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56例烧伤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手术均成功,共发生手术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9.6%,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细致、熟练的操作以及术后综合观察和处理是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35±1.46)分,高于对照组的(4.01±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047,P=0.0000<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气管切开术术式对术后气管狭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进行年龄、性别、病情等匹配对照研究,在其拔管后的三个月至一年后,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术后气管狭窄程度比较分析,以评价何种术式术后气管狭窄的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结果入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等基线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传统法较经皮扩张法气管切开术术后气道狭窄程度重,发生率高。结论气管切开术术后气道狭窄的发生率与其术式的选择有关。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于患者治疗、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上更加优于传统法气管切开术,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邹家全 《中国当代医药》2013,(10):185-186,188
目的分析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原因与时机。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2例大面积烧伤且行气管切开术患者,111例患者有头部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76例有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87例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大于30/min,经皮血氧饱和度小于90%,行气管切开术,28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切开术。结果59例大面积烧伤伴有头部颈部烧伤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有4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死亡,占1.32%;128例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5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5例因脓毒血症死亡,占3.31%;87例客观呼吸梗阻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有3例因窒息死亡,3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占1.99%;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气管切开术后1例因窒息死亡,占0.33%。30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有21例死亡,占6.95%。结论大面积烧伤者多数因呼吸梗阻行气管切开术,吸人性损伤程度是决定大面积烧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时间的关键因素,大面积烧伤者,尤其是头部颈部烧伤者未行气管切开术的,在受伤24h应严密观察,如有客观呼吸梗阻现象,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内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颅内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时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1.41±2.06)d短于对照组的(28.57±3.13)d,生理机能评分(78.31±5.35)分、健康情况评分(81.25±4.51)分、社会功能评分(75.15±5.42)分、情感功能评分(78.24±5.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31±3.25)、(48.25±4.12)、(44.35±3.81)、(52.12±4.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内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80例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治疗中应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操作较传统手术更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急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接受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12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5例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危急重症患者,值得在医院ICU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therapeutic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tERCP)的安全性,探究此种手术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因梗阻性黄疸而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t ERCP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通过单、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寻找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t ERCP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70例因梗阻性黄疸而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t ERCP的患者,其中58例(82.9%)患者的梗阻性黄疸由肿瘤原因引起,12例(17.1%)患者的梗阻性黄疸由胆总管结石引起。共有62例(88.6%)患者的t ERCP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9.9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 d。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事件,包括2例消化道出血,3例感染性休克,1例急性胰腺炎,1例消化道穿孔和1例肝肾综合征。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白蛋白值低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t ERCP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增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其中44例患者术后出现气管内肉芽增生为观察组,另56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气管内肉芽增生为对照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肿增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药物、外科手术等治疗,呼吸症状均明显改善,病情无加重,无严重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可见,引起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增生的可能原因包括临床症状、呼吸道感染、术前插管时间以及术后通气时间。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增生的影响因素较多,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分析影响因素,针对性预防肉芽增生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 1年的随访期内,301例患者发生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共121例,占40.2%,其中包括典型心绞痛症状再次发作的患者35例,占11.6%;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78例,占25.9%;发生心源性死亡的患者8例,占2.7%。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血压与血糖变化、是否合并感染、病变的复杂程度、血管狭窄程度等相关。结论要通过更为严谨的术前处理和术后管理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ICU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期间进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共54例,其中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组(PDT组)22例,传统气管切开术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T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组(P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旋转微创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ICU的危重患者,在ICU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联合B超精准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60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气管切开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联合B超精准微创气管切开术,对照组行常规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困难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联合B超精准微创气管切开术的效果较常规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共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吸入性损伤管切开的患者,轻度和重度组气管切开时机分别为伤后27.6h,18.6h和12.7h;拔管时间分别为术后13.8d,14.7d和18.7d,病死率为3.3%、5.8%和40%。结论: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急危重症患者通畅气道、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道死腔、机械通气治疗、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抢救措施.本文总结1995年1月至2004年6月行气管切开术患者347例,其中术后并发出血31例,分析术后出血原因及提出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光堂  肖世强  章凯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62-146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适应证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对喉阻塞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无一例因呼吸道梗阻发生窒息死亡,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为切口出血,1例为颈部皮下气肿.结论: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少,对二度喉阻塞或者三、四度喉阻塞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或者紧急气管切开术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因窒息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分析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噻氯匹定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术后凝血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栓素B2水平.结果:治疗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参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术后血栓素B2水平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不会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利于改善血小板聚集情况、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可挽救急危重症病人生命,但如术后观察护理不当,仍可发生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脱管即是其中之一.因此,预防脱管、脱管发生后及时正确处理,成为保证气管切开术后成功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1].我院2003年2月~2005年7月为住院病人行气管切开术155例,确诊脱管3例,脱管发生率为1.94%.本文分析其脱管原因,并总结预防护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勤莲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95-1496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呼吸困难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大面积烧伤及头面部烧伤的患者 ,常因呼吸道严重灼伤或窒息 ,急需作气管切开方可改善呼吸困难 ,从而挽救生命。因此做好烧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护理 ,在整个抢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术的烧伤患者30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6例 ,年龄17~48岁 ,且均因呼吸道灼伤或吸入性气体窒息导致严重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术。其中2例因经济困难 ,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带管自动出院 ,1例因呼吸道严重灼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3年吸入性损伤治疗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PaO2、SaO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气管切开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病死率低于紧急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颅脑危重病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经验,探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240例颅脑危重病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术后,给予严格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护理。结果存活223例,死亡17例。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减少颅脑危重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