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小丰  陈伟  贡力  方良伟 《江苏医药》2004,30(9):702-702
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11月共行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韩贤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17-9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情况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手术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我科2003年3月~11月收治8例该类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56~73岁,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增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冬成  封启明  杨柳 《中国药房》2008,19(29):2280-2282
目的:以网织血小板(RP)百分比代表血小板更新率,研究RP百分比与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阐明血小板更新率对AR的影响。方法:选取80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测定其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7d后的RP百分比以及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阿司匹林敏感(AS)组,比较AR、ASR、AS3组之间RP百分比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R、ASR、AS3组RP百分比分别为(4.11±2.62)%、(2.23±1.79)%、(2.18±1.24)%,AR、AS组之间RP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R、ASR组之间RP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SR、AS组之间RP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更新率增加可能会导致AR,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在1天内多次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或将阿司匹林改为控释或缓释剂型,建议对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5月 ,共完成 4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前积极改善心脏功能 ,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 ;术后处理重点是稳定循环功能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减轻心脏做功 ,预防冠状动脉痉挛 ,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80min ,lcu监护治疗时间 36h ,住院时间 3周。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 ,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结论 :掌握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特点 ,可有效降低术后并症 ,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徐海萍 《江苏医药》2006,32(11):1098-109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体外循环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护士的熟练配合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已成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过去在体外循环(Coronary 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停搏下进行此类手术,但由于CPB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以及心、肺、脑、肾及胃肠的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
赵剑英  李芳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2):946-94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近20年我国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多以中年以上发病,男性发病率与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冠状动脉主干及其近段的分支。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与回旋支的发病率较右冠状动脉为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简称,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手术。其方法是移植人体其他部位的一段血管,将阻塞、狭窄的冠状血管上下两端接通,使心脏的供血得到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约有90%以上的患者症状消失或减轻,心功能改善,延长寿命。由于没有体外循环造成的心、肺、肾和血液系统的损伤和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故患者创伤明显小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大大简化了手术配合的步骤,利于手术配合。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具有术后出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活动早,并发症少和费用较低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通过严密的术后监护,可以预防和降低并发症,本文对80例非体外循环患者做了以下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9.
孙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723-1723
非体外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即在患者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患者。我院为16例冠心病的患者实施了非体外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都在体外循环心脏完全停跳下进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我院自2001—06-2005—05共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3例,其中59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完成。仅有4例在体外循环下进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用于重症冠心病患者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效果。方法 30例择期行OPCAB的重症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给予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A组及B组在相应时点分次给予舒芬太尼(总剂量2.4μg/kg或4.4μg/kg),C组采用BOVILL模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目标效应室浓度0.8 ng/mL)。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IS值,对上述指标、术后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术后ICU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0比较,C组患者在T1T9的HR、MAP、BIS值变化程度均小于A、B两组(P<0.05),A组患者联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用量大于B、C两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现围术期不良反应,术后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用于重症冠心病患者OPCAB可提供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对患者术后脱呼吸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河北医药》2012,34(1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15例.U组麻醉诱导后恒速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30 min内)后,再以1 000 U·kg-1·h-1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即刻(T1)、旁路血管开放时(T2)、术毕(T3)、术后8 h(T4)监测MPAP、PCWP、SVO2、PVR等指标并计算出P(A-a)DO2、RI、QS/QT、VD/VT、Raw、PVR及CL等指标.并于相同时间点及术后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 (IL-6、IL-10 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结果 与T1比较,2组在T3,T4时P(A-a)DO2、RI、Raw升高,T2~4时PVR升高、CL降低,在T2,T3时IL-6、CD11b/CD18表达升高,T2~5时TNF-α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在T3~4时P(A-a)DO2、RI、PVR降低,在T2~4时VD/VT、OI降低;在T2时CL升高(P<0.05或<0.01),U组在T3时IL-6、IL-10浓度降低,T2~5时TNF-α浓度和CD11b/CD18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OP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IL-6、IL-10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的升高,减轻肺损伤,达到肺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梁治  戚翔  付征  韩建民 《河北医药》2012,34(11):1616-16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15例。U组麻醉诱导后恒速输注乌司他丁6000U/kg(30min内)后,再以1000U.kg-1.h-1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即刻(T1)、旁路血管开放时(T2)、术毕(T3)、术后8h(T4)监测MPAP、PCWP、SVO2、PVR等指标并计算出P(A-a)DO2、RI、QS/QT、VD/VT、Raw、PVR及CL等指标。并于相同时间点及术后24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结果与T1比较,2组在T3,T4时P(A-a)DO2、RI、Raw升高,T2~4时PVR升高、CL降低,在T2,T3时IL-6、CD11b/CD18表达升高,T2~5时TNF-α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在T3~4时P(A-a)DO2、RI、PVR降低,在T2~4时VD/VT、OI降低;在T2时CL升高(P<0.05或<0.01),U组在T3时IL-6、IL-10浓度降低,T2~5时TNF-α浓度和CD11b/CD18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OP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IL-6、IL-10及TNF-α浓度及CD11b/CD18表达水平的升高,减轻肺损伤,达到肺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连续心输出量(CCO)监测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行非体外冠脉搭桥的患者同时行TEE及C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监测,分别测定术前(切开心包前)、乳内动脉开放后、所有旁路开放后、关胸后(术毕)四个时段的心输出量(CCO)值、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值、左室壁运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F)值。结果与术前相比,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心肌的室壁运动指数、左室EF值、CO值均有显著改变(P<0.05),而SVO2值除了在血运开放早期有显著意义外均维持稳定。结论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时行TEE及CCO/SVO2监测均能够及时反映患者的心功能变化,但TEE具有更直观、快捷、简便、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血清炎性介质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15例,两组麻醉方法相同。L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mg.kg-1,继以2mg.kg-1.h-1持续泵入至术毕;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乳内动脉游离结束肝素化后即刻(T2)、手术结束(T3)、术后24h(T4)采集中心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早期临床资料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①TNF-α、IL-8:与术前比较,两组TNF-α、IL-8术中及术后均明显升高(P<0.01),但L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C组(P<0.01或0.05);②SOD、MDA:SOD两组组内各时点间和组间变化都不明显(P>0.05);MDA在L组各时点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C组MDA术后24h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L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6例。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等行常温非体外循环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16例手术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稳定。无麻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痊仍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研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 (CAS) 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6 月—2015 年 6 月择期行 OPCAB 治疗的 34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术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 CAS 组 71 例(单侧或双侧狭窄≥50%)及对照组 271 例(狭窄<50%或无狭窄), 比较 2 组基本资料, 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CAS 的危险因素。比较 2 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对术后死亡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 组患者年龄、 吸烟史、 高血压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显示, 高龄(OR=1.050, 95%CI 1.014~1.086, P<0.01)、 高血压病(OR=2.566, 95%CI 1.299~5.071, P<0.01)、 COPD(OR= 7.573, 95%CI 1.106~51.834, P<0.05) 是 OPCAB 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有 CAS (OR=4.530, 95%CI 1.361~15.078, P< 0.05)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OR=7.685, 95%CI 2.289~25.800, P<0.01)是 OPCAB 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 高血压病、 COPD 是 OPCAB 术患者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 CAS 患者行 OPCAB 术后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使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左旋卡尼汀组,对2组术后主要症状改善等情况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160例患者围手术期全部存活,左旋卡尼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胸闷、心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25%比8.78%,1.25%比10.13%);术后12、24 h心电图ST段变化及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75%比10.00%,0比8.75%,1.25%比11.25%);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7.66±5.45)%比(45.24±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是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辅助治疗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