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酵素单一试剂法对50例健康人,155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肿瘤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而恶化或死亡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无变化或者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血清中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普查、疗效评价、预后观察及区分良恶性肿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血清唾液酸在肺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观察分析了临床肺部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结核患者共81例血清中唾液酸含量;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结核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测定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唾液酸含量有助于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含量在颅内肿瘤定性诊断、手术预后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用快速测定法测定40例颅内良肿瘤,45例颅内恶性肿瘤12例复发性脑瘤患者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颅内良恶性肿瘤与正常对照三组间血清唾液酸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复发性脑瘤患者再次手术切除后血清唾液酸含量可恢复正常。结论 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对颅内肿瘤诊断、良恶性肿瘤鉴别、脑瘤手术预后判断及术后复  相似文献   

4.
血清唾液酸的测定及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唾液酸简称SA,是真核细胞膜上糖蛋白、糖脂的重要部分,当机体发生某些恶性肿瘤时,细胞膜合成唾液酸增多,并分泌入血,血清中SA含量就会异常升高。测定30例健康者及70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SA含量的结果表明,各种肿瘤患者血清中SA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故血清SA含量的测定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测定了160例正常人、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5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正常组与良性疾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组及良性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可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较好定量指标,也是肿瘤大面积普查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检测肿瘤科收治的366例恶性肿瘤患者、40例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唾液酸,并对恶性肿瘤组中277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唾液酸监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良性疾病者与健康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的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下降,而恶化或转移者其水平无明显变化或有上升趋势。病情稳定或好转的恶性肿瘤患者前3个月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明显,第4—6个月变化平稳;少数患者病情变化时唾液酸含量也相应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测定了160例正常人,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5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正常组与良性疾病组无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组与正常组及良性疾病组有高度性差异,结论:血清唾液酸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38例正常人及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涎腺混合瘤(临界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这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组血清唾液酸检测的阳性率约为83%,提示血清唾液酸的升高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辅助诊断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三组人群即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采用单一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1)。同时,唾液酸含量测定对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也较其它两组有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 血清唾液酸检测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测定50例正常人和151例癌症患者血清中总唾液酸,脂质结合唾液酸和岩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此三者含量均比正常人水平呈非常显著的增高(P<0.001),三项测定可作为癌症诊断的非特异性辅助指标,其中以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指标的敏感性为最高,对诊断恶性肿瘤更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CA-50免疫放射分析测定,并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A-50含量明显升高,异常率为73.33%;而在AFP阴性或低值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异常率高达83.33%,因此血清CA-50免疫放射分析测定可以作为AFP的协同和补充,以提高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发光法与酶法测定血清CK-MB含量与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与酶法测定CK-MB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可靠性.②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与酶法分别测定了25例急诊AMI病人、20例非AMI病人和30例健康人的CK-MB含量和活性.③结果 AMI病人的CK-MB含量和活性到达峰值的时间相同,CK MB含量和活性AMI病人均高于非AMI病人和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F=9.81,q=10.58~15.09,P<0.01);非AMI病人CK-MB活性亦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F=5.07,q=12.71,P<0.05).④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K-MB含量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30例急性肺炎患者和30名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肺癌组NSE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升高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结论血清NSE检测可作为肺癌临床诊断、病情判断的一项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50例肾病患者和98例健康人的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进行酶法测定,发现健康对照组同患者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了肾病患者体内已具备了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了25例胃癌、11例健康人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血清中雌二醇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并发现雌二醇的减少与胃癌的浸润型有关,而与病理分型无关。本文提出雌激素治疗作为浸润型胃癌根治切除术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联合检测GPDA同工酶和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倪润洲  李梅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9,19(4):378-379,385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同工酶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垂直平板阶段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GPDA同工酶,以放免法检测AFP,对102例原发性肝癌(PHC),24例慢性肝炎,45例肝炎后肝硬化,20例转移性肝癌,35例良性肝占位性病变以及80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清中miRNA-21含量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并确诊为结肠癌的12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NA-21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A、VEGFB、VEGFC的含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分析miRNA-21与VEGF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iRNA-21的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VEGFA、VEGFB、VEGF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miRNA-21含量与VEGFA、VEGFB、VEGFC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中miRNA-21含量异常降低,且与血管新生因子VEGFA、VEGFB、VEGFC的含量相关,miRNA-21可能是调控结肠癌血管新生的潜在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聚合酶链反应和生物素探针点杂交相结合,可直接从5μl 血清中检测到10fgHBV DNA。应用此方法检测20例 HBsAg 和 HBeAg 阳性病例,HBVDNA 均阳性;20例 HBsAg 阳性、HBeAg 阴性病例中,有8例阳性;20例健康献血员中,亦有1例检出 HBV DNA。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灵敏可靠,适合于基础及临床广泛使用的 HBV DNA 非同位素检测法。  相似文献   

19.
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和分析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已确诊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和健康体检者的肿瘤标志物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中有75.8%血清肿瘤标志物显示阳性,良性疾病组有27.5%的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值,而体检对照组的阳性率为8.5%。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91.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适合肿瘤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体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35例正常人脑脊液皮质醇(CF)含量及其与血浆皮质醇(BF)含量之比值。发现CF约为BF的10%,且有昼夜节律变化。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CF/BF值高于正常组,昼夜节律消失;6例脑瘤患者中,4例CF/BF值和正常组相似,2例显著升高,表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增加血——脑脊液对皮质醇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