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野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型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骨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 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2年11月,对10例12髋采用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柄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54.2岁(35~71岁).其中,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及翻修后假体骨长入.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前6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超过2 cm,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股骨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的水平.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个月后完全负重,术前髋关节疼痛缓解.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有11髋股骨柄发生骨长入,1例牢固纤维长入.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5.67±15.58)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2.44±9.36)分.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3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组合式全涂层非骨水泥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的疗效。方法应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髋关节假体对18例青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生不稳定病例进行翻修术,分析松动原因,并应用生物型假体进行翻修治疗。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18月,平均8个月。患肢功能良好,无髋关节疼痛,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4.6分,术后平均87.4分,X线复查髋臼及股骨侧均无松动发生。结论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关节的脱位率。采用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进行髋关节翻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颗粒骨、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7分提高到术后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余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0.5~1 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 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侧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ONFH)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病人12例14髋(肾移植组)临床资料,随机挑选年龄和性别与其无明显差异且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未行器官移植的THR病人25例29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假体翻修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X线随访评估假体位置及有无松动。结果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4~64个月),随访期间病人无死亡。肾移植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t=11.35,P<0.05),其中优10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92.8%;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亦提高(t=16.75,P<0.05),其中优27髋,良2髋,优良率100.0%。肾移植组有3例翻修,1例因为假体感染,2例因为假体松动,翻修率21.4%;而对照组1例翻修(因假体松动),翻修率为3.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93,P<0.05)。肾移植组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感染各1例,假体松动2例;对照组假体松动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80,P<0.05)。结论随访期内骨水泥型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效果可,但与普通病人相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翻修术获得随访48例48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63.5岁。左侧28髋,右侧20髋。应用Harris评分及髋放射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获得随访48例,随访时间(0.5~8.0)a,平均5.6 a。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1例植骨处愈合不良,1例髋臼、2例股骨假体周围骨质吸收,无假体松动、移位、下沉、骨溶解、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骨缺损植骨愈合良好。Harris评分术前为(36.5±6.9)分,术后为(89.3±7.3)分,较术前增加(52.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中,优16例,良23例,中6例,差3例,优良率为81.3%。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注重修复重建骨缺损、合理选择假体、手术技巧等均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收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探讨翻修术后近期以及远期效果。方法:收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45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术前、术后定期X线评价。结果:(1)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翻修术后效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均显著缓解;术后X线表现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感染、断裂。 Harris评分:术前41.56分~64.82分,平均50.18分,术后最近1次评分为70.45分~91.87分,平均81.67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翻修过程中骨缺损的修补十分重要,采用翻修假体治疗假体松动伴有骨缺损的方法,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显著,远期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近期疗效.方法:对24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全髋转换术治疗,收集术前Harris评分、术后X线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临床数据并分析.结果:随访24~36个月.Harris 评分:术前28~65分,术后72~92分.术后无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和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近期效果良好;术前充分评估,选择合适假体,术中重建髋臼中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颗粒性打压植骨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20髋合并股骨缺损患者行全髋翻修术,术中对股骨缺损采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钛网和结构性植骨,使用骨水泥解剖型假体进行股骨翻修,术后对其中14例(1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X线检查显示17髋股骨缺损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以及假体下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8分,术后提高到86.6分,Harris评分优良率89.5%。结论:颗粒性打压植骨是治疗严重股骨缺损的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部感染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本组15例(15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部感染,均采用二期翻修手术,均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或骨水泥加抗生素占位器,3-6个月后,二期重建,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4-6周后改口服抗生素1-2个月,应用X线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6-18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5.3分(78-93分),与术前相比平均提高40.3分(P<0.05).X线复查,术前有骨溶解的5例病例,术后均稳定,无继续破坏征象.其余病例无骨溶解、假体松动等迹象,在最后随访期间,没有再次感染的病例.结论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二期翻修手术是有效合理的方法,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对于控制感染以及术后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对18例(22髋)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2~9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eleandCharnley分区法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结果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5.6。提高到术后的平均18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分提高到术后的83分,手术优良率为81.8%,其中优11髋,良7髋,中4髋。X线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3.6%(3/22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对16例患者17个髋关节(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4个,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个)行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术后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X线和Harris评分分析,平均随访58.2月。结果 所有患者没有一例行翻修手术,X线显示所有表面置换假体植入位置满意,没有假体松动、移位现象出现。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16个髋关节的术后情况表示非常满意。Harris评分平均指数从术前的44(31~52)分提高至术后的91(79~96分)。结论 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不失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年青患者为保存关节功能,改善疼痛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17例(2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平均3.8(2~7)年.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X线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7(4~47)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1.3(57~90)分,优良率88.5%;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或折断;异位骨化发生率15.3%(4髋).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近、中期疗效较肯定.  相似文献   

14.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手术疗效和假体再植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植入自制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3~6月后二期手术,再次清创,取出骨水泥占位器后,9例植入骨水泥型,6例植入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9~4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 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脱位等。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0.3分(22~55分),一期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54.0分(45~6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8.2分(68~94分)。结论二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能有效控制感染,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一期手术后间隔3~6月再二期手术为恰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 2 3~ 5 0岁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 1 39例 ( 1 48髋 )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均采用进口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对所有随访病例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 ;比较术后不同时期的 X线表现 ,评价假体有无松动、下沉以及假体与骨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 :1 31例 ( 1 39髋 )获得 0 .5~ 7年随访 ,平均 4.2年。术前 Harris评分平均 45分 ,术后平均 93分 ,优良率 94%。X线随访结果良好 ,假体与骨质紧密结合 ,未见松动、下沉。结论 :对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生活、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效果.方法 对11例(16髋)AS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0.5~5年,术前髋关节强直屈曲为0~65°(平均23.6°),术后以Harris评分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屈曲挛缩畸形基本矫正;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髋关节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屈伸60~125°,外展内旋15~50°,内外旋20~45°;Harris评分术前12.5~55.4分,平均34.5分;术后61~95分,平均86.2分.异位骨化1例,BrookerⅠ级.结论 无柄人工全关节置换术是AS髋关节骨性强直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易于翻修,较适合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患者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 34分(2 8~ 39分 ) ,血沉平均 51mm/h(35~ 72mm/h)。所有病例术前、术中均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6例患者均行一期全髋翻修术。结果 :术前细菌培养 2例阴性 ,4例阳性 ,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术中细菌培养 5例阳性 ,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术后平均随访 1 7个月 (7~ 2 6个月 ) ,均未再复发。术后血沉均恢复正常 ,Harris评分平均 83 5分 (76~ 88分 ) ,较术前平均提高 50分 (配对t检验 ,P <0 0 2 )。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者 ,一期翻修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慢性感染不应该作为一期翻修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Wagner翻修股骨柄在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共对10例患者的10个髋关节进行了翻修手术.男6例,女4例.年龄45~76岁,平均61.2岁.感染后翻修2例,臼杯及柄无菌性松动6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X线评价术后假体有无松动、下沉和骨愈合情况.股骨侧假体选择Wagner翻修股骨柄.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本组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月,平均19.2月.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下沉.无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7±10.77分提高到术后87.10+4.68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agner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术中,可获得良好的远端固定,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干骺端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干骺端全髋(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短柄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放射学评估.结果 随访9~15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400 ml.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脱位、双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38.6±1.3)分,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9.4±3.0)分.结论 应用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置换髋关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假体稳定、假体易翻修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