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正> 现会阴切开缝合常采用肠线缝合粘膜、肌层,丝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及皮肤。术后肠线不易吸收往往出现排异反应。丝线因一次性缝合皮肤,皮下组织,往往牵拉过紧导致组织水肿,甚至缝线嵌入组织内,给产妇带来很大痛苦。 1999年1月~1999年12,我科采用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出品的薇乔线,皮内走行缝合会阴侧切口术,临床应用48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手术切口及视野的显露与常规胆囊切除相同。所不同的是手术野显露后,先游离胆囊管,然后取一长30~40cm的7号或10号丝线,行等长返折,用小弯血管钳从胆囊管下方将丝线返折处钳夹引出,将两断头丝线套入返折处,勒紧胆囊管给予适当张力牵拉,而不做任何结扎,可暂时关闭胆囊管,防止胆囊内容物(包括结石等)进入胆总管,将线向下稍做牵拉,则可清楚显露胆囊动脉,以直角钳紧靠胆囊壁处分离胆囊动脉,予以处理。最后按常规行胆囊分离切除.若在分离中发现胆囊管与丝线所扣扎不一致者,此时只要将扣扎线解除,误扎胆管可不做任何处理,我们在手术中曾遇到1例右肝管畸形患者,将右肝管误认为胆囊管进行双线扣扎,术中行扣扎线解除后未见右肝管有任何损伤,术后恢复顺利。讨论预防胆管损伤,目前均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充分显露手术野;②认识正常解剖与变异;③稳妥处理出血。但在手术方法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18例的手术方法。方: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间对18例粉碎性髌骨骨折使用丝线环扎加聚髌器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随访12~18月,评定疗效标准。结果:术后5-7周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或基本正常;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再骨折并发症等发生。结论:丝线环扎加聚髌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股骨转子周围及股骨粉碎性、多段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系股骨复杂骨折,探讨重建交锁髓内钉加可吸收丝线环扎治疗股骨复杂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应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加可吸收丝线环扎治疗股骨复杂骨折197例。结果显示术后骨折全部愈合,且并发症少。结论重建交锁髓内钉加可吸收丝线环扎是治疗股骨复杂骨折的首选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AO钢丝张力带、可调试聚髌器、钢丝环扎、粗丝线环扎治疗髌骨骨折167例,其中131例获得随访。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48个月,AO钢丝张力带、可调试聚髌器治疗的优良率分别高达97.44%和98.20%.结论:AO钢丝张力带及可调试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较钢丝环扎和粗丝线环扎优势明显,不仅固定牢固可靠,术后无需借助外固定,而且可以早期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大大减少了膝关节粘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妇科手术中肠线逐层缝合的效果。方法:根据57例老年妇科手术中缝合线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传统的丝线缝合配合皮下引流组,另一组为可吸收肠线缝合配合皮下引流组;对伤口愈合情况和近、远期缝线反应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可吸收肠线缝合组较丝线缝合组反应轻,伤口感染裂开少。脂肪液化率低。甲级愈合率高。结论:老年患者妇科手术采用肠线缝合 皮下引流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会阴侧切缝合我院以往采用羊肠线缝合粘膜、肌层,丝线缝合皮下脂肪、皮肤,术后5天拆线.会阴切口直接暴露及暴露在外的部分丝线容易致切口感染,羊肠线不易吸收,容易引起广泛的组织反应而产生硬结,持续时间较长,产褥期内常出现肠线脱落或裂开,易造成切口感染和愈合不佳.  相似文献   

8.
一、手术方法按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分离胃大、小弯的血管至幽门处,以幽门静脉为标志全层交差褥式缝合幽门部,一般约需缝合4~6针,于幽门静端2cm处切断胃,剪去缝扎线以上的粘膜组织,用纹氏钳钳尖试插残端缝扎处,检查缝扎是否严密。对缝扎不紧者局部加针。间断4号丝线行残端浆肌层缝合,尽量使组织对合严密,最后用大网膜包埋残端。二、讨论对因炎症或疤痕过多致正常解剖关系失常、巨大型或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切除困难者为避免周围器官损伤,幽门窦旷置术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但是,传统的旷置术要离幽门5~6cm环  相似文献   

9.
卵巢囊肿剥除后,常规用丝线或肠线间断缝扎,以重建卵巢,我院从去年12月份至今,应用电凝法重建卵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硅胶带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185例总结韩万春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眼科200072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已普遍开展,但使用的环扎材料各种各样,如阔筋膜、肌腱、异体巩膜、尼龙线、涤纶布、硅胶等。我院多年来一直使用硅橡胶制成的环扎带作环扎术,手术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进行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按局部层次对用福尔马林固定的25具(共50侧)成人尸体进行逐层解剖并观测阔筋膜张肌的血管、神经以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结果:阔筋膜张肌营养血管主要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其神经主要来自于臀上神经的下支,血管和神经行程较恒定,在分离寻找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时,应注意保护浅层的股外侧皮神经.结论:阔筋膜张肌有自身较长的血供和神经来源,是良好的游离肌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12.
实验选用20只成年家犬对带蒂阔筋膜移植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能力进行研究,人为造成两后腿股骨头外侧1/2全层软骨面缺损,右侧移植带蒂阔筋膜,左侧空白对照。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移植带蒂阔筋膜在关节腔内可转化成透明软骨,从而为临床阔筋膜移植治疗股骨头软骨缺损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腹壁硬纤维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宽航  汪智民 《上海医学》1998,21(6):331-332
探讨自体阔筋膜移植或结合腹直肌前鞘翻转成形加自体阔筋膜移植,在修复硬纤维瘤切除后腹壁大缺损的作用。方法;在大腿外侧面作平行的二个皮肤纵形切口,皮下潜行分离后用切割器切除阔筋膜,并进行0.5厘米重叠的褥式缝合修补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不同结扎材料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行为学表现、脊髓胶质活化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丝线CCI组(n=15)和铬线CCI组(n=14),术后3、7、11、15 d检测大鼠损伤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阈值(TWL)。并采用特殊染色、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大鼠损伤部位病理改变、胶质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术后3~15 d,丝线组与铬线组的MWT和TW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铬线组的TWL较丝线组出现显著降低(P<0.05)。坐骨神经染色结果显示丝线组与铬线组均出现了神经干损伤及脱髓鞘改变。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结果提示丝线组与铬线组大鼠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1b)及胶质纤维状酸性蛋白(GFAP),以及IL-1β 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接近,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铬线组IL-6 mRNA表达高于丝线组(P<0.05)。结论 丝线和铬线制备的CCI模型均产生了胶质细胞激活作用,其中铬线组的炎症反应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大腿阔筋膜治疗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1年-2007年该手术模式治疗的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后颅窝减压,硬膜切开,显微镜下松解小脑扁桃体粘连,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用大腿阔筋膜行后颅窝重建术,空洞不处理。结果12例病人除1例病情稳定症状与手术前无明显改善,其余11例病人临床症状均较手术前明显好转。手术4月后复查MRI,4例空洞消失,6例空洞较手术前缩小,2例空洞无明显变化。12例病人枕大池均重现。结论用自体大腿阔筋膜行后颅窝重建,恢复枕大池的结构和功能。是治疗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对提高疗效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各种修补材料的特点,选取最佳修补材料。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间收治的36例持续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均经内窥镜手术治愈,其中1次修补成功31例,术中采用大腿阔筋膜修补19例,均获成功;鼻中隔黏骨膜修补9例,成功7例,失败2例;下鼻甲黏膜修补3例,成功1例,失败2例;颞筋膜修补5例,成功4例,失败1例;2次修补均获成功。随访2个月~3年,未见复发。取材部位愈合良好,无感染及鼻中隔穿孔。结论:阔筋膜成功率最高,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股部保存骨瓣阔筋膜扩大修补硬膜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去骨瓣减压术,并于股外侧切口取阔筋膜扩大修补硬脑膜,同时将骨瓣包埋于股外侧切口内,条件许可则早期行骨瓣复位。结果 52例病人中恢复良好者占72%,轻残者占18%;除2例第一次术后并发颅内感染,5例颅骨修补术后出现小量皮下积液外,其余病人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股部保存骨瓣阔筋膜扩大修补硬膜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且不需特殊设备,可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0年1月-2005年1月,对3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在高位臂丛加局部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术后随访8-24个月。结果32例患者均效果良好,肩部外形正常,活动良好。结论锁骨钩板内固定,阔筋膜移植加固术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了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种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2015年间我科室120例脊柱手术致脑脊液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 EC 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术中进行封堵,再放置明胶海绵保护硬脊膜;对照组给予直接丝线连续缝合,再用筋膜、明胶海绵覆盖保护硬脊膜。两组术后均放置伤口引流管经椎旁肌由切口旁引出,再接无菌负压引流袋低位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脑脊液漏、伤口脑脊液渗、皮下积液、头痛、伤口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257.3±46.2)mL,拔管时间(2.75±1.13)d,均少于对照组的(524.6±83.3)mL 和(7.05±1.6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头痛、伤口脑脊液渗、皮下积液、伤口感染、颅内感染的例数分别是2例、2例、3例、1例、1例、0例,对照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头痛、伤口脑脊液渗、皮下积液、伤口感染、颅内感染的例数分别是9例、8例、10例、3例、2例、0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EC 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明胶海绵术中封堵处理脊柱手术致脑脊液漏的效果优于直接丝线连续缝合+筋膜、明胶海绵覆盖。  相似文献   

20.
铬制肠线与丝线制作CCI模型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用铬制肠线和丝线制作CCI疼痛模型痛阈变化的区别。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铬制肠线组、丝线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铬制肠线组和丝线组分别用铬制肠线和丝线对大鼠右侧坐骨神经进行松结扎,假手术组只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但不进行任何处理。建模后测量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阈值(TWT)和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结果铬制肠线组和丝线组均能引起大鼠痛阈的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铬制肠线组和丝线组间MWT无明显区别(P〉0.05),铬制肠线组TWT低于丝线组(P〈0.05)。结论铬制肠线制作CCI模型较之丝线制作CCI模型能引起更为明显的热痛阈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