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质性黄疸     
临床上为方便起见,通常将黄疸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及阻塞性三种。近年来由于对黄疸机理的深入认识,除把阻塞性黄疸进一步分为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外阻塞性黄疸外,又从肝细胞性黄疸中分出了体质性黄疸。尽管此类黄疸发病率不高,但对于黄疸的鉴别诊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该类黄  相似文献   

2.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按照黄疸的发生机理,分为:(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梗阻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系产生黄疸的一组疾病。胆红索性质不同,以间接胆红素增高或直接胆红素增高的不同而分成两大类。这一组疾病在临床比较少见。笔者遇见2例体质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增高型、Gilbert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母乳性黄疸     
母孕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1960年美国Arias首先报道,其临床主要特征是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为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持续增高,若换以人工喂养3~6天后,血清总胆红素可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4.
黄疸论治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它与现代医学中的黄疸含义相同。包括现代医学中的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及凡是引起血中胆红素异常升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但外伤性肝破裂术后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较少见,近两年收治2例。现将发病机制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1梗阻性黄疸及其分类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发生黄染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按其来源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3类。  相似文献   

7.
黄疸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血胆红素增高,使患者皮肤、巩膜、黏膜以及内脏器官和体液发生黄染。黄疸作为一个最具警觉的体征,容易诊断。然而发生黄疸的病因繁多,按黄疸产生原因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按治疗方法可分为外科性黄疸及内科性黄疸。但是这些分类往往是相对的,不同类型的黄疸可能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鉴别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明确黄疸性疾病的组成.方法 从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检查三方面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95例不同原因的门诊、内科、外科黄疸病例.结果 内科黄疸病例(包括病毒性肝炎)以腹胀、肝脾肿大、发热、肝胆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为特征.外科黄疸以腹痛、发热、肝胆胰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胆囊肿大、胰胆管扩张为特征.结论 内科黄疸性疾病,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同时并存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少见.外科黄疸患者常因梗阻不能及时解除,诱发肝内胆汁淤积、感染中毒、继发肝损害,梗阻性黄疸合并存在肝细胞性黄疸.病程中存在着混合性黄疸.  相似文献   

9.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和离开血液循环保持动态平衡,因其代谢异常导致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而出现黄疸。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按病因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汁淤积包括肝门部及肝内胆管梗阻性病变及主要由于功能性障碍所致者。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实为肝细胞性黄疸的一种,在组织病理检查找不到肝内小胆管机械性阻塞,而是由于肝细胞排泌胆红素的功能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年来茵陈蒿汤在治疗黄疸性疾病及其用于治疗黄疸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概述。茵陈蒿汤具有保肝、利胆、退黄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等各种类型的黄疸,具有疗效稳定、无明显毒副反应等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母乳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母乳性黄疸.1960年由美国Arias首先报道.其发生率60年代早期文献报道仅为1%~2%,随着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和警觉性不断提高,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82年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12mg/dl)者占20%,1985年报道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更高,1986年大样本的调查,2241例中胆红素>220.6μmol/L(12.9mg/dl)者高达 82.7%,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比报道的更大.总之母乳性黄疸是较普遍发生的,尤其在提倡母乳喂养的今天,更应该引起各级儿科工作者的重视,力争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3.
体质性黄疸又称家族性非溶血性高胆红质血症,是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有家族史,认为和体质性胆红质代谢异常有关,且可排除溶血性、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通常可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对难治性黄疸的辨证论治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发病学分类,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4类。一般而言,若能正确鉴别诊断并及时治疗,多数黄疸能在1个月内逐渐消退。临床上,凡黄疸反复或持续出现超过半年以上则称为难治性黄疸(或顽固性黄疸),其发病原理、病理变化、临床经过和转归各不相同,病机复杂,治疗棘手。此类患因血中胆红素长期升高,肝脏负担过重,发生肝硬化的机率比常人高30~50倍,因此迅速消退黄疸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关键。根据临床,我们将难治性黄疸分为以下3个方面:①难治性病毒性高黄疸型肝炎②病毒性肝炎所致的残留黄疸③其他疾病导致的长期性黄疸。现将中医对难治性黄疸的辨证论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母乳性黄疸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较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的增多,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提高.我院自2000年3月~2003年3月 共收治53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16.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西医中"黄疸"是症状,也是体征,是指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巩膜粘膜皮肤发生黄染的现象,按病因分类主要有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近年来笔者用茵黄楂淮汤加减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母乳喂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减少新生儿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对60例新生儿母乳喂养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的总结分析,结合新生儿生理各方面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地护理,60例母乳喂养性黄疸患儿的黄疸程度症状有所缓解,预后良好,没有因护理不当而造成并发症.结论 有针对性的合理护理新生儿,对预防新生儿母乳喂养性黄疸并发症、减轻黄疸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母乳性黄疸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广西医学》2007,29(1):108-109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门诊中常见病症之一,其中与母乳喂养有关的母乳性黄疸占相当大比例.现将我院诊治的母乳性黄疸82例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母乳喂养而造成黄疸迟迟不退者称母乳性黄疸、笔者于1980年3月~1990年3月收治20例母乳性黄疸患者,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就诊年龄<10天者2例,11~20天者15例,>20天者3例.20例均为足月顺产儿,生后即用母乳喂养.1.2生后黄疸出现时间4~8天16例,9~12天3例,>12天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掌握母乳性黄疸的特点对本病的及时诊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