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住本院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列为观察组,均采取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同期入院患者40例为对照组,均采取后外侧开胸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d检测两组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CD4+、CD8+、CD4+/CD8+等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8.3±21.6) min、术中出血量为(311.5±48.4)ml、输血量为(147.3±30.4)ml,对照组分别为(227.7±28.5)min、(417.4±56.3)ml、(204.2±38.8) ml;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L-2R、IL-6、SAA、CRP及CD4+、CD8+、CD4VCD8+等炎症因子和免疫学指标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效果优良,且对机体免疫功能损害较为轻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沃春新  余丽萍  王林 《贵州医药》2012,36(11):979-983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开胸肺癌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Ⅰ组对照组;Ⅱ组氯胺酮组;Ⅲ组氯胺酮复合氯诺昔康组;Ⅳ组氯诺昔康组.4组均于麻醉诱导后给药.每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行PCA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 h患者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VAS评分和BCS评分.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7天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水平.结果 Ⅰ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BCS评分低于其他3组.免疫功能检测:术前4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第3天:Ⅳ组和Ⅰ组比较CD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极显著(P<0.01),Ⅱ、Ⅲ组与Ⅰ组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组CD8+水平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Ⅱ、Ⅳ组与Ⅰ组CD4+/CD8+值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Ⅲ组与Ⅰ组CD4+/CD8+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组与Ⅰ组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组与Ⅰ组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7d,各组间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近似术前水平,组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在肺癌患者的围术期不仅能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也能够较好地维持肺癌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炎性反应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 VAS 评分、手术前后 CRP 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 P <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3 d 及30 d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 和3 d 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组、术前( P <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 P <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式相比,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降低术中创伤程度,加快机体康复进程,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手术的效果, 及手术前后降钙素原(PCT)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 44 例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行修补手术患者, 其中腹腔镜组 20 例, 开腹组 24 例, 分别于术前 0.5 h 和术后 24 h、 48 h、 第 7 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采用胶体免疫结合法测定 PCT, 流式细胞仪测定 T 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CD8+) 及自然杀伤 (NK) 细胞水平。观察 2 组手术并发症、 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术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血清 PC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组患者术前 0.5 h CD3+、 CD4+、 CD8+水平和 NK 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 24 h、 48 h 腹腔镜组 PCT 水平均低于开腹组 (P<0.0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 CD3+、 CD4+、 CD8+、 NK 细胞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24 h 2 组 CD3+、 CD4+、 CD8+较术前均明显降低, 且除 CD8+外, 开腹组均低于腹腔镜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 48 h 腹腔镜组 CD3+、 CD4+、 CD8+恢复至术前水平, 而开腹组患者 CD3+术后第 7 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 术后 24 h 2 组 NK 细胞较术前降低, 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 48 h 腹腔镜组 NK 细胞恢复至术前水平, 开腹组 NK 细胞与术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与开腹组相比, 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 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手术对老年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在免疫功能保护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18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电视胸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对2组围手术期指标、生存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电视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胸组(P<0.05).传统开胸组和电视胸腔镜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总量及1年生存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反应蛋白在术后1,2,3d明显增加,但电视胸腔镜组CRP水平明显低于传统开胸组(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赵永  孙振宇  顾敏威  孙琦  张卫民  瞿伟丰 《河北医药》2012,34(10):1503-1505
目的 比较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NSCL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胸腔镜组(n=46)和开胸组(n=46),2组患者分别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随访观察2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开胸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较开胸组缩短(P<0.05),术后VAS评分较开胸组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8.70%)较开胸组(19.57%)低(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安全、有效、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脾切除术对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所收集的30例脾切除患者和30例其它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7天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活性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7d实验组的CD3、CD4/CD8比值和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CD3、CD4、CD4/CD8、NK细胞的术前术后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CD8水平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早期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对脾破裂或良性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期间诊治的162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62例患者分入A组(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B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C组(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3年生存率及手术效果的差别。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手术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时间均显著少于A组与B组(P<0.05);A组、B组及C组患者术后1 d及3 d VAS评分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除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70.4%和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及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5.6%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远期疗效相当,但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对机体损伤更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胸腔镜组43例和开胸组42例,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皆少于开胸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VAS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开胸组为3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雁冰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33-2034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胸腔镜组)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组(开胸组).然后对两组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引流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0±14) min,(3.6±1.9)d和(6.7±3.5)d,并且均短于开胸组,出血量为(103±19)ml,小于开胸组,两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5.65,2.53,4.78,P<0.05),但两组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其疗效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