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 ,48岁。因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瘤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突然出现胸痛伴胸闷、憋气。查体 :血压 60 /90mmHg( 1mmHg =0 .13 3kPa) ,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 98次 /min ,心尖区闻及Ⅱ /6级轻柔的收缩期杂音。心电图 :V1~V6导联见病理性Q波 ,ST段弓背上抬 ,Ⅱ、Ⅲ、avF导联ST段缺血性压低。心肌酶 :CK MB 3 0 .8ng/ml,肌钙蛋白T8.12ng/ml。 2h后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心室轻度扩大 ,左心室前壁、前间隔和下壁的心尖段运动消失 ,心肌厚度和回声基本正常 ,二尖瓣口见轻度收缩期反流。 4d后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心室前壁、前间隔和下壁的…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超声溶栓溶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梗死相关血管 (IRA)血栓的疗效。方法 入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32例 ,左前降支近段闭塞 2 2例 ,中段闭塞 10例。超声溶栓后IRA均行急诊PTCA。结果 超声溶栓后 2 2例IRA达TIMI3级 ,成功率为 70 % ,左前降支近段 17例 (成功率 78% ) ,中段 5例 (成功率 5 0 % )。超声溶栓成功者术后残余狭窄为 (6 5± 13% )。急诊PTCA10 0 %成功 ,残余狭窄减少至 (2 3± 17) %。超声溶栓时 ,胸痛 2例 ,耳鸣 1例。导丝与超声探头卡住而不能拔出 2例。结论 低频、高能超声波可有效溶解IRA内的血栓 ,可安全用于AMI患者 ,临床可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59岁。以腹痛月余来院就诊。查体 :体温 3 6.5℃ ,心率 :65bpm ,血压 :1 7/1 1kPa。于腹部可扪及一搏动性肿块。超声所见 :腹主动脉上段内径 2 .5cm ,中段见梭形扩张 ,内径 3 .7cm ,管壁完整 ,内膜较粗糙 ,前壁可见实性低回声附着 ,边界尚清楚 ,表面不规整 ,厚度为1 .2cm ,长 4.7cm ,CDFI示瘤体近端彩色血流及频谱形态正常 ,瘤腔内血流为五彩相间并见充盈缺损 ,频谱形态为涡流(图见封三 )。超声诊断为 :腹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  讨论 腹主动脉瘤又称真性动脉瘤。多见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约有95%由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6 0岁 ,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 16小时 ,呕血 14小时 ,于2 0 0 2年 4月 18日入院。患者 17小时前因“胸痛 2 .5小时”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显示前壁心肌梗死 ,给予尿激酶 5 0× 10 4 U静推 ,10 0× 10 4 U入液静滴1小时溶栓治疗。溶栓后 2小时患者出现呕鲜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2岁.于1990年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在外院经超声检查发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渐重,又多次彩超检查,结果同上.2007年10月来本院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见全心扩大,大血管内径增宽.二尖瓣回声增粗增强,舒张期开放受限,瓣口缩小,收缩期前后叶未完全合拢,M-型超声检查显示后叶与前叶呈同向运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电图及心肌酶(CK、CK—MB)的变化,从而提高溶栓使用率。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患者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栓治疗,每30分钟行心电图检查,每2小时查心肌酶,并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45例患者于溶栓治疗后2小时出现胸痛明显缓解和各种心律失常,CK—MB峰值出现于8小时;5例患者在4小时出现胸痛缓解和各种心律失常,CK—MB峰值出现于12小时;18例患者则于6小时后仍无任何改变,为溶栓治疗无效者。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应大力推广,提高其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栓治疗是近 2 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进展。其理论基础有两点 :其一为早期急性心梗冠脉内血栓堵塞的百分比很高 ;其二为若能从速解除冠脉堵塞并获得再灌流 ,则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从而挽救病人。国内外大量有关溶栓的文献证实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溶栓治疗涉及的问题不少 ,诸如适应证、禁忌证、给药方法、用药选择、冠脉再通判断、冠脉未通的补救措施等。现就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一、溶栓治疗是否有年龄限制国内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各地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1990年 10月在…  相似文献   

8.
刘刚  沈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4):255-256,F003
刘刚医生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 (L G@16 3.com)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 ,39岁 ,主因突发持续性胸痛 ,伴大汗 1小时急诊来院。患者于 2 0 0 1年 12月 7日 5 :0 0时左右睡醒后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 ,向双上肢及后背放射 ,伴大汗 ,无恶心、呕吐、心悸。 6 :10分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 3年前因多汗、体重减轻、乏力、手颤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经药物治疗后痊愈。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平日少量吸烟、饮酒 ,无特殊家族病史。急诊查体 :体温 36 .2℃ ,血压 10 .6 /8.0 k Pa(1k Pa=7.5 m m Hg) ,脉搏80次 / m in,呼吸 18次 / m …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56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 1 998年以来共进行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 56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56例患者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 ,并符合下列条件 :①持续胸痛≥ 30min ,含硝酸甘油或静点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②心电图相邻两个或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导≥ 0 1mV ;③发病时间 <2 4h ;④年龄≤ 70岁 ;⑤无溶栓禁忌症。符合上述溶栓指征的 56例AMI病人 ,男 36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63 9岁。1 2 治疗方法1 2 1 溶栓前做 1 8导联心电图、查心肌酶谱 (CK和CK -MB)血小板计数、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与左室附壁血栓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血栓组30例,非血栓组36例,比较两组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室壁瘤基底直径、膨出直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1)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室壁瘤基底直径、室壁瘤膨出直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血栓组显著大于非血栓组[(1.17±0.26)cm比(1.04±0.19)cm,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易发生附壁血栓,但左室附壁血栓与瘤体大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率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监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高分辨率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超追踪观察2l条下肢深静脉31个节段血栓治疗后的静脉管壁厚度、回声、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2l条深静脉3l节段血栓的声像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1个节段血管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血流频谱平直,14个节段内有血栓残留,7对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高分辨率彩超能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溶治疗对早期再梗死的影响 ,本文对 16 2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6 2例均为本院 1992年 2月至 2 0 0 0年5月收治的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的AMI病人。 16 2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溶栓组 71例 ,其中男 5 3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6 2 .1岁 ,梗死部位以前壁为主 ,共 39例 ,高侧壁 1例 ,广泛前壁并下壁 2例。以下壁梗死为主 2 9例。未溶栓组 91例 ,其中男 6 6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6 4.2岁。梗死部位以前壁梗死为主者 48例 ,以下壁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脉络宁与硫酸镁对UK治疗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延芳  庞明阳 《临床荟萃》2001,16(23):1064-1065
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溶栓后再灌注性损伤的存在直接降低了溶栓疗法的“净效应”,为提高这个净效应 ,国内临床研究上应用脉络宁与硫酸镁者兼而有之 ,但结果表明 ,虽二者均有益于溶栓后再灌注性损伤(RA)的防治 ,但大量应用脉络宁效果更佳。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按 WHO标准确诊为 AMI的住院患者 15 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 :1组 (80例 )和 2组 (70例 )。 1组中男 48例 ,女 32例 ,年龄 36~ 76岁 ,平均5 6岁 ;梗死部位 :前间壁及广泛前壁 48例 ,下后壁 12例…  相似文献   

16.
17.
1病例简介 患者男,82岁.主因突发心前区疼痛1h于2003-03-2615:40收住院.缘于人院前1 h患者无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样,较剧烈,向左肩部放散,持续不缓解,伴面色苍白,大汗.  相似文献   

18.
史斌 《临床荟萃》1999,14(23):1068-1069
我们将溶栓后60分钟时ECG的改变与90分钟、180分钟时ECG的改变进行比较,就其提示5周后的临床疗效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 方法1.1 患者符合溶栓标准患者93例,在初发AMI后12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有胸痛30分钟或以上病史,在标准12导联上有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抬高0.1mv,胸导联抬高0.2mv)。全部患者均无溶栓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因心跳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后 ,药物溶栓应该慎重 ,就目前的诊治标准来说 ,心肺复苏大于 10分钟的患者仍是溶栓相对禁忌证[1] ,其原因与心肺复苏导致可见或非可见性创伤有关。我们对 4例AMI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 ,使用药物溶栓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4例均为我急诊中心ICU患者 ,发生于 2 0 0 1年5月~ 2 0 0 2年 5月期间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4 8~70岁 ;4例均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每例患者都经电击除颤 ,电击次数 1~ 3次。胸外心脏按压 1例 ,时间 30分钟。心肺复苏对所有患者均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室附壁血栓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左室附壁血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特点,观察治疗前后血栓的变化情况。结果30例左室附壁血栓抗凝、溶栓治疗后22例血栓消失,8例减小。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及时检查左室附壁血栓,且可以动态观察血栓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