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应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探讨恢复脊柱运动功能和载荷能力的规律性。方法 1998-04/2000-04,应用改良型SB Chaf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腰椎间盘置换术共3l例37个间隙,其中腰椎间盘退变16例18个间隙、合并椎间隙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17间隙、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术后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结果随访率100%,截止至2001-09,随访17—41个月(平均26个月)。临床评价优23例,良6例,尚可2例。术后腰椎节段平均可前屈4.0&;#176;和后伸5.1&;#176;,活动度共9.1&;#176;。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4.2mm。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和康复训练可恢复脊柱的运动和载荷能力,为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和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由于生理老化和病理损害,常导致椎间盘破坏,而椎间盘是脊柱运动功能单位中最关键的结构,其破坏后不但可引起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还将引起脊柱的生物力学紊乱,因此最好是重建椎间盘,即可治疗椎间盘疾病,又能部分恢复椎间盘的功能。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相应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有关解剖参数的变化。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对象:1999-02/2002-06中山大学附属二院确诊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34例,41个椎间盘进行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均按要求完成了研究全过程。方法:所有的患者均在气管内麻醉下行腹直肌旁切口经腹膜外入路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采用德国Link公司生产的SB Char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并进行相关评价。主要结局观察:①患者术后的脊柱运动节段的稳定性、椎间关节的活动范围、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面积的变化。②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单节段置换L3-4例,L4~5 18例,L5S1 7例;双节段置换L3~4和L4~5 1例,L4~5合并L5S1 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总优良率90%。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4例,术后腰椎动力位摄片证实手术节段椎体间无异常位移,重建了腰椎的稳定性。其余的手术节段未见不稳现象。手术后L4~5椎间的屈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仅对施行椎间盘置换的L4~5节段伴椎间隙Ⅰ~Ⅱ&;#176;狭窄的15例进行了测量,证明手术前后椎间盘高度和椎间孔面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47,2.634,P&;lt;0.05)。结论:对腰椎间盘源性疾病进行人工间盘置换,除能恢复腰椎节段的运动功能外,还可以重建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面积,加大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  相似文献   

3.
背景由于生理老化和病理损害,常导致椎间盘破坏,而椎间盘是脊柱运动功能单位中最关键的结构,其破坏后不但可引起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还将引起脊柱的生物力学紊乱,因此最好是重建椎间盘,即可治疗椎间盘疾病,又能部分恢复椎间盘的功能.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相应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有关解剖参数的变化.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对象1999-02/2002-06中山大学附属二院确诊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34例,41个椎间盘进行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均按要求完成了研究全过程.方法所有的患者均在气管内麻醉下行腹直肌旁切口经腹膜外入路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采用德国Link公司生产的SB Char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并进行相关评价.主要结局观察①患者术后的脊柱运动节段的稳定性、椎间关节的活动范围、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面积的变化.②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单节段置换L3-4 2例,L4-5 18例,L5S1 7例;双节段置换L3~4和L4-51例,L4-5合并L5S1 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总优良率90%.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4例,术后腰椎动力位摄片证实手术节段椎体间无异常位移,重建了腰椎的稳定性.其余的手术节段未见不稳现象.手术后L4-5椎间的屈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仅对施行椎间盘置换的L4-5节段伴椎间隙Ⅰ~Ⅱ°狭窄的15例进行了测量,证明手术前后椎间盘高度和椎间孔面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47,2.634,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源性疾病进行人工间盘置换,除能恢复腰椎节段的运动功能外,还可以重建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面积,加大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  相似文献   

4.
探讨对多个病损关节行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康复治疗疗效。19例45个关节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术前、术后1,3,6个月检查评估,Harris评分,术前0~56分,平均38.42分,优良率为0;术后月375~100分,平均97.78分,优良率达92.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评分,术前0~65分,平均36.28分,优良率为0;术后月340~100分,平均92.45分,优良率89.5%。人工多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极大的改善下肢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对27例患者实施了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针对近年新开展的这一术式寻找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术后基本保留了手术节段正常活动度及腰椎前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除常规护理外,术前需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应注意对腹部情况的观察,加强胃肠功能恢复的指导及护理,远期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者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提高康复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和康复组2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Harris积分、Barthel指数评价肢体功能恢复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Harris积分、Barthel指数,康复组分别为(91.58&;#177;9.20)分,79.32&;#177;18.25,对照组(72.19&;#177;11.24)分,68.08&;#177;12.25,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患肢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近期和远期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许凤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09-8609
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膝关节病严重影响患者活动,降低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下面是笔者在临床护理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徐琦  宋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776-4776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人工肩关节置换的目的是最大程度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1,2].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按置换范围分为半肩关节置换和全肩关节置换两大类.我科2008-01- 2009-12对9例患者施行半肩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经过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术侧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观将康复训练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朝晖  李康华  李兵  刘文和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10-111,F0003
目的:观察Ⅰ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00-01/2004-01冲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疾患患者18例(36个关节)。男10例,女8例;年龄43-78岁。其中股骨头坏死7例,骨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例。选择Ribbed假体12个;SPⅡ8个,Classic 8个;国产假体8个;骨水泥型假体22个,非骨水泥型假体14个。18例患者均行Ⅰ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10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 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10个月随访。①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90.5&;#177;20.5,38.5&;#177;15.5,t=24.846,P〈0.05)。②手术时间(双侧手术完成的总时间)为(220.5&;#177;22.5)min。③术中总出血量(1548.4&;#177;256.5)mL。平均输血量(1322.5&;#177;220.5)mL。④2例术后脱位与假体放置不当有关。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Ⅰ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且无明显并发症,表明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得失.结果:1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康复指导后,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不佳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方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不佳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通过19例需再次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找出再次手术的原因。结果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术前诊断及定位错误、术后血肿压迫、椎间盘再次突出、对侧隐窝狭窄认识不足、椎管内瘢痕增生粘连、感染等。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规范,术后针对不同情况积极预防是避免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疗效和减少手术创伤,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41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后植入人工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41例患者术后下肢主诉症状完全缓解;6例患者仍有轻微的感觉异常;8例患者伸拇肌力以及4例患者腓骨长短肌肌力由Ⅳ级恢复至Ⅴ级,4例患者伸拇肌力由Ⅲ级恢复至Ⅳ级;6例患者残存轻微腰痛,1例患者出现中度腰痛,通过固定、服用消炎镇痛药后症状缓解。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不增加患者痛苦,疗效确切,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3.
崔新广  常增林  庄正陵  段俊虎  刘涛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1067-1069,1072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对MED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9月~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4例.结果 285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该组优205例(71.9%),良73例(25.6%),优良率97.5%.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该组无1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仍有时反复发作,多数患者俱怕手术治疗,我院1992─1993年对患腰椎间盘突出的住院患者采用抚顺全息生物学应用研究所研制的QX─B1型电脑全息治疗仪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基本理念是在稳定病变节段的前提下,力求最小影响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防止以及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目的:分别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围置换期经济学考量、远期并发症以及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纳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实验报告,排除观点重复的文章,最后对34篇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1982年人工腰椎间盘假体首次临床应用以来,已有许多关于腰椎间盘置换的临床报道,然而对临床实验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答案。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应考虑到置换节段数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小关节退变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既往有腰椎间盘手术史患者的选择、患者年龄、椎间盘置换前休息时间等因素。评价腰椎间盘置换是否优于传统的腰椎融合,可以从椎间盘置换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换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考量。腰椎间盘置换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异位骨化、植入物机械故障、相邻节段和小关节退变。将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使两种手术干预方法互补不足,得到优于单独使用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多节段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15日~2016年3月12日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生理功能)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多节段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等优势,同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促使患者早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早期活动的指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付丽华  雷蕾 《护理学报》2001,8(2):30-31
介绍了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早期活动的护理指导。 出影响病人早期活动因素除了疼痛、留置管道和病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差异外,医护人员的共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认为在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要注意的医护沟通,在原则总是上述成共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止痛措施,做好管道护理,确保病人痛苦小,无顾虑、达到早期活动、巩固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是近年来治疗腰背部疼痛可选择的方法之一,但有关置换后对腰椎矢状面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置换后对腰椎前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曾因单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行腰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影像学资料,数据测量包括置换前及置换后腰椎前凸角、病变节段前凸角、腰骶椎间角。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随访均12个月以上。行椎间盘置换的患者中L4-5节段病变3例,L5-S1节段病变14例。与椎间盘置换前相比,椎间盘置换后平均病变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0.05);与椎间盘置换前相比,假体置入后腰骶椎间角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对于单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腰椎间盘置换后有助于增加患者腰椎前凸和病变节段前凸角度,有助于改善患者腰椎矢状面平衡。置换后腰骶椎间角与置换节段假体置入角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骶管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随访分析疗效。方法选取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用Waits分类法评定疗效。结果疗效优12例,占37.5%,良15例,占46.9%,可4例,占12.5%,差1例,占3.1%,优良率84.4%,总有效率96.9%。结论骶管注射法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有效。  相似文献   

20.
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及易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方法1999年11月 ̄2005年3月,采用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56例。分别应用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双节段、连续或间断、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中央椎管呈桥式扩大减压及潜行性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治疗,摘除椎间盘483个。结果术中有2例转开放手术,发生硬膜损伤6例,定位错误5例。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8例,对侧复发1例。216例随访3个月 ̄5a。疗效:优175例,良23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92%。术后当天离床大小便,1.5周基本恢复日常生活。结论该术式创伤小,减压充分,术后恢复快。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技术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