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志钧辑《新修本草》特色评述刘大培尚志钧教授早在1947年开始《唐本草》辑复,到1958年完成《补辑新修本草》20卷。1962年由芜湖医专油印成书。比日本冈西为人辑本(1964)早两年。范行准先生特为该书作序。1979年,由石原皋、范行准等专家向省里...  相似文献   

2.
《嘉祜本草》增引的“唐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新修本草》,后世又称作“唐本草”,是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原书已佚,诸家多有引录。宋代掌禹锡等编撰《嘉祜本草》时,曾增引过“唐本”文字。但分析《嘉祜本草》所增引的“唐本”,可以认为:掌禹锡并未见过《新修本草》原书,其所引“唐本”与《蜀本草》有相同的特征,应来源于《蜀本草》。据此可以推论:《新修本草》在嘉祜二年(1057)编撰《嘉祜本草》时或已散佚。由于并非直接摘录于《新修本草》,《嘉祜本草》所引“唐本”佚文的信实程度有待多方评估,辑复《新修本草》时对此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3.
唐代《新修本草》 ,后世又称作“唐本草” ,是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 ,原书已佚 ,诸家多有引录。宋代掌禹锡等编撰《嘉本草》时 ,曾增引过“唐本”文字。但分析《嘉本草》所增引的“唐本” ,可以认为 :掌禹锡并未见过《新修本草》原书 ,其所引“唐本”与《蜀本草》有相同的特征 ,应来源于《蜀本草》。据此可以推论 :《新修本草》在嘉二年 (10 5 7)编撰《嘉本草》时或已散佚。由于并非直接摘录于《新修本草》 ,《嘉本草》所引“唐本”佚文的信实程度有待多方评估 ,辑复《新修本草》时对此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4.
《证类本草》“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卷》“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Su修《唐本草》的李Ji。李Ji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重广英公本草》也是重修的《唐本草》之义。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将《蜀本草》迳称为《唐本草》,盖原于此。  相似文献   

5.
<正> 《唐·新修本草》辑复本是皖南医学院尚志钧副教授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精心参考古今中外有关文献辑补而成的。尚氏辑本最早成于1958年,1962年由芜湖医学专科学校油印,内部发行。1979年皖南医学院又重行油印一次,1981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新修本草》由唐·苏敬等在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 730种的基础上 ,增加 114种编纂而成 ,其总数应为 84 4种。但《医心方》收载《新修本草》药物目录记其总数为 85 0种 ,比 84 4种多出6种。所多的原因 ,即由于《新修本草》对 84 4种药物中进行合并和分条所致。将具体合并、分条的资料一一予以查出 ,并加以说明 ,可以证实《新修本章》药物总数 ,并非用《本草经集注》730种 ,和《新修本草》新增 114种相加而成。  相似文献   

7.
在唐·《新修本草》中,椿皮就分椿木与樗木。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椿叶项下分别收载樗木、椿木,并指出:“樗木根叶尤良”。明·《本草纲目》谓“香者为椿,臭者为樗”。辞书上多称樗即臭椿。可见,古代称臭椿皮为樗皮,香椿皮称为椿皮。《中药大辞典》亦将苦术科植臭椿 Ailanthus altis sima(Mill)swingle  相似文献   

8.
白蔹与附片、川乌、草乌配伍后部分药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蔹反乌头,也是“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之一。如《本草经集注》,《唐·新修本草》及《本草纲目》等书中均记载有白蔹“反乌头”。1977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载有白蔹“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川乌、草乌“不宜与……白蔹同  相似文献   

9.
孙星衍和孙冯翼合辑的《神农本草经》,考证比较完备,收录《吴普本草》资料亦多,但其中有些问题,似有商榷的必要。孙星衍认为《吴普本草》就是吴普修订的《神农本草经》。孙氏在他的《校定神农本草经序》中说:“仲景,元化后,有吴普,李当之,皆修此经(指《神农本草经》),当之书世少行用,……普修《神农本草》成441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按序文所说,《吴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唐书》、《旧唐书》和《唐本草》及其有关资料的分析,对宋兴副教授发表于《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的《〈唐本草〉修撰年代探疑》一文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公孙无忌事发生于显庆四年四月,而《唐本草》成书于显庆四年正月,二者在时间上并无冲突,《探疑》一文反对《唐本草》撰成于“显庆”之说的主要论据存在疑点,不足以推翻“显庆”之说。同时,还对《探疑》一文对“显庆”说提出的另外3个疑点,进行了剖析,认为这些疑点更不足以推翻“显庆”之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体例、文字综合考究的角度,将朱墨分书的《本草经集注》和《新修本草》残卷与有关传本作了比较研究,指出朱墨分书的残卷对甄别《本草经》佚文、确定《本草经集注》的编写凡例、研究《本草经集注》与《新修本草》及《证类本草》的异同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为准确地辑复,进而研究和利用宋以前诸家重要本草开辟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正>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一文,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篇。对于文中“心气不足”的理解,历来争执不休。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出:“心气不足”,当是“心气不定”,“足”乃“定”之字  相似文献   

13.
《酉阳杂俎》为唐·段成式(?~863年)所撰笔记,成书于853年。全书分前集、续集两部,分门辑事,内容自仙佛鬼怪、人事掌故至动植物、酒食、寺庙等,包罗甚广。其许多篇幅中,载有大量有关本草的内容,这些资料或可补本草之未详,或以拾本草之阙失,兹检析该书中有关本草的资料,期与侪辈同飨。  相似文献   

14.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 ,狗条 ,屎〔主治〕项下有“瘭疽彻骨痒者 ,烧灰涂疮 ,勿令病者知”一句 ,今人有认为系出自苏恭 ,即唐《新修本草》 ,其“痒”字 ,应系“痛”字 ,原“痒”字系误。清·祁坤《外科大成》瘭疽条 :“瘭疽……肿痛应心 ,腐烂筋骨” ,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解释瘭疽 :“发于手足指尖或手足心……外形虽小 ,痛彻心骨” ,说明瘭疽的疼痛是剧烈的 ,不应为剧痒。《医心方》卷十五有“疗瘭疽彻骨痛方 :取狗粪当户根煎烧作灰 ,涂之”。此方与《本草纲目》基本相符 ,所以“痒”宜改为“痛”。其实 ,按照《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5.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编纂于公元629年,它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  相似文献   

16.
现今临床所用金银花,单指植物忍冬的花,而非茎、叶、藤枝或全草.早期的“忍冬”、“忍冬藤”等名称,并非专指忍冬花部,少数早期文献如《新修本草》等虽有关于植物忍冬花部的简要记述,但主要是作为植物辨识特征对开花时间和花朵形状进行的描述,并未提及花部入药,且无“金银花”之名,不能作为现今中药金银花的原始出处.首次出现“金银花”药名的文献应为宋《苏沈良方》,首次记载单以忍冬之花入药的文献为宋《外科精要》.第九版《中药学》教材、《中华本草》等认为中药金银花出自《新修本草》或《履巉岩本草》的结论,与文献记载不符,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17.
白首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首乌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用中药之一,其作为药用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滋补肝肾之佳品。基株植物唐·元和七年李翱作《何首乌录》,始有何首乌“雌、雄”同用的记载,宋《开宝本草》中更明确指出何首乌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春夏采用其根,雌雄并用”  相似文献   

18.
唐代名医孙思邈集唐以前医药学之大成,深入民间,防病治病,贡献卓著,很受广大劳动人民爱戴,被人民尊称为“药王”。本文仅就孙氏在药物学与方剂学上的成就略作研讨。 药物学成就 孙氏数十年不辞辛劳,爬山涉水,采药制药,摸索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药物学经验,此外,还继承了唐以前本草学知识,对《神农本草经》、《药录纂要》、《本草经集注》、《药对》、《新修本草》等本草专著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整理和汲收,对本草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 《补辑肘后方》(安徽科技出版社,笫1版,1983年11月)乃我院尚志钧付教授辑校。尚老年近七旬,广览博识,攻研本草方书,业教学临床五十余载,是国内著名的本草文献学家,誉称本草四大名家之一。所著《唐新修本草》辑复本,在国际东医学界亦享有盛名。尚老治学严谨,发现今本《肘后方》误刻脱漏甚多,遂以《千金》、《外怠》、《太平御览》……诸书为据,《补辑肘后方》三卷101首,从而恢复了陶弘景增补时的原貌。本书原名《肘后方》,又名《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凡三卷86首(篇),是晋·葛洪所著。梁·陶弘景于公元500年将葛氏书相类合并,成79首,增22首,共101  相似文献   

20.
今日所见的《神农本草经》资料,其来源一是各种本草所录的《神农本草经》资料,二是各种类书及其他诸书所引《本草经》资料。 现今各种本草所录的《本草经》资料,其来源皆出于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黑底白字的文字。 《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的来源,向上追溯,是由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朱字通过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宋代马志等《开宝本草》、宋代掌禹锡《嘉佑本草》而被保存在《证类本草》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