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炎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皮肤血管炎可表现出谱系改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富有挑战性。1临床表现一般而言,皮肤血管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系统症状,如发热、不适、体重减轻和关节痛等。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紫癜、皮下结节、水疱、血疱、坏死、溃疡等,多见于下肢,而上肢、躯干及头面部皮损少见,如果存在多提示有严重疾病或系统性血管炎。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提示可能累及的血管大小(见表1)。  相似文献   

2.
血管炎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其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 假性血管炎( pseudovasculiti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甚至血管造影等与真性血管炎极为相似,但病理上无血管炎的证据如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蛋白样变性,免疫病理显示血管壁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1-3].  相似文献   

3.
血管炎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其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正>血管炎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1])。皮肤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是重要的靶器官,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溃疡、糜烂、坏死~([2])。我科于2015年3月收治1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下肢大面积糜烂,伴皮损部位剧烈疼痛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血管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和纤维蛋白样变性,而假性血管炎(pseudovasculitis)是指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甚至血管造影等方面均与真性血管炎极为相似的疾病,但病理上无血管炎的证据如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蛋白样变性,免疫病理检查显示血管壁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假性血管炎与真性血管炎的皮肤表现极为相似,如瘀点、紫癜、瘀斑等出血性皮损和青斑、紫绀、溃疡、指端坏死和坏疽等血管闭塞性皮损,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痛、体重减轻、乏力、血压升高等,临床上容易相互混淆。由于两者的治疗原则不同,因此,了解假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谱系,对于正确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管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和纤维蛋白样变性,而假性血管炎(pseudovasculitis)是指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甚至血管造影等方面均与真性血管炎极为相似的疾病,但病理上无血管炎的证据如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蛋白样变性,免疫病理检查显示血管壁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假性血管炎与真性血管炎的皮肤表现极为相似,如瘀点、紫癜、瘀斑等出血性皮损和青斑、紫绀、溃疡、指端坏死和坏疽等血管闭塞性皮损,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痛、体重减轻、乏力、血压升高等,临床上容易相互混淆.由于两者的治疗原则不同,因此,了解假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谱系,对于正确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皮肤血管炎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的临床皮损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损伤程度有关,最佳取材为深达皮下脂肪的早期、症状明显、红色或紫色皮损.皮肤血管炎的特征性组织病理表现为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以及血管周围和(或)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某些临床、组织病理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为特异性诊断皮肤血管炎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皮肤血管炎为原发于皮肤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理变化为血管壁及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等。由于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复杂,所以除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皮肤血管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血管炎组织病理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炎是一种具有血管的炎症和坏死的临床病理过程;在临床上,可仅仅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斑丘疹、可触性紫癜、触痛性结节、水疱和血疱;亦可伴有或仅有其它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在组织病理上,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及其周围的炎症浸润,纤维蛋白样变性或有肉芽肿性增生(1、2、3)。关于血管炎的历史、命名、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治疗等方面的资料很多,本文仅着重对血管炎的发病机理、病理及免疫病理方面做一复习。  相似文献   

10.
血管炎     
血管炎的定义尚不够明确。单用时可包括所有血管内和血管周围的一切炎症反应。血管炎一般指导致坏死、纤维蛋白样变性、透明变性和肉芽肿性反应等器质性损害的中、小血管的原发性炎症反应。继发于血栓或邻近组织炎症的血管炎症不包括在内。血管炎分类下述分类主要按组织病理学标准而定。按病变血管大小、炎症细胞类型(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或肉芽肿性)和血管壁有无坏死为分类依据。故诊断本病须作皮肤活检,活检标本最好取自新鲜的、24小时内的早期丘疹性损害。为确诊计,常须自2~3个不同损害处取样。系统性血管炎一、小血管血管炎 (一)多形核白细胞性坏死性血管炎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分类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炎意指血管壁被白细胞毁坏所致的炎症,即必须既有血管炎症,又有明确的血管性损伤,而皮肤血管炎则包括了一大组具有血管损害和异常、表现有各种皮肤损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皮肤变应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平均发病年龄(43.65±14.28)岁。皮疹表现为多形性损害,其中以溃疡、紫癜为主,分别占65.21%、56.52%,所有患者均有下肢受累,其中发生于小腿者占65.21%,大腿占21.74%,四肢同时受累占4.35%,泛发全身占8.70%。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闭塞,有管壁纤维蛋白渗出,变性坏死,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碎裂,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外渗。结论:皮肤变应性血管炎以多形性皮疹为主要表现,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可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13.
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血管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其共同组织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及管周炎症细胞浸润或肉芽肿形成。Zeek首先于1952年对其进行分类。由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决定了不同类别血管炎的不同临床表现,故应将其作为血管炎分类的一个主要标准,此外还需结合临床、血清学、组织学及病理生理学特点进一步完善分类。  相似文献   

14.
青斑样血管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斑样血管炎罕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溃疡、愈后出现白色萎缩,足踝、足背常受累。早期活动性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小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血栓形成,晚期表现为血管壁增厚、内膜透明变性。多数青斑样血管炎为特发性,部分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治疗与经典的皮肤血管炎不同,活动性皮损通过扩张血管、抑制血栓形成、激活内源性纤溶酶原活性等方法治疗,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5.
作者观察了71个证明为淋巴细胞血管炎的皮肤活检标本。其标准定为①血管壁及其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②血管壁有纤维素样坏死,③内皮细胞增生。并研究了这些标本中其他病理改变的表现及程度,复习了患者有关的病史。所有71个标本病变均累及乳头层及真皮网状层上部,有54例侵犯网状层下部,也可扩展到皮下组织。除证明血管壁及其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外,也见到一些其他组织学变化如血栓形成、红细胞外溢、溃疡形成、上皮栓塞、核尘等。可以考虑淋巴细胞血  相似文献   

16.
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血管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其共同组织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及管周炎症细胞浸润或肉芽肿形成.Zeek首先于1952年对其进行分类.由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决定了不同类别血管炎的不同临床表现,故应将其作为血管炎分类的一个主要标准,此外还需结合临床、血清学、组织学及病理生理学特点进一步完善分类.  相似文献   

17.
皮肤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LCV)在病理上表现为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壁及其周围纤维素沉积、内皮肿胀及红细胞外溢。大多数LCV与系统性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及药物过敏有关,但有30%~60%的皮肤LCV患者仅出现皮肤损害而无其他器官病变,称之为原发性皮肤小血管炎(primary cutaneous small vessel vasculitis,PCSVV)。这是一种病理概念,而非临床诊断,指累及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损害仅限于皮肤,而无皮肤外器官受累,这组疾病包括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持久隆起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原发性月乍肝炎病毒C相关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正常补体性荨麻疹性血管炎、过敏性血管炎、幼儿急性出血性水肿。  相似文献   

18.
血管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血管壁及其周围的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小不等的动脉、静脉、微血管的管壁及其周围发生变性、坏死等炎症性改变,导致血管内皮破坏、血栓形成、管腔闭塞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其发病机理复杂,涉及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内皮细胞、抗体、补体多种成分。本文依Chapel Hill分类法,分述各型血管炎的发病机制特点。  相似文献   

19.
血管炎病(vasculitides)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血管壁炎症、炎细胞浸润和(或)血管壁坏死、血管阻塞和组织供血不足的疾病。血管炎病因大多难以明确,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诊断及分类尚未统一,治疗缺乏安全有效手段,给临床医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对血管炎的研究,提高其临床认识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变化,根据累及范围不同可分为系统性血管炎和皮肤血管炎.血管炎的病因复杂,研究表明,病毒感染是血管炎的致病原因之一,其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乙型肝炎病毒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相关性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EB病毒、HIV病毒也可以诱发血管炎.有研究证明,很多皮肤血管炎与病毒感染有相关性.认识病毒感染与某些血管炎的相关性,有利于对血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指导临床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