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利【原文】伤寒自利,何以明之?自利者,有不经攻下,自然溏泄者,谓之自利也。伤寒自利多种,须知冷热虚实,消息投汤,无致失差。杂病自利,多责为寒,伤寒下利,多由协热。其与杂病有以异也。表邪传里,里虚协热则利;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遂利,是皆协热已。又合病家,皆作自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发表,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不同者,盖六经以太阳阳明为表,少阳太阴为在半表半里,少阴厥阴为在里。太阳阳明合病为在表者也,虽曰下利,必发散经中邪气而后已,故与葛根汤以汗之。太阳与少阳合病,为在  相似文献   

2.
六经之病,据临床实际验证:单纯者少,复杂者多;正病典型者少,合病并病居极大多数。《伤寒论》载合病七条,并病五条。本文总结六经病合病、并病证治规律,供深入研究仲景学说者参考。一、合病合病的意义,即一经以上、数经的证候不分先后同时出现,叫做合病。如“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条)上两条的呕、利已涉及阳明,但主方用葛根汤,以方测证,必以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为主,故以解表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吴茱萸汤凡三见: (一)阳明篇(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二)少阴篇(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厥阴篇(377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呕吐哕下利病》中有:“呕而胸  相似文献   

4.
《伤寒记》第179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就是说,黄芩汤的主治证候是“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然而从该方的组成来看,它既不是治太阳病、少阳病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31条云:“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可知葛根汤证之项强乃由外感寒邪,侵入太阳经输,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葛根汤即用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成,有解肌发汗、生津舒筋的作用,故能治项背强。方中用葛根,性味甘辛,能升津液,濡润筋脉,又能解表祛邪。其证表实无汗,故于桂枝汤中加麻黄,不但调和营卫,且能发汗祛邪。惟其筋脉失养,不须峻汗,故有芍药敛阴和营,姜、枣、甘草益中焦而助胃气。 《伤寒论》32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此二条乃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所致。表邪入里,上犯胃腑,胃失和降,故呕;下迫大肠,传导失司,故利。《医宗金鉴》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故下利也,治法解太阳之表,表解而阳明之里自和矣。”患者既有太阳表证,复加阳明里证,为何先治表呢?岂知乃因邪郁肌表,水寒之气不从汗解,下走大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故见下利。此下利虽属里证,然表证为病因,且为重为急,故表解则里自和也。故用葛根汤以散经中之寒邪,亦即“逆流挽舟”之法也。  相似文献   

6.
(一)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这是太阳病篇第32条经文.在《千金翼方》引《伤寒大论》葛根汤主之之下注云:“用上方(指葛根汤),一云后葛根黄芩黄连汤”.《明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亦注曰:“用前第一方,一云用后第四方(即葛根黄芩黄连汤)”.这些小注,很为重要,它涉及到此条证候究竟属于什么病情,用哪一方为宜,以及辨证施治等问题,但前人都忽略了.笔者认为,此条论及太阳与阳明合病,加上“必自下利”一句,说明表里同病而里证偏重.下利与呕,均属阳明病之变,亦即太阳与阳明合病而阳明证偏重.这在辨证上为最着眼  相似文献   

7.
本方出自《伤寒论》,在原文32条中提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按应依新辑宋本伤寒论32条文中注语即指葛根黄芩黄连汤也)原文34条又提:“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由葛根、  相似文献   

8.
呕吐系临床常见证候之一。《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呕吐的条文,分别有40条和31条之多,其中对本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以及观察预后,指导治疗均有较详论述,本文试辨析如次。一、病机证候 (一)风寒外袭:《伤寒》第3条:“太阳病,……体痛呕逆,……名为伤寒。此风寒袭表,卫阳郁闭,寒邪犯胃致呕逆。《伤寒》第12条:“太阳中风,……鼻吗于呕者,桂枝汤主之。”此乃风邪袭表,营卫失和,肺气失宣降,胃亦随之上逆致呕。《金匮·妇人产后病篇》第8条:“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干呕,……可与阳旦汤。”足资佐证。《伤寒》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此太阳与阳明合病,外邪不解,内迫阳明,胃气上逆致呕。 (二)痰水犯胃:《伤寒》第40条: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汤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三见 ,即阳明篇 2 4 3条 :“食谷则呕 ,属阳明也 ,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篇 30 9条 :“少阴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者 ,吴茱萸汤主之。”厥阴篇 378条 :“干呕吐涎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二见 ,即“呕而  相似文献   

10.
郗新中 《光明中医》2013,28(4):832-833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为少阳病的主方,属和解之剂。由柴胡、黄芩、人参、制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少阳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少阳  相似文献   

11.
1解表升津止利(表邪内迫下利)“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场主之。”(32条)太阳病表证不解,外邪内迫大肠,使大肠传导太过而致下利,下利以表证为主。成无己日:“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止老,而下利。”药用葛根汤解表散邪,使表解而里自如,放下利自止。2透表清热.坚阴止利(协热下利)“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逐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羊黄连场主之。”(34、茶)本证主要为表证末解误下后,邪陷阳明,入里化热.邪热下迫肠道,致大肠传导失职而下利.下利以里证为主。药用葛…  相似文献   

12.
黄芩汤对胃肠道疾病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军生  傅延龄 《光明中医》2006,21(10):65-66
黄芩汤首见于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2条黄芩汤证,原文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原文为太阳少阳合病,但所举证候为"下利"及"呕",可知该黄芩汤证以少阳受邪为主,以"自下利"为主证.全方由黄芩(三两)、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组成.  相似文献   

13.
<正> 四、少阳病兼证、夹证及变证的治疗少阳所主的部位在半表半里,外与太阳相连,内与阳明相邻,所以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或兼见阳明之症。同时因患者体质、宿疾、误治等因素,都能使病情有不同的变化,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兼、夹、变证,现详细论述如下。 (一)兼证 1.兼太阳少阳外与太阳相连,所以太阳病容易转属少阳,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如146条,证见发热微恶寒、四肢关节烦痛,这是外邪初步向少阳过渡,所以未至喜呕而是微呕,也未至胸胁苦满而是自觉心下支撑满闷。太阳病向少阳过渡,一般是太阳病的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的下利,包括泄泻与痢疾。仲景对于下利,在病因、病机、证候与治疗方面,均有广泛而又精辟的阐述,且辨析明细,法度谨严,对临床防治与理论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病因、病机有外寒内侵、下走大肠而下利者,如原文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有表证误下,利遂不止者,如原文34条:“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  相似文献   

15.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黄、大枣,功用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而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综观全方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调理气机、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功.临床加减后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而不可拘泥于少阳阳明合病之诸症悉具.笔者现就其加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小柴胡汤主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文提出了少阳病主证及其或然证。《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乃为少阳病提纲。二、小柴胡汤的应用观《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运用很是灵活广泛,除少阳篇外,太阳、阳明、厥阴篇中均出现过小柴胡汤。第10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条文,历代医家持两种不同看法。刘栋(引自《伤寒论释义》,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涉及到下利的条文很多,有的有证有方,有的有证无方.条文虽多,但都可以大致归类到某一经或二经下利,有的涉及到一经发病,有的为二经合病.现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方证按归经进行浅述. 1 太阳经 1.1 太阳与阳明合病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同时受邪,相合为病,造成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故下利,治法当解太阳之表,表解则里自和而利止.方以桂枝汤加麻黄,增强发汗祛邪,加葛根生津,并助麻、桂解表.  相似文献   

18.
少阳病是外感病邪不解,由太阳传经而来,或少阳本经自感所致;也有从厥阴转出少阳而成。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中,少阳为枢机。《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少阳为枢”少阳病的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如《伤寒论》原文264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8条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既有别于太阳病的口中和,又有别于阳明病的口燥渴。太阳病的口中和是邪在肤表,未入里化燥伤阴之征,而阳明病的口燥渴是热盛于里,灼伤津液之见,然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是由于胆火上炎,热迫清窍所致,邪入  相似文献   

19.
郑明武 《江西中医药》2005,36(10):12-13
仲景治呕辨证精当,处方灵活,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到的条文有六十余条,方剂三十余首,特别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中,尤为集中,现归纳为十法,分述于下。1和胃止呕《呕吐哕下利病篇》指出:“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又说:“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胃主受纳,以降为顺,各种原因而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皆可发生呕吐,故治呕之法,以和胃为首要。小半夏汤和生姜半夏汤皆由生姜半夏组成,药虽仅二味,但善能降逆和胃,为治呕之要药,应用时随证化裁,即可治疗诸般呕吐…  相似文献   

20.
张小平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11-101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病篇》第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