染色处理,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触液神经元,是一种示踪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到,大鼠脊髓内第5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主要分布在背角Ⅰ-Ⅲ层内;行单侧背根(L1-L6)切断术后,未见术侧mGluR5免疫反应性明显变化;脊神经节内仅见极少数神经元呈mGluR5免疫反应弱阳性。由此提示,脊髓背角内mGluR5的主要来源为非一级传入神经元。免疫电镜研究显示,在髓背角浅层内,mGluR5主要定位在部分神经元胞体和大量树突内,并常见部分含mGluR5的树突与具有一级传入C纤维终末形态特征的轴突终末构成突触小球。mGluR5在脊髓背角浅层内的超微定位特征表明,脊髓背角内的mGluR5可能主要作为突触后受体介导或调节谷氨酸传递一级感觉(包括痛觉)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