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例并用华法令与双异丙吡胺而发生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许多病人的临床观察表明,这两种药物之间并无重要的相互作用。病人于服用华法令时并用双异丙吡胺(200mg,3/日)。结果表明,为使在治疗范围内维持血栓试验值,华法令的剂量应增加约10%。研究还发现,当奎尼丁代替双异丙吡胺  相似文献   

2.
红霉素可与许多药物如茶硷、咪达唑仑、卡马西平、特非那定及环孢素等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主要是红霉素可竞争性抑制上述药物代谢过程中必需的细胞色素 CYP3 A同功酶。由于阿奇霉素不抑制CYP3 A,因此 ,其药物相互作用较红霉素及克拉霉素少见。Granouitz等报道 1名服用丙吡胺患者应用阿奇霉素后出现丙吡胺血浆浓度升高及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女性 ,3 5岁 ,1993年因血管减压性晕厥服用磷酸丙吡胺缓释胶囊 15 0 mg每日 4次、美托洛尔缓释片 10 0 mg每日 2次 ,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1994年3月查血浆丙吡胺最大浓度 5 mg/L(治疗浓度 2~5 mg/L)…  相似文献   

3.
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又名达舒平,是一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室上性或室性起源的早搏或心动过速均有良好效果。现将我院应用双异丙吡胺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18例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红霉素可与许多药物如茶硷、咪达唑仑、卡马西平、特非那定及环孢素等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红霉素可竞争性抑制上述药物代谢过程中必需的细胞色素CYP3A同功酶.由于阿奇霉素不抑制CYP3A,因此,其药物相互作用较红霉素及克拉霉素少见.Granouitz等报道1名服用丙吡胺患者应用阿奇霉素后出现丙吡胺血浆浓度升高及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女性,35岁,1993年因血管减压性晕厥服用磷酸丙吡胺缓释胶囊150mg每日4次、美托洛尔缓释片100mg每日2次,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1994年3月查血浆丙吡胺最大浓度5mg/I(治疗浓度2~5mg/I).心电图示心率65次/min,QT间期400ms.1995年罹患继发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1996年5月磷酸丙吡胺减量至150mg每日3次.1997年10月因发热伴下腹痛,CT及实验室检查未明确病因,此后腹痛缓解,但每周体温升高1次达39.4℃.由于持续发热,疑为猫抓病,遂于1998年6月服用阿奇霉素500mg,继之以250mg/d维持治疗.6月30日因不适、头昏及尿潴留入急诊室,插入Foley导管后,患者出现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23次/min.室率增快时出现低血压及昏迷,虽经气管插管及静脉应用肾上腺素仍无脉搏,立即给予直流电击复律,能量200焦耳,转为交界性心律,心率82次/min,QT间期明显延长至560ms,前侧壁T波倒置.因持续低血压,故给予多巴胺.查血钾4.4mmol/L,钙8.8mmol/I,镁1.8mmol/I,肌酐10mg/I,TSH 1.77mv/I,丙吡胺血浆浓度11.1mg/I.超声心动图示明显弥漫性左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20%. 患者进入冠心病监护病房后停用丙吡胺及阿奇霉素,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30次/min,QT间期440ms,意识迅速恢复.拔出气管插管.为维持血压,继续静脉滴注多巴胺5μg/(kg@min).7月1日心电图示心率68次/min,QT间期430ms.复查超声心动图示正常至高动力性左室功能,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正常.停用多巴胺,7月7日患者又出现一阵(32个QRS波)无症状性室性心动过速.7月9日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出院后随访数年,未出现心律失常,但仍反复发热. 此前未发现有关阿奇霉素与丙吡胺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Pfizer综述92项有关阿奇霉素相关性心脏事件的报道,其中33例为心悸及/或心律失常,1例左束支传导阻滞.丙吡胺口服后约25%经肝脏脱羟基,推测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可抑制丙吡胺的单-N-脱羟基作用.对已经应用丙吡胺的患者,医生应避免同时给予阿奇霉素,如果必须联用,应小心监测丙吡胺血浆浓度.Granowitz EG,et al. PACE2000,23(9): 1433(英文) 邓万俊摘郭之慧校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我们遇见1例服用双异丙吡胺后,引起腹部胀气、呼吸困难、两膈抬高、两肺下叶盘状不张等症状。因尚未见报道,特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Norpace),简称丙吡胺,又名达舒平。美国1977年正式批准临床使用,国内1980年试制成功并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例1:女,21岁。1981年11月因黄疸型肝炎住本院,入院体检心肺正常。治疗一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却出现室性早搏,使用心得宁、异搏停、双异丙吡胺等效果不佳。改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每日3次,每次200mg,治疗3日,总剂量为1.9g,患者室性早搏明显增加,并成二联律,当时血清钾为4.9mEq/L。停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心得安与奎尼丁、戊脉安、氨茶碱、甲基多巴、左旋多巴、吗啡、妥拉苏林、抗组胺药、双异丙吡胺、奋乃静、呋喃唑酮、地西泮、普鲁本辛、麻醉药、抗炎药、抗甲状腺素药物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加以补充总结。  相似文献   

9.
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Norpaoe,SC-7031)是近年来国外广泛应用的一个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我国现已合成此药。其化学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用丙吡胺经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病窦及对照组的窦房结功能。结果发现用丙吡胺100mg,静注,10min后阿托品2mg静注或单用丙吡胺100mg静注,各项电生理指标无明显改变。先用阿托品2mg静注,10min后丙吡胺100mg静注或丙吡胺100mg静注,各项生理指标延长,病窦组的延长明显超过正常值。对照组的延长则不超过正常值。提示应用自主神经阻滞剂抑制丙吡胺的抗胆硷能作用后才显示其抑制窦房结的作用,因而病窦患者可以应用丙吡胺。  相似文献   

11.
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如下结构式:品于1962年合成〔',2,,1963年即有临床报道〔3〕,其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强,且毒副作用较小〔'一",。临床上用于室上性及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颤及房扑,对电击转复后预防房颤亦有较好的效果,亦可用于心肌梗塞活动期的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是一种血管扩张剂,60年代曾用于治疗心绞痛,70年代中期Rosemboum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满意。我们从2001年3月,用来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其中有的患者曾用过心得安、异搏定、双异丙吡胺、慢心律、心律平等,疗效不显著,而改用胺碘酮,收到良好效果。现选择其中老年及老年前期100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双异丙吡胺(Disepyramide,以下简称DP)是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经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有类似奎尼丁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较奎尼丁强2~3倍,比普鲁卡因酰胺强4倍以上。临床广  相似文献   

14.
有些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往往不能用一般药物和其常规剂量彻底控制,或用某些药物虽能暂时控制,但对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不能耐受。作者自1987年3月~12月联合应用美西律和吡二丙胺(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以下简称 DP)治疗30例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频发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5.
各种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Q)、普鲁卡因酰胺(PA)N-乙酰普鲁卡因酰胺(NAPA)和双异丙吡胺(D),无论单用或并用已经采用和报道的分析方法就有多种,如比色法和荧光法、免疫测定法、气相以及气质联用色谱法等,但它们或者不能灵敏、专一,或者就是只能测定单一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双异丙吡胺磷酸盐(Disopyramide phosphate简称丙吡胺,商名Norpace,国内异名为达舒平),为一种抗心律失常新药,于1954年化学合成,1962年Merkler与Van Arman二氏首先正式报导它为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时至今日,有关它的电生理学、药理学和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累积了不少资料;国内于1980年,分别由南京药学院与武进制药厂、上  相似文献   

17.
双异丙吡胺磷酸盐Disopyramidephosphate(以下简称Dp)系抗心律失常药,由于本品电生理作用及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谱与奎尼丁类似,其作用强度大约为奎尼丁的2~3倍,而毒副作用较小,故美国和日本于1978年已批准本品应用于临床。同年南京药学院已研制成功,并系统地  相似文献   

18.
直到最近人们才重视立体化学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已报道的药物有:双异丙吡胺、非洛地平和维拉帕米。本文研究了手性药物活性、非活性对映体对药效的影响,提出了消旋药物是药效滞后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对口服单剂量外消旋药物后该药的两种对映体用线性-房室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假定活性对映体和无活性对映体每次只有一个动力学参数不同。药效学拟合采用E_(max)模型,假定无平衡延迟、无活性或拮抗性代谢物的形成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0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特点、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观察及双异丙吡胺治疗的结果作一分析,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本组30例的心房颤动均呈阵发性发作,均由心电图证实。2.本组经各种检查(如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心脏X片、血脂、乳酸脱氢酶、GOT、CPK,35岁以上者行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等检查)及至少随诊一年以上,均未发现有任何器质性心脏病依据。本组不包括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房颤者或50岁以上的老年人阵发房颤者。  相似文献   

20.
新合成的抗心律失常药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 简称DP),临床上用作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律不齐,由于其疗效好、可口服、半衰期适中,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世由于其半衰期波动较大,且其副反应和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