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阴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的效果。方法:运用王伯祥教授养阴利水法经验治疗肝硬变腹水患者42例,并与西药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7.1%(24例),对照组显效率为30.56%(1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5.7%,5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腹水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络软坚胶囊改善肝硬变患者肝脏功能、抑制肝纤维化、缓解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通络软坚胶囊治疗肝炎肝硬变365例,另设对照组125例,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变化,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IP)、Ⅳ型胶原(ⅣC)],以及观察肝脾声像图的改变。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1.2%,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丙氨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RNA)对肝炎肝硬变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实验动物肝细胞的保护和抗纤维化作用。方法:用RNA治疗肝炎肝硬变患者60例,与辅酶Q_(10)治疗60例对照,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对肝功能及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透明质酸(HA)的影响;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RNA对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肝纤维化造模大鼠肝组织的  相似文献   

4.
以复肝汤为主,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87例,按照 Child 分级标准,A 级治愈率为100%,B 级治愈率为87%,C 级治愈率为零。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浆蛋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和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腹水的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肝炎肝硬变腹水病人21例,中药治以健脾利水方药,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泽泻、丹参、莪术、桃仁、鳖甲,加用西药保肝、支持、利尿剂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前后共治疗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制中药软肝片治疗60例肝炎后肝硬变,服药后症状改善,脾大者66.67%有缩小,2例缩小的肝脏增大变软,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增高,分别为5.4±7.23g/L及3.4±4.99g/L。治疗后胆红素及TTT有明显下降,分别下降12.82±25.18μmo1/L及2.88±5.85u。初步认为软肝片是在肝硬变腹水基本消退乏后继续巩固治疗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7.
核糖核酸治疗肝炎肝硬变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58例患者均为1997年1月~1998年4月的住院病人。按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变,活动期。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35岁。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及不同程度的腹水等。 1.2 治疗方法 采用江苏如皋生化制药厂提供的由猪肝中提取的RNA冻干粉针剂,剂量60mg/d,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总疗程3个月。基础治疗加用肌苷、维生素、利尿剂及中药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等,不加用其他抗肝纤维化及劝肝脏胶原、蛋白有影响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个月,分别检查患者血清ALT、TBil、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及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并将治疗后最后一次检查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作统计学分析,以t检验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炎后肝硬变肝损害与细胞免疫功能(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变(PHC)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51例PHC患者,包括ChildPuphA级20例、B例18例、C级13例和2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经用FicolHypaque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后,采用3HTdR掺入技术测定了淋巴细胞转化,IL2和NK细胞活性.结果在PHC患者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IL2活性(SI)和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181±130VS349±217,P<001;81±60VS136±58,P<001;403±217VS613±205,P<001).免疫功能缺陷与ChildPuph分级有关,C级明显低于A、B级(P<001),B级低于A级(P<005).结论PHC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且与肝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90年至1992年用自制寅辰肝复康(胶囊)治疗肝炎后肝硬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全部治疗对象共108例,均有明显的肝炎病史和/或HBV—M阳性,B超检查有典型的肝硬变声象图改变;血液生化及酶学检查有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或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部分患者有腹水、脾肿大、肝掌、蜘蛛痣、食道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0.
本院于1988年1月~1992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肝炎后肝硬变213例(失代偿期114例,代偿期99例),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1988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观察组:男153例,女60例,共213例,占同期肝炎后肝硬变病例的39%。男女之比为2.55:1。年龄60~84  相似文献   

11.
肝炎后肝硬变与胆囊病变5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本文旨在肝炎后肝硬变与胆囊病变之间从临床相关资料中探讨分析相互关系.以求了解其规律助于临床诊治.方法我院从1991/1996经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变患者50例,同时对胆囊进行以B超为主的检查.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胆囊大小均正常,而胆囊壁增厚改变的37例占74%,最厚达10mm,其余无明显改变.24例腹水患者均有明显的胆囊壁增厚表现,为双边征.厚度在7mm以上,合并结石6例占12%.因此,我们认为肝炎后肝硬变胆囊改变是以胆囊壁增厚为主的改变,并以肝功能减退而显著,可能是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改变?临床上诊断肝炎后肝硬变合并“胆囊炎”须慎重.结论关于肝硬变并发胆结石发病率较常人为高,是否与肝炎后肝硬变时胆囊本身改变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炎后肝硬变患者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方法肝炎后肝硬变患者58例,用裂隙灯显微镜放大35倍,在室温18℃~25℃条件下,观察患者球结膜微循环血流情况、血管形态、微动脉与微静脉的关系变化,撮其要可列四项病症即:①血流障碍;②血管宽窄不一;③毛细血管瘤;④动脉变窄再按其病变的轻重分级标记,便可了解病变的程度结果球结膜微循环可以反应全身病变的情况,正常球结膜微循环自然流畅,呈快速流动,一般如柳树的树枝,由粗到细自然分枝,愈向末梢愈细.肝炎后肝硬变是一种影响全身的慢性病,本组肝炎后肝硬变患者病程长,由于贫血、缺氧、凝血机制障碍、激素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球结膜微循环的血液流速变慢,毛细血管粗细不均,毛细血管瘤形成。在观察中可以看出,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与食管静约曲张的程度有一定的可比性,肝功能的障碍可以引起球结膜做盾环的异常,临床上给与保肝、抗肝纤维化、抗门静脉高压等药物治疗,随着肝功能的好转,球结膜微循环有所改善结论肝炎后肝硬变球结膜的变化,可结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形态、肝功能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作为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黄疸肝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①病例选择:重度黄疸肝炎25例(胆红素171~629μmol/L),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3例,淤胆型肝炎3例,慢性重度肝炎5例,活动性肝硬变4例。②中医治疗:以茵陈、鸡骨草、田基黄、赤芍、丹参、茯苓、白术、陈皮、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为基本方,重用茵陈、赤芍、丹参(均为30~40g),随证加减。③西医治疗:甘利欣、肝安、能量合剂静脉滴注,肝泰乐、肌苷、维生素C口服。6周为1个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傣药叶下珠肝片治疗肝硬变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14例确诊为肝硬变腹水住院病人,每天给叶下珠肝片12g,每日3次,口服给药,续服1个月,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半个月及1个月患者症状体征及彩超复查结果。结果:显效5例,占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摘要女,64岁,腹胀,浮肿,尿少3a,心悸气短5mo,近月来稍动则喘,不能平卧,拟“肝炎后肝硬变,肝功能失代偿,胸腹腔积液”而第八次入院.曾查乙肝“小三阳”阳性,血吸虫阴性.查体:眼黄腿肿,面部黝黑浮肿,见毛细血管扩张.颈部有多个蜘蛛痣.右肺叩诊呈浊音,中下肺呼吸音消失,伴明显吹风样杂音.脾大.腹水征(+)有肝掌.辅查:支持诊断.用肝太乐,肌肝,强力宁等护肝降酶及利尿补钾,输清蛋白等效差,不输速尿腹胀、气喘加剧.后改用黄芪静滴,口服卡托普利及利尿药、煎服“消症利水汤”(由黄芪,党参,莪术,鳖甲等13味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软肝丸治疗肝硬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肝硬变患者58例,58例病人中伴腹水者32例,肝大36例,脾大54例,入院前呕血者12例,便血者28例。全部病人ALT呈不同程度升高,近半数病例TBil升高,HA、PCⅢ均增高。以软肝丸每次2丸,每日2次口服,每4周做化验观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75年1月至1995年9月收治重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3507例,有80例(2.28%)尿菌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男45例,女35例,年龄8—82岁),80例中重型肝炎14例,肝炎后肝硬变66例。其特征有: 1.全部有发热,寒战66例,尿频、尿痛56例。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元月~1998年4月,将收治的肝硬变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运用中医“利散通补”法(药物组成:海藻40g,生牡蛎、连皮云苓、陈葫芦、薏仁米、白茅根各30g,制鳖甲20~30g,黄芪、泽兰、当归、丹参各15g,商陆、白术、大黄、莪术各10g,二丑6g,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根据不同兼证加减),配合西药利尿(安体舒通20~40mg/次,1日1~2次),当血清白蛋白降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并溶血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并溶血性黄疸患者10例。中医治疗:以湿热为主者用茵陈五苓散加赤芍、丹参;以气血虚为主者用茵陈八珍汤加黄芪、大枣,两方均加用鸡骨草、田基黄、山楂、麦芽、神曲。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西药治疗:甘利欣、肝安、能量合剂,静脉点滴;肝泰乐、肌苷、复合维生素B、血宝胶囊口服,发热黄疸深者予地塞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对比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甲肝组50例中单纯型38例,合并乙肝8例,丙肝2例,乙、丙肝2例;戊肝组50例中单纯型39例,合并乙肝7例,丙肝2例,乙、丙肝2例。均采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金钱草、赤芍各30g,车前子、茯苓、全瓜蒌各15g,炒山栀、大黄、郁金各10g)随症加减治疗,1个月1疗程,病情明显好转,肝功能正常者,提前结束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