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以及近年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继发第二肿瘤的现象也有增加。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又被称为复合癌、重复癌,是指体内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发生不同细胞类型的原发肿瘤。既往该种发病率低,文献报道少,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提高及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2.
王虎  李晓江 《云南医药》2009,(2):171-175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ls,MPC),又名重复癌、第二原发癌,是指同一患者在同时期或不同时期出现两个以上原发性肿瘤。随着人类自然寿命的延长、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中致癌物质的增加,以及先证癌经治疗后控制时间的延长,近年来,多原发癌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种特殊肿瘤学现象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本文就1993年以来经治的28例头颈部多原发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非小细胞癌(NSCLC)组织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90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匹配的血清标本,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中第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分析肿瘤组织和EGFR中基因突变的一致性。结论肿瘤组织总突变检测率为32.2%,血清总突变检出率5.6%。直接测序法检测血清EGFR活化性突变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17.2%,血清和肿瘤组织EGFR活化性突变的一致率为5.6%。结论血清的突变检出率明显低于肿瘤组织,肿瘤组织可作为评价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突变体富集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EGFR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突变体富集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中的EGFR基因突变。方法:选取5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和59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蜡块,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不同的突变体富集PCR法(PCR-PAGE和PCR-RLFP)检测EGFR基因常见的19和21外显予突变,并经过直接测序验证。结果:在5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共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22例,突变率为37.3%(22/59)。5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中共检测出2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3.6%(24/55)。经直接测序验证,EGFR19外显予有3种类型缺失突变。EGFR21外显予的错义突变为L858R。结论:突变体富集PCR法准确、快速、经济,便于临床筛查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中的EGFR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与小活检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胸腔积液标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下活检标本46例,配对收集相同患者胸腔积液43例,抽提肿瘤细胞DNA,采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DNA中EGFR基因第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活检标本和胸腔积液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27.9%(12/43)和25.6%(1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可以作为无法获得肿瘤组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检测的替代标本。  相似文献   

6.
包芸  李琼  唐峰 《上海医药》2016,(10):6-10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前短期化疗对肿瘤细胞中P-糖蛋白(P-gp)以及相关因子表达的调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2007年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经紫杉醇和表阿霉素治疗后行改良根治术。对手术标本进行HE染色,比较患者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p及相关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B-2、CD147、Ki67)表达。结果:化疗后,40例患者中10例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4例有大片肿瘤组织坏死,肿瘤间质胶原纤维弥漫增生,肿瘤细胞密度减少,散在分布。化疗前、后P-gp阳性率分别为35.0%和60.0%(P>0.05),EGFR阳性率分别为42.5%和80.0%(P<0.01);化疗后C-erbB-2、CD147、Ki67阳性率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EGFR、P-gp和C-erbB-2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细胞核分级无关;化疗前P-gp表达与EGFR、C-erbB-2和CD147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术前短期化疗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诱导EGFR表达增强,但并不引起CD147等会导致肿瘤转移的下游因子表达,提示在肿瘤进展中肿瘤细胞的原发性耐药与其侵袭力可能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5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29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其中132例外周血标本和组织标本配对,检测其中EGFR基因突变,比较外周血和组织标本突变一致性,分析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标本中检测出66例突变(28.82%),组织中185例突变(40.84%),两种标本一致性为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52,P=0.000).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EGFR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EGFR基因状态,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上消化道多原发癌指发生于上消化道的多原发癌,以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CC)与贲门腺癌(GCA)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与胃腺癌(GNCA)同时或异时存在于同一个体最为常见,分别称食管贲门双源癌和食管胃双源癌[1]。现就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分子生物学进展、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HRM)方法检测肺腺癌胸腔积液上清液和细胞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突变状态,为寻找有效的胸腔积液成分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3年5月临床送检肺腺癌胸腔积液标本43例的上清液和细胞块,分别提取DNA,应用HRM方法检测其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胸腔积液上清液与细胞块EGFR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EGFR基因突变均为第19、21外显子突变,第21外显子基因突变上清液与细胞块结果完全一致。第19外显子基因突变两者略有不同。结论肺腺癌胸腔积液上清液和细胞块均可用于检测其EGFR基因突变状态,但存在假阴性的可能和肿瘤异质性,故建议EGFR检测前兼顾细胞学及HE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病例探讨重复癌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以及重复癌诊治的经验教训。方法:根据接诊的临床病例,取得其重复癌的两种原发肿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的年龄、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以及治疗情况、存活预后情况分别予以记录。结果:观察到8例同时性重复癌,重复癌可能好发于体质因素差的年老患者;发病可能与放化疗史相关;由于认识不够,第二原发肿瘤容易漏诊、误诊。结论:重复癌与转移癌和复发癌预后差别较大,当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时要想到发生重复癌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有肿瘤疾病家族史、化疗或放射治疗史、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体弱者的恶性肿瘤患者,应列为重复癌的重点检查对象。  相似文献   

11.
多原发癌(mutipleprimarytumors)又称重复癌,是指同一宿主的单一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现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癌。两癌间隔时间≤6个月称为同时性多原发癌(synchronouscarcinoma,SC);〉6个月称为异时性多原发癌(metachronouscarcinoma,MC)。多原发癌好发于成对器官和同一管道器官系统,其中以消化系统最为多见,占39.1%;肺第二原发癌和上呼吸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亦较高占22.4%,其中肺腺癌最为常见;其次是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国内外多原发癌发生率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将12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疗序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晚期NSCLC患者1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GFR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EGFR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GFR-TKIs序贯靶向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2个疗程。结果 EGFR组的总有效率为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P 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消化道反应、肝肾损害等,多数为Ⅰ~Ⅱ级,均可耐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疗序贯EGFR-TKIs治疗晚期NSCLC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法观察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9例(22.5%)PTEN表达阳性。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PTEN的改变有增高的趋势但与肿瘤的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TEN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进展中有重要作用,PTEN基因可作为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序贯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亿  韦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57-1158
近年来,序贯疗法的应用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现就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双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提出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1例食管、肺双原发癌标本进行伊红-苏木精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该例双原发癌为:1.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肺高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示S100蛋白(+)、NSE(+)。结论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发生的间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中EGFR与NM2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NM23在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2例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及10例正常胎盘组中EGFR和NM23的表达水平。结果:亚性滋养细胞肿瘤与葡萄胎相比,EGFR表达水平明显减低。NM23表达水平与正常妊娠早期绒毛相近,与滋养细胞增生程度无关,但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NM2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在肿瘤早期即可出现,结论:EGFR与NM23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两者一致性减低,提示这种减低可能在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及恶性转化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5-氟尿嘧啶(5-FU)、紫杉醇( Paclitaxel)联合序贯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作用,筛选出体外对胃癌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定MKN-45细胞内EGFR相关抗原,采用MTT法测定5-FU、紫杉醇与吉非替尼联合对 MKN-45细胞的抑制作用。利用combidrug软件分析联合用药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MKN-45细胞内 EGFR相关抗原表达阳性。先用化疗药物24h序贯吉非替尼48h方式给药时,5-氟尿嘧啶,紫杉醇与吉非替尼均有协同作用,CI值<1;先用吉非替尼48h序贯化疗药物24h方式给药时,5-氟尿嘧啶,与吉非替尼有协同作用,CI值<1,紫杉醇与吉非替尼在fa>0.85时,CI值>1,呈拮抗作用。结论5-氟尿嘧啶与吉非替尼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效果不受序贯给药顺序的影响。先用紫杉醇24h序贯吉非替尼48h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效果优于其余两种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近来年序贯疗法已逐步推荐于临床,自1987年Quintiliani等人首先提出了抗微生物药物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的概念,以后转换疗法(switch therapy)和降阶梯疗法(step-down therapy)相继出现,其意义为可大大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由于序贯疗法被证实为安全、有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序贯疗法的定义序贯疗法是几种常用序贯治疗的统称,临床上用于抗感染治疗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序贯疗法,转换疗法和降阶梯疗法也属于序贯疗法的范畴。序贯疗法的定义为同一种药物剂型的的转换,即同一种药物的给药途径在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E-Cad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P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异常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Cad和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E-Cad异质表达率为31.2%,EGFR阳性表达率为53.3%;E-Cad和EGFR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复发及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ad和EGFR异常表达有助于评估膀胱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GFR和VEGF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GFR和VEGF的表达。同时分析EGFR、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EGFR表达(+)有47例(72.3%)、VEGF表达(+)有46例(70.8%);癌旁组织中EGFR表达(+)有8例(12.3%)、VEGF表达(+)有7例(10.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 <0.05);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类型、淋巴转移有关(P <0.05)。结论 EGFR、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关,检测EGFR、VEGF对乳腺癌的靶向化学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