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康复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于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针对性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康复组护理30 d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在生命体征稳定以后即进行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随意自我锻炼。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的肌力明显较对照组提高.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并能加快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3.
急性期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  叶爱霞  庄雪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15-1616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内科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增加康复护理内容。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1],每位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第3天内做第1次功能评定,出院时做第2次评定。结果:治疗后FMA评分,试验组58.40±16.25,对照组11.63±9.9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4982,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碧玉 《广州医药》2012,43(4):76-7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成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护理治疗,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且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其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徐春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2925-292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较快较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和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外,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2个月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结果。两组治疗后用MBI(改良Ba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用Brunnstrom评分法来评定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情况,并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疗效评价。结果:常规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的患者,MBI和Brunnstrom运动功能均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 年7 月~2011 年10 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评价2 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改善效果.结果:2 组患者治疗前肢体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肢体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其中试验组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 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社卫中心辖区内居家康复中心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的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1%,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的75.6%,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开展护理干预前的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简易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瘫痪肢体的各项功能,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5天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FMA及ADL.结果 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程娟娟 《中外医疗》2013,(24):91-91,93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它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观察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身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功能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收入院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进行早期的良肢体位护理和关节功能康复运动。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的良肢体位护理和关节功能康复运动能有效的防止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改善运动控制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1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2组病人在康复护理干预前和14 d时分别进行NIHSS卒中量表和简式Fugl - Meye肢体运动功能量化评分(FMA).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在年龄、发病时间和发病后卒中严重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式Fugl-Meye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14 d后的脑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和简式Fugl - Meye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都有改善,但常规护理组治疗前后统计学对照无明显差异,康复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郑丽珊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7):421-421,42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疗等康复治疗力法。在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的24h内采用简式Fugl-Meger评估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以后在每1周诃估1次。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为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及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 P<0.01),并发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连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57-57,5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5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官华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61-496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治疗基础上针对治疗的不同时期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训练。结果入院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讨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加入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度以及生活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兰英 《安徽医学》2012,33(8):1082-108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根据Brunnstrom评定法作详细的功能障碍评级,针对患者的不同时期(即卧床期、离床期、步行期),进行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8周后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之间的差异。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减少病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选取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干预组的成效显著明显。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