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治疗和抢救患儿主要手段,但由于小儿血管细,好动,易造成穿刺针偏离或穿透静脉而引起药物渗漏。 当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时由于刺激性药物造成静脉壁炎症反应,引起静脉收缩,更易发生渗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5月2日-2012年8月30日收住院的发生输液渗漏的大面积烧伤的32例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及治疗,从而分析输液渗漏的原因,进而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1例患者因输液渗漏发生局部组织肿胀疼痛,11例因输液渗漏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感染;原因有药物因素、物理因素、穿刺部位及技术因素、血管因素及感染因素;通过充分稀释药物的浓度、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等方法可预防输液渗漏的发生;通过局部的热敷、冷敷、中药制剂及外敷烧伤制剂等措施对输液渗漏进行治疗。结论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发生的关键是预防,护理工作者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防输液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而输液渗漏更是静脉输液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的不良因素、预防策略和护理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综述分析,为减少门诊输液渗漏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输液时如何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地分析3年间80例老年患者在输液治疗中出现输液并发症的原因。结果80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有47例(58.8%)出现渗漏性损伤,21例(26.8%)发生静脉炎。结论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壁薄,静脉输液后易出现渗漏性损伤,工作人员在为老年患者输液操作时应谨慎,勤于观察,拔针后延长按压局部的时间,减少渗漏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为临床上抢救治疗、明确诊断和康复治疗提供便捷途径,便在医疗产科由于患者多、预见性差、风险大,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医疗差错事故投诉,产妇在产程中常需要静脉给药,但因宫缩阵痛容易造成针头滑脱,液体渗漏需多次穿刺,既痛苦又影响药物输入达不到预期用药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及产妇感染机会,本文针对孕妇产程中静脉输液渗漏的防治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1 产妇产程中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现状 静脉输注药物已成为目前最普遍的给药途径,根据吴勤和王鹏巨统计70%以上住院患者需要接受静脉注射治疗,由于产妇群体特殊性宫缩痛致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家属缺乏照护经验很容易发生静脉输液渗漏,轻者可引起软组织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不仅增加了产妇痛苦,又延误影响了治疗时间和效果,近年来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避免或解除静脉渗漏给产妇造成的痛苦和治疗影响,我国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对静脉渗漏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和探讨,从头皮针至静脉留置针再到PICC导管的应用有效地避免了药物外渗的风险,也有文献在穿刺部位,输液针头选择、固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此外预防产妇静脉输液渗漏,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密切观察产妇输液情况,对输液渗漏力争早发现、早治疗、为产妇提供良好的输液服务,使药液发挥其作用也是护理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静脉渗漏性损伤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静脉给药是疾病治疗的最快捷、最主要的给药方法,外周浅表静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输注途径,但在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因各种原因导致药物外渗而引起组织损伤。出现渗漏情况后,必须及时迅速地做出有效的处理,将渗漏性损伤降到最低程度。近年来,我们将在临床工作中发生的输液渗漏病例的处理情况作了详细地观察与记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针柄反向固定法与正向固定法对小儿大隐静脉输液渗漏补救的影响、探讨降低渗漏率的方法,减轻患儿输液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士重复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8月在门诊连续两天输液、输液部位在大隐静脉的患儿1 500例,共穿刺3 000人次。采用单双日自身对照法,单日为正向组,双日为反向组进行比较。结果反向固定法1 500次,渗漏110次,渗漏率7.3%,正向固定法1 500次,渗漏450次,渗漏率30.0%,反向固定法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正向组(2=253.8,p<0.000 1),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于大隐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渗漏的儿童,正向固定组采用反向固定法进行补救,反向固定组采用正向固定法进行补救。反向固定法静脉输液渗漏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正向固定法(2=237.4,p<0.00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针柄反向固定法优于正向固定法,是小儿大隐静脉输液理想的固定方法,对儿科临床护理实践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召  武颖 《中国保健》2008,16(14):656-657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输液漏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80例脑出血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输液组和健侧输液组,各4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10d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渗漏发生率患侧组为25%,健侧组为10%;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健侧组为3.3%.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输液更容易发生静脉渗漏和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陈咏梅 《泰山卫生》2004,28(2):35-36
在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输液外渗的现象,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因局部肿胀,药物刺激而造成坏死。因此,及时有效的对渗漏局部进行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通过临床观察、试用,发现某些中药对静脉输液渗漏的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琼 《现代养生》2014,(4):95-9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渗漏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发生静脉输液渗漏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统计本组80例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漏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皮肤烧灼、皮肤刺痛、局部皮肤红肿、骨筋膜间隔综合症。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包括:基础处理、局部外敷、药膏外涂、拮抗剂注射。结论:于静脉输液渗漏后针对各类型不良反应类型予以有效的处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门诊儿童静脉输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门诊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将2011年1—12月门诊儿童静脉输液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251例,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订评估机制、建立标识管理、强化监督机制,开展专题培训。对2012年1—12月改进后的效果进行追踪。门诊儿童静脉输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1年的1.52%下降为2012年的0.74%。有效地降低了门诊儿童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酒精中毒情绪失控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优势。方法将196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用头皮针行静脉输液治疗。结果两组建立静脉通路的条数,针头渗漏的例数,家属的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留置针在酒精中毒情绪失控患者中应用,在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针头渗漏导致的组织肿胀,减轻病人痛苦方面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酒精中毒情绪失控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优势。方法将196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用头皮针行静脉输液治疗。结果两组建立静脉通路的条数,针头渗漏的例数,家属的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留置针在酒精中毒情绪失控患者中应用,在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针头渗漏导致的组织肿胀,减轻病人痛苦方面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影响儿童输液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探讨提升儿童输液安全性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预设调查方案,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 542例0~7岁患儿出现的输液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及统计,分析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构成及累及器官,总结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特点。制定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可能因素调查方案,跟踪收集测评所有静脉输液患儿的可能相关因素。按照是否出现静脉输液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04例)和对照组(1 338例),分析可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分析高危因素,探讨预防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3%,其中发热137例、循环负荷过重39例、静脉炎24例、空气栓塞4例,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其次为呼吸系统;可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有:药物类型、药物配置时间、抗生素皮试、配伍禁忌、遵医用药间隔时间、药物质量、输液器材、输液速度、输液环境、输液季节、患儿性别、患儿年龄(P0.05);影响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抗生素、药物配置时间≥30 min、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女性患儿、免疫相关性疾病患儿为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结论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用药物、输液方案执行情况及患儿自身情况是影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加强儿童静脉输液风险的评估,合理制定静脉输液方案,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护理相关规程,降低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儿童静脉输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和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主要为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保证留置血管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患者疼痛,并能保护血管,减少不良刺激.呼吸内科很复杂,病程很长.它需要长期静脉输注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呼吸系统药物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治疗不仅可以避免由于频繁穿刺对血管造成损害,还可以减轻护理工作强度,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供了可靠的途径临床输液和输血.但静脉留置针治疗常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液体渗漏、穿刺部位感染、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甚至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浅谈输液微粒的危害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液疗法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大量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心肺功能损害、静脉炎、局部渗漏及组织坏死等,而输液微粒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也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黄梅  杨永红 《现代保健》2010,(4):107-108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9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6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结果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保证了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一种非常常见且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院内感染,顾名思义,就是说院内发生的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容易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而一旦发生院内感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故此,静脉输液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干预,积极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9.
曹微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8-138,140
目的 观察研究外展式固定法减少肥胖患儿手腕静脉输液渗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腕静脉输液肥胖患儿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平放式固定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外展式固定法,对比两组方法输液渗漏情况.结果 观察组渗漏率为2.86%,对照组渗漏率为21.43%,因此可以看出观察组固定方式可有效的减少肥胖患儿手腕静脉输液渗漏现象,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外展式固定法在控制输液渗漏情况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平放式固定方法,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及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门诊学龄前儿童的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方法:对需静脉输液的学龄前患儿在门诊输液时给予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输液方法;观察组:针对儿童的特点,让患儿主动配合输液。结果:观察组的患儿较对照组的患儿能主动配合输液,极大多数都能顺利完成输液。结论:为学龄前儿童输液时,针对儿童的特点,用小儿能接受的方式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静脉输液基本都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