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洁 《北方药学》2014,(7):111-111
目的:探讨术前高压氧预处理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和准备,不给予高压预处理,观察组于术前1周给予高压预处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N1、P1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术前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高压氧预处理对于促进其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钢板对恢复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生理前凸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脊髓型颈椎患者行前路减压 自体髂骨植骨 钛质钢板内固定术,分别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时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以D值评价颈椎的前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12个月随访,平均12周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前与术后随访时Cobb角及D值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Cobb角及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恢复术后颈椎生理前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4.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ipathy简称CSM)主要是颈椎退行变造成的脊髓前方受压引起的临床疔疾患,而颈椎前路的减压植骨融合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1995年元月至2000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梅伟  郭润栋  杨勇  王春丽 《中国医药》2008,3(8):486-487
目的探讨恩再适治疗神经损伤的临床效应。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单盲随机分为恩再适组20例和神经生长因子组20例,恩再适组每日静脉滴注100ml生理盐水加恩再适7.2NT单位,1次/d;神经生长因子组用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1次/d。疗程均4周。结果恩再适组有效率90%,神经生长因子组有效率95%,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再适治疗神经损伤可能有类神经生长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环锯减压柱状植骨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环锯减压柱状双面皮质骨植骨术(22例)及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块状双面皮质骨植骨加内固定术(23例),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8个月,环锯减压组平均改善率48%,优良率65%,1例并发脊髓损伤致瘫痪;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改善率为75%,优良率为85%,无脊髓损伤严重并发症。两组融合率为100%。环锯减压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平均2.0mm)明显大于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0.69mm)(p<0.0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术中减压更为安全有效,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更为可靠,疗效优于单纯环锯减压植骨术。双面皮质骨植骨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7.
8.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GSM)系骨科的常见病,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最终因脊髓压迫和继发性损害,造成严重残疾.目前,尚无能消除脊髓压迫的药物.因此,本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植骨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该组患者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患者四肢活动、感觉、肌力较术前有很大的恢复,自觉症状减轻。结论所有患者自入院起,在护理人员正确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呼吸功能训练及术后按严格的护理程序护理,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收到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S)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PCEODLS)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Spring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纳入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对照研究,共708例患者。两种术式治疗CSM的优良率及JOA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EODLS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CDFS(P<0.05)。结论 ACDFS和PCEODLS治疗CSM的疗效相仿;但后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60例CSM患者(A组),均接受颈前路减压手术及相应的对症治疗,于术前、术后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并与10例健康人(B组)对照.结果 A组术后3d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A组术前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3d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治疗CSM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参与CSM形成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就诊患者分为A组、B组、C组,三个组例数分别为21例、16例、13例,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疗效分析.结果 三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9.3±2.3)分,B组(9.4±1.4)分,A组(9.2±2.2)分];治疗后,C组[(14.5±3.4)分]明显高于A组[(12.6±1.2)分](t=3.09,P<0.0S)和B组[(11.3±1.4)分](t=4.62,P<0.05);C组术后优良率(76.9%)明显高于A组(43.8%)(x2=3.84,P<0.05)和B组(42.8%)(x2=4.11,P<0.05).结论 采取前后路联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恢复较好,具有减压彻底、疗效显著、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几年诊治的5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相关资料,评价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21例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 53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疼痛缓解、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根据脊髓压迫来源、范围、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有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强调早期手术,术前要完善各项检查,才能保证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损伤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3-C6椎板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7-36个月;平均2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7.1±2.3)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3.3±2.7)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4例,差0例。测量骨性椎管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5.0mm。13例患者在术后6-18个月复查颈椎MRI提示术前颈髓受压高信号明显恢复。结论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椎管骨性面积的增加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信号改变能否预测脊髓型颈椎病(CSM)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87例轻型CSM患者保守治疗随访结果与颈脊髓T2加权信号增强(ISI)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功能评分28.5±2.5(26~35),最后随访32.5±2.5(28~37),评分增加4.6±1.7(-4~10);多节段ISI、局限性ISI及无ISI三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治疗前后评分及治疗改善率、满意率均无明显差异;ISI减弱、无变化或无ISI均不影响保守治疗效果。结论对轻型脊髓型颈椎病,出现脊髓信号增强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也能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并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84例,其中后纵韧带切除组(A组)35例,后纵韧带保留组(B组)49例,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并采用JOA评分系统比较2组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87.5%,高于B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结论颈前路减压术中切除后纵韧带能提高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但手术有一定并发症,应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切除后纵韧带。  相似文献   

18.
内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张朝跃  刘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71-1272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选择单间隙病变病人35例(35个椎间隙)施行手术,应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取颈椎前入路,镜下完成椎间盘、骨赘及变性的后纵韧带的切除,并同时行椎间融合器的置入和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35例病人手术顺利,无并发症,经1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病人的平均JOA评分从9.6提高到13.5。结论:内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与分析颈椎前路手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6~36个月的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该组患者均取得骨性愈合,骨融合时间为15~20周,平均17周,植骨融合率达100%.根据JOA评分,其优良率高达84.00%.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手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突出,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SM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行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指数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于CSM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及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