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可引起四肢无力甚至四肢全瘫,严重者出现高位截瘫。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可靠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此项技术治疗22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患者,效果满...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根据病损部位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牵引适用于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对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失稳、颈椎小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又叫“颈肩综合征”,因颈椎间盘褪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颈椎病是颈肌长期积累劳损造成的,如不及时医治,将诱发各种病症。  相似文献   

4.
郑道明 《医学综述》2008,14(20):3103-3105
颈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新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既能良好地达到前路减压目的,又能保持颈椎病变节段的部分活动度和稳定性,且未显著增加上下临近节段活动度,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就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生物力学和早期临床疗效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在颈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和免疲组织化学方法,对比观察57例颈椎病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细胞及42例创伤对照颈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的表达。结果57例颈椎病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率(AI)为54.0%,Caspase-8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3.0%;42例创伤对照颈椎间盘AI为39.6%,Caspase-8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35.4%。两组间AI、Caspase-8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aspase-8表达越强,凋亡细胞数越多。结论Caspase-8蛋白参与了颈椎间盘组织中细胞调亡的调节,可能在颈椎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文玉  汤安俊 《四川医学》2012,33(1):109-111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配合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除外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型颈椎病,除外非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排除PCEA和针刀治疗禁忌证患者.于C6~7或C7~T1椎间隙行PCEA,第2~3天行钟刀闭合松解术,并进行日常生活指导.结果 根据Macnab疗效标准,在治疗1、2周,1、3、6、12个月进行疗效评级,优良率分别为78.9%、89.5%、89.5%、84.2%、78.9%和76.3%.结论 采用PCEA配合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颈型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颈部综合性疾病,临床多以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为主,一般出现在颈椎病的初始阶段,如何通过干预使这一阶段的病程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延缓颈椎病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试从临床角度出发,将近10年有关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辉  张敏 《中原医刊》2007,34(12):93-94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疾病,其中以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出现脊髓神经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为主者,称为脊髓型脊椎病,也是最严重的一种颈椎病,多需手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tic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在颈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观察30例颈椎病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细胞及30例创伤对照颈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TRAIL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观察示颈椎病组的髓核内的平均凋亡细胞率为(10.93±1.87)%,高于对照组的(6.43±1.56)%(P<0.01).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颈椎病组髓核内TRAIL染色阳性细胞率为(49.13±15.66)%,高于对照组的(20.26±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对照组和颈椎病组全部60例颈椎间盘标本合并后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颈椎间盘髓核内TRAIL染色阳性细胞率与TUNEL阳性细胞率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21(P<0.01).结论 颈椎病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数与TRAI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创伤对照组,且凋亡与TRAIL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对11例(14个节段)颈椎病患者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10个月,平均7.2个月.神经系统症状、颈椎活动度、影像学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Odom功能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术后早期疗效良好,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3.
退变颈椎间盘致炎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检测退变颈椎间盘中炎症反应标志物含量变化,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颈椎病的发生机制。方法: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造模与对照组2组,每组再分3个月和8个月2个观察亚组。切除造模组动物颈棘上、棘间韧带及分离颈椎后旁两侧肌肉,造成颈椎力学上的失衡而诱导兔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术后3个月和8个月时分别处死动物,取颈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其中组织胺、5-羟色胺、PGE2和6-酮-PGF1α含量。结果:造模组动物颈椎间盘中4种炎症介质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观察点的对照组;而造模组动物术后8个月的颈椎间盘中4种炎症介质含量均与术后3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是致炎的,退变颈椎间盘中产生的炎症介质可能直接参与颈椎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老年人尤其常见。但人们对其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和自然转归仍不十分清楚。颈椎病的外科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传统的手术方式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或后路椎管减压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保留了脊柱的运动单位,恢复了颈椎的活动度,避免了因融合增加邻近节段的负荷,使相邻两椎间盘加速退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优良的近期疗效已经得到众多临床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15.
郭隆升  马晓春  付鹏  王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45-146,148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13例14个椎间盘的人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诊3。18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7例,其他6例。男8例,女5例;年龄35。53岁,平均39.5岁。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1例。结果术前或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JOA评分从平均8分增加到15分。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CT和MRI显示,假体无移位,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明显解除。颈椎的生理弧度没有明显的丢失。置换节段假体周围没有骨化。结论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自20世纪50年代Cloward首次开展颈前路圆钻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一直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可能会导致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和不稳定,并且复发率高,影响远期疗效。近年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作为一项新的手术方法,在治疗颈椎间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人工颈椎间盘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课题组完成的颈椎病基础研究课题《颈椎间盘生化分析和超微结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通过了由脊柱外科专家赵定麟、胡有谷教授主持的科研鉴定。 课题组自1996年5月~2001年5月,对颈椎间盘的生化成分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长达5年的潜心研究。他们选择了胎儿、正常青壮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正常老年人和脊髓型颈椎病共5组66个颈椎间盘,分别测定了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的主要基质成分(水分、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含量,以及蛋白多糖(总己糖胺、葡萄糖胺、半乳糖胺、糖醛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的5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透射电镜对各组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1年来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80例,年龄18~49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对照组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在80例患者中,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有效率91.03%,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有效率为83.67%。经x2检验两两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P值为0.042。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组无论是在手术时间,还是在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组,并且上述数值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31和0.043)。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对神经的压迫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自 1992年 10月至 1995年 5月开展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 ( PCD)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 2 1例 ,其中男 12例 ,女 9例 ,最大年龄 65岁 ,最小 31岁 ,平均 4 3岁。随访时间最长 2年 7个月 ,最短 5个月。总有效率 90 .5% ,优良率 60 .6%。我们认为 ,PCD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新方法 ,对单纯颈椎间盘脱出引起的颈椎病 ,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推拿结合动态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周围型)6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出于颈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从而导致的颈椎失稳、椎间盘突出引起炎性水肿,刺激了颈神经根而致的颈部疼痛合并上背及肩上肢放射痛麻木为基本症状的常见病。以前将颈椎间盘突出症归于颈椎病内,现在随着本病的增多以及诊断的明确,有逐渐单独分出诊治的趋势,我们从2004年10月2006年6月运用推拿手法结合动态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周围型)62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