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每年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在2.5%左右,幸存者在精神、体格方面的缺陷给本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诸多严重的影响。这已成为医学界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之一。新生儿先天缺陷的病因,由单纯遗传性因素引起的占10%,主要是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引起的缺陷;由单纯环境因素引起的占10%,如感染;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占70%~80%‘”。随着人们对优生研究的重视以及“出生缺陷监测”手段的提高,发现病毒是一重要的致病因素,除常见的致畸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一带状疟疾病毒外,近年来,人微小病毒B19(PVB19…  相似文献   

2.
人微小DNA病毒B19感染调查武凤兰闫萍吴晓玲金世宗王昭孝唐青作者单位: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武凤兰、阎萍、金世宗);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吴晓玲);贵州省卫生防疫站(王昭孝);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唐青)人微小DNA病...  相似文献   

3.
CMV和EBV感染与儿童ITP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和Epstein Barr病毒 (EBV)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础PCR方法检测了 44例ITP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CMV和EBV的感染情况 ,并结合实验室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①ITP患儿CMV感染阳性率较高 ,达 6 1.4% ;在慢性反复发作的患儿中 ,CMV阳性率更高 (71.9% ) ,显著高于急性ITP患儿 (33.3% ) (χ2 =5 .47,P <0 .0 5 )。CMV阳性患儿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 ,血小板及巨核细胞数均较低 ,出血症状明显 ,激素治疗效果较差。② 5 0 %的ITP患儿外周血EBVDNA阳性 ,急性患儿较多见 ,但与慢性患儿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BV阳性患儿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也较高 ,以抗GPⅡb/Ⅲa升高最明显 ,显著高于EBV阴性患儿 (χ2 =4.96 ,P <0 .0 5 )。与CMV阳性患儿相比 ,EBV阳性患儿血小板减少多为轻、中度 ,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 ,出血症状少见 ,预后较好。结论 :CMV和EBV感染与部分儿童ITP的发病有关 ,不同的病毒感染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4.
人微小病毒B19(HPVB19)骨髓感染引起造血功能紊乱,为了解该类感染的发生率和临床表现,我们调查血红蛋白<90g/L的患者121例,其中33例HPVB19-DNA阳性,阳性率27.3%;临床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或增加,全血细胞减少、肝炎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缺铁性贫血可并发HPVB19感染.因此,对不易解释的血液学改变,检测HPVB19-DNA,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5.
HPV-B19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研究组)及48例健康儿(对照组)采用PCR法行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DNA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HPV-B19抗体检测,并对研究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行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显示,研究组HPV-B19DNA阳性率及HPV-B19抗体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型HPV-B19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型;研究组HPV-B19 IgM阳性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认为HPV-B19感染及其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与ITP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1975年,Cossart等首先在1名健康献血者血中发现了人微小病毒B19 (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继而,在1981年又证实HPVB19对人类具有致病性。HPVB19感染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性紫癜、传染性红斑、关节病等。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引起宫内感染,导致胎儿贫血、水肿、死胎。  相似文献   

7.
将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1g/kg、B组应用IVIG 2g/kg加地塞米松静滴。两组患儿治疗第3、7、10、14天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两组同一时间血小板计数、出盒消失时间及治疗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中剂量IVIG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可适当减少费用,降低血液制品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19病毒感染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与转归。方法对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的19例患者,主要症状有乏力(12例)、黄疸(10例)、脾肿大(10例),伴有发热(10例)、皮疹(6例)及肌肉关节疼痛(6例),有6例伴有如下疾病或并发症:如妊娠(1例)、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精神分裂症(1例)、急性骨髓停滞(1例)和肺炎(1例)。以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梅(AST)升高为主,黄疸大多数表现为轻到中度,容易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但胆碱脂酶(CHE)下降不明显。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肝功能等各项指标正常后治愈出院。人微小病毒B19可致肝功能受损,导致急性肝炎或急性重型肝炎。结论对临床上非甲~戊型肝炎病人,应注意检查血清抗B19病毒IgM。该病毒感染是一个急性或亚急性过程,呈良性经过,有自愈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研究人微小病毒B19在广东地区母婴及异常胎儿和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700份孕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以及原位杂交检测24份异常胎儿和新生儿组织。结果 孕妇和胎儿血清中B19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14%(4/350)和0.28%(1/350);17例异常胎儿和7例新生儿中,分别有5份胎儿和3份新生儿组织PCR结果阳性。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  相似文献   

10.
孙超  沈云峰  周新 《山东医药》2009,49(24):72-73
目的探讨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92例重症ITP患者,联合组52例,采用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单药组40例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组血小板〉20×10^9/L所需时间、出血控制时间均明显短于单药组,血小板峰值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ITP患者较单用糖皮质激素起效快,出血风险降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PO)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5例初治ITP患者按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ELISA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PO水平,取治疗前骨髓涂片计数巨核细胞数量。结果 无效组TPO水平明显高于有效者及对照组(P均〈0.05),有效者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无效者巨核细胞计数则显著低于有效者(P〈0.01)。结论 血清高水平TPO可能预示ITP治疗困难;TPO治疗有效与无效者的发病机理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人微小病毒B19(HPVB19)与成人血液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39例血液病患者血清中HPVB19抗体IgG、IgM;与正常对照35例进行分析。结果:2组数据方差齐性Levene检验结果显示方差不齐,相应得到2组人HPVB19抗体IgG和Ig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血液病患者HPVB19抗体IgG、IgM都高于正常人。免疫性血液疾病(36.67%)及血液肿瘤(29.51%)HPVB19感染率较高。而再生障碍性贫血(18.18%)、缺铁性贫血(12.5%)HPVB19感染率则较低。结论:对于免疫性血液疾病及血液肿瘤,当出现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建议检测HPVB19,对有HPVB19感染患者,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微小病毒B19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对这些疾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三组患者(各50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血清中HPV B19特异性抗体IgM(B19-IgM),同时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析HPV B19感染对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乙肝病毒相关肝病组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率(16.7%)远高于正常对照组(2%),差别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肝癌人微小病毒B19-IgM阳性率(28%)远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0%)、肝硬化组(12%)及正常对照组(2%)(P<0.05);肝硬化组人微小病毒B19-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中人微小病毒B19-IgM阳性患者转氨酶(ALT、AST)水平、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肝癌分期较阴性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病毒相关肝病患者合并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常见,其中原发性肝癌组感染率最高;且转氨酶的水平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高于未感染者,提示受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将更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和血小板洗涤(PW)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及血小板计数(BPC)变化的影响。方法:对各组测定PAIg和BPC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PE加PW治疗组PAIg含量的递减速度均明显快于普通治疗组(P〈0.01),普通治疗组BPC的回升速度明显慢于PE加PW组(P〈0.01)。结论:血浆置换及血小板洗涤治疗ITP可迅速降低患者体内PAIg水平、促进体内BPC的回升;BPC的回升与PAIg水平的递减呈负相关,动态监测PAIg和BPC的变化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静注丙球治疗ITP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俄(ITP)的疗效已被公认,将遍认为人刘国IVlt三的效果电力O定。肉1996自三6月以来,我们采用小刘平IVI(i治疗9例ITP.已获行较满意效来·现报告如D:。1材料与方法1.且病例选择9例均fi199641。6)1~1998年6川我科收治的ITP患者.刃3例,女6例;年龄15~65岁,平均32.6岁;9,6W地对4山还K8年.K小2例为急性ITP.7例慢性ITP。个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今lq血栓Vl: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2既往治疗情况2例急性1*P患者入院前未经任何药物治外.…  相似文献   

16.
赵志华 《山东医药》2006,46(19):61-61
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5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在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国栋  闵捷 《山东医药》2007,47(17):35-36
目的用ELISA法检测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观察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免疫比浊法(ITM)测定补体C3、C4,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 16 CD56)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均显著升高,补体C3显著降低,C4无明显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显著降低,CD8增高,CD4/CD8下降,CD16 CD56降低。证实T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紊乱、淋巴细胞功能和比例失调在ITP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微小病毒B19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闫春平  陈蕾  韩丽丽  黄婉 《山东医药》2006,46(16):35-36
对19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g静滴,1次/d,连用3d,减半量再用3d,然后给予强的松60mg/d口服,2周后逐渐减量。所有患者治疗后第1~3天临床出血症状改善,第2天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CD4^+细胞明显增高,CD8^+细胞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