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但是,脉络膜黑色素瘤新鲜组织来源有限,制约了研究工作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拟从蜡块组织中提取DNA,因为蜡块标本相对好保存,来源充足。但是蜡块标本经过固定、石蜡包埋等步骤后,对DNA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从蜡块组织中提取DNA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对于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64例病理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病理资料。按照美国眼黑色素瘤多中心研究组的测量方法和WHO的分类标准,测量和观察大体标本中的肿瘤大小和光学显微镜下的肿瘤细胞学类型;以肿瘤前缘累及部位对肿瘤所处位置进行分类;以肿瘤细胞向外浸润程度对肿瘤蔓延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 6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大肿瘤25例,占39.1%;中等大小肿瘤31例,占48.4%;小肿瘤8例,占12.5%。梭形细胞型42例,占65.6%,其中,梭形细胞A型15例,占23.4%,梭形细胞B型27例,占42.3%;上皮样细胞型7例,占10.9%;混合型10例,占15.6%;其它型5例,占7.8%。肿瘤细胞未累及巩膜者25例,占39.1%;累及巩膜但限于巩膜层内者22例,占34.4%;穿透巩膜全层达眼球表面者12例,占18.7%;眶内浸润者5例,占7.8%。 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多样,临床上以梭形细胞型最常见,易伴巩膜浸润。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61-165)  相似文献   

3.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李东豪,龚纯慧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占成年人眼内恶性肿瘤的首位,此瘤恶性程度较高,易经血液转移,在临床诊断上易和许多眼底疾病相混淆,因而是眼科临床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眼病。-、发病情况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4.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中10例因视力丧失或眼痛就诊,1例外地医院诊断Coats病,继发性青光眼和眼球萎缩要求眼球摘除。临床诊断脉络膜肿物或黑色素瘤8例,绝对期青光眼2例,Coats病、眼球萎缩1例。眼球摘除9例,眼球摘除和眶内肿物切除2例。应用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生情况。结果 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均为基底广泛的扁平状肿物。肿瘤基底直径12~20 mm,厚度 2~4 mm。混合细胞型9例,上皮样细胞型1例,坏死型1例。瘤细胞侵犯巩膜7例、侵犯眶内3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Ki-67阳性细胞7%~13%,平均阳性细胞9%,多分布于肿瘤基底部,上皮样瘤细胞的表达高于梭形瘤细胞。结论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特殊生长方式,早期临床诊断困难,有些病例容易诊断为其它脉络膜肿物或青光眼。由于肿瘤基底广泛,容易侵犯眶内和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成人的生命,尽管诊断正确率较高,但其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尚不清楚,目前除眼球摘除外治疗方式多样,但临床医生对不同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无统一标准。本文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特性、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定期观察、敷贴放疗、带电粒子照射、局部切除、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 ,TTT)、眼球摘除、眶内容剜除、化疗和免疫疗法等。现在的发展趋势已由光凝疗法转到对小肿瘤应用TTT ,或对中等、较大肿瘤应用TTT联合放射治疗。本文就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发性眼内疾病。近20来,以美国及加拿大学者为主要成员的眼部黑色素瘤协作组,对该肿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有许多新的认识。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14-216)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第252医院眼科董翠玲患者信××女50岁病案号992021988年8月因红眼病自行点药7天后,发现左眼上方视物模糊,89年4月原来模糊区视力消失,曾就诊于外院,诊断"花眼"。90年3月左眼失明2个月来诊,诊断左眼球内肿物,继发性...  相似文献   

10.
王文清  杨建国 《眼科研究》1994,12(4):252-254
用EOG法检查了7例(7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和7例(7眼)脉络膜血管瘤,分别与其健眼比较,发现光峰值、Arden比、glien比均呈统计学意义的降低;而脉络膜黑色素瘤组与脉络膜血管瘤组二组基值相比,前者基值明显低于正常,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基值下降伴Arden比下降可作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眼电生理学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0岁.因左眼眼胀4个月,视力下降6 d,加重3 d来我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出现左眼眼胀,未予重视;6 d前发现左眼视物模糊,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左眼视力为1.0,诊断不详,未予治疗;3 d前突然出现左眼上方视物遮挡,并逐渐加重.既往无眼部疾病及外伤史,否认全身病史.眼科门诊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0.8,左眼手动;眼压:右眼1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8 mm 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晶状体透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离及纯化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中的肿瘤干细胞。方法将OCM-1细胞复苏,使用Dubecco标准改良Eagle培养基(DMEM/F12)培养后,改用无血清化学限定培养基(SFM),并分离纯化培养肿瘤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133的表达比率,并对第六代细胞进行神经RNA结合蛋白(musashi-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比率。结果在标准DMEM/F12培养基中贴壁生长的OCM 1细胞用SFM培养基培养后,贴壁细胞显著减少,至第6代时细胞均为悬浮团状集落生长,呈现典型的干细胞生长方式。在不同代的细胞中,CD133均有阳性,未经过分离的OCM-1细胞、经过SFM培养并分离的第1、2代OCM 1细胞的阳性比率分别2.5%、217%、57.8%,第6代的细胞CD133阳性比率达到79.8%,musashi-1强阳性表达。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使用干细胞培养液培养,并通过限制分化、连续传代的方法,可分离纯化出悬浮克隆集落生长的干细胞。(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 23:87-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学预后指标及巩膜导管受侵与否的关系。方法应用高碘酸Schiff(PAS)特殊染色法显示血管基底膜,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并通过形态学计量法计数肿瘤内做血管密度。结果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高度无关,与肿瘤最大基底直径(LTD)、肿瘤大小分组、细胞类型、侵犯巩膜导管与否有关。结论肿瘤血管增生与临床病理学预后指标之间有密切关系,提示MVD可能成为预测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提高我国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不仅可致患者丧失视力,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即使在没有明确转移前摘除患眼眼球,其5年死亡率仍有17%~539/6。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早期、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脉络膜黑色素瘤伴脉络膜骨瘤存活15年一例康厚玲关键词脉络膜肿瘤黑色素瘤死亡率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在国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白种人。脉络膜骨瘤为少见的脉络膜良性占位性病变,而同时伴黑色素瘤则十分罕见。我院15年前诊治1例,观察至今,...  相似文献   

17.
太田痣伴鲜红色斑痣伴脉络膜黑色素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53岁。因右眼渐进性视力下降1年多,视物不清1个月就诊。患者于1年多前发现右眼视物遮挡,视力逐渐下降,未重视。1个月前视力明显下降,视物不清,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未作系统检查和治疗。既往身体健康,自幼右额额、颊部及右眼睑有青灰色斑,随年龄增长而缓慢扩大;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5岁.因偶然发现右眼视物不见、眼红1周,以"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初诊于2008年7月11日收入我科.患儿于1周前出现右眼轻度发红,家长检查发现患儿右眼视物不见,在当地医院就诊并行CT检查发现眼内肿物,怀疑"RB",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9.
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第二代光敏剂光动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第二代光敏剂CASPc(chloroaluminum su lfonated phthalocyanine,CASPc)对B16F10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的光动力治疗(PDT)作用 。 方法 38只新英格兰大白兔经免疫抑制后种植B16F10黑色素瘤碎片于脉络膜下腔,B型超声、间接检眼镜随访肿瘤生长至2.0 ~3.8 mm厚时30只兔眼给予PDT治疗。耳静脉注射CASPc 5 mg/kg, 24 h后给予氩-染料激光照射,激光波长675 nm, 输出功率600 nm/cm2,激光照射剂量20~70 J/cm2;8只对照组兔眼只给予激光或光敏物质。治疗后观察6~8周。 结果 38只兔眼建模成功。30只PDT治疗兔眼中21只眼肿瘤得到控制,9只眼未能控制;对照组兔眼肿瘤治疗后2周充满整个玻璃体。 结论 第二代光敏剂CASPc对实验性眼B16F10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PDT治疗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67-13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