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3.
4.
<正> 《伤寒论》以六经为辨证纲领及施治准则,每经都有它的主证主脉主方,井然有序,泾渭分明。然而,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六经证候并非都单独出现或机械地一经证罢再现一经,却常因受邪轻重、体质差异、治疗当否等而出现几经同病的现象。故仲景在六经辨证外又提出了合病并病,以此贯通六经,从而揭示外感疾病的复杂变化规律。本文仅对合病并病有关问题作一浅探,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5.
合病、并病是《伤寒论》六经病传变的特殊形式,也是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外感病发生与传变中证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人体脏腑经络的整体性。合病并病有区别也有联系,具有不典型性和广泛性。正确认识合病、并病,有助于对《伤寒论》条文的深入研究,更好的把握辨证论治的精神,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 《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著作,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这里仅就有关合病并病的治疗原则作一初探,不当之处,尚乞同道指正。《伤寒论》对合病与并病治疗的论述甚详,归纳其要,以先表后里为原则,邪从外而人者,仍从外而解,也是治病求本的意思,所谓先入为本也。合病中,太阳阳明合病,证见下利,呕吐,喘而胸满,病机为表邪影响大肠,乘胃迫肺,治宜解肌发汗,降逆平喘,方用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麻黄汤;太阳 相似文献
7.
研究《伤寒论》中的合病、并病,不仅与临床治疗有关,而且对《伤寒论》的理论探讨和阅读本论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汇集论中合病、并病的有关条文,作一简要阐释,并提出其命名的真正涵义。当否?希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合并病”概念及其与《内经》“两感证”的区别进行了辩析,重点对《伤寒论》中合并病条文范围进行丁探讨。提出:传统观念认为《伤寒论》合并病只有十二条的认识是局限的,其判定标准当以容观见证为依据,才符合仲景本意。因此,不仅三阳经有合并病,三阴经中合病及阴阳经合病文中亦不乏其例。文中还对合并病的治疗原则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学习《伤寒论》不仅要掌握六经的典型病证,还必须善于“于阴阳两症中,察病势之合不合,更于三阳、三阴中审其征之并不并”,方为领会辩证论治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10.
合病是一种复杂的病证,势急而病重,临床上常见到几经证候同时出现,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给临床的诊治带来了困难,故掌握合病的证治规律,在临床上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抓住主证辨明合病辨证合病首要之点,是要抓住各经主证。以六经的提纲证而言,则有太阳病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主证;阳明病胃家实的主证;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的主证等等。如以方证而言,则有以发热汗出恶风为主的桂枝汤主证;以恶寒无汗,脉浮紧为主的麻黄汤主证;以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为主的小柴胡汤主证等等。合病要从外证去识别它。只有抓住其主证,才能分辨出哪一经与 相似文献
11.
<正>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全书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把错综复杂的外感热病统归于六经病证之下。除了明确提出六经病提纲证、病机、治法、方药外,对某些不能简单用某一经进行归纳的病证,在六经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合病,并病的概念。本文仅就《伤寒论》中合病、并病的概念问题,谈点个人肤浅的认识。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而脏腑经络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故六经病在其发病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经有病而涉及 相似文献
12.
13.
《伤寒论》不仅有理、法、方、药及辨证论治,而且针灸治疗方面亦极其丰富。现就《伤寒论》刺期门一法作肤浅的探讨。肝乘脾肺,刺期门 1、肝乘脾,名曰纵,刺期门《伤寒论》111条曰:“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腹满、谵语,太阴、阳明内征,脾胃疾也,诸胀腹大,皆属于热。浮而紧者,太阳、阳明表脉,为肝之弦脉,肝风盛则多言”。脾病见肝脉,木行乘土也。腹满由肝火所致,谵语乃肝旺所发。本证为肝木实热于脾,侮其所胜,直犯脾土,此属纵的一类。故刺期门以泻肝经盛气则愈。 2肝乘肺,名曰横,刺期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伤寒论》原著中,明确指出合病与并病的仅有寥寥数条,而且,都集中在三阳系统的病变中。实际上,统观《伤寒论》的全部内容,这种发病形式并不少见。从六经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六经各子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可能产生两个以上的子系统的合病和并病。其中,尤其是并病的发病形式,更为多见。而且,不仅在 相似文献
17.
因水邪所致诸疾,谓之水气病。水邪为患,浩浩然莫之能御,故水气病于临床,变化多端。兹就《伤寒论》(以下简称《论》)中水气病辨析如下:一、水痞痞者,闭也,是言气机不畅,闭塞于心下;痞者,满也,又谓心 相似文献
18.
并病,指一经症状未解,又见另一经症状,二经症状同时存在。《伤寒论》有未明言,实为并病的条文;亦有明言并病的条文,明言并病的条文又有太阳与少阳并病和二阳并病两种证型。根据临床实践,结合期刊报道和价L科学》有关篇章,现辨析如下,以就正于同道。1太阳与少阳并病经过深入研究,笔者发现《伤寒论》266、267两条意联贯,实为同一病证明确诊断前的一般认识及处理在先,经多种方法较长时间反复诊断性治疗方明确诊断在后。"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即虽未明言,却很明白的太阳与少阳并病,邪已部分"转入少阳"。根据"伤寒中风,有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10)
《伤寒论》第17条言: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历代医家大多解释为长期饮酒的人,湿热蕴结体内,若服用桂枝汤甘温之品,以热助热则呕吐而出。然而笔者认为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第17条的注解已失去原貌,不能真正反映张仲景列出此条的真正用意。因张仲景本言酒客病,而历代医家均以酒家病进行阐释。基于此,笔者望通过饮酒致病的特点和张仲景书写《伤寒论》的体例对17条进行分析,辨析酒客病与酒家病的区别,为《伤寒论》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伤寒论》水气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气病是《伤寒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试从脏腑入手界定其范围 ,确定其分类 ,以水饮运行的相关脏腑为纲领 ,把“温药和之”与脏腑特点有机结合 ,综合分析相关条文 ,以期《伤寒论》水气病的论述能够进一步系统化 ,以便于临床的区别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