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有关要求,北京市于2005年5月正式启动了该项目,至今已进行了18个月.汇总北京地区三家定点医院的249例患者病例,录入爱生AIDS临床观察信息系统,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现将有关临床治疗技术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祝静 《北京中医》2007,26(1):3-4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全世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流行病学、预防医学、治疗学和传统医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和突破,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十几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着药源丰富、药价低廉、毒副作用少的优势,在有效保护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中西药协同治疗可起到对西药减毒增效,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机体免疫重建等作用。2004年以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从最初的5个省扩展到2006年的14个省,并制定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等一系列技术文件,科学、规范、有序地在全国推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2005年5月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领导下,该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其间发挥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三家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的中医药技术和人才优势,将艾滋病的关怀治疗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治疗经验和学术成果。为此,我们特从2006年12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北京地区工作总结暨学术交流会”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组成本栏,以期对广大医务工作者防治艾滋病工作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管理方案》的有关规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2005]7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及要求,为了保证北京市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切实做好该项目的管理工作,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正式确定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为"中医药免费治疗艾滋病定点医院",承担国家"中医药免费治疗艾滋病项目".自2005年5月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积极落实各项任务,进行了人员培训、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准备及门诊治疗与下乡巡诊治疗等工作.本阶段(18个月)中接受治疗、数据完整的患者共计24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3年9月9日讯: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协作组成员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协作组。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导报》2007,13(4):73-73
新华网郑州4月22日电(记者单纯刚)自2004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国家财政已先后投入9000多万元经费,并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000余人次,为近6000位艾滋病患者提供了免费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5):309-309
2007年4月17~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总结汇报会议在河南南阳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吴刚等出席。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16例艾滋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的治疗是当今世界性难题,至今尚无特效疗法.自从1996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用于治疗艾滋病以来,大大降低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和艾滋病的死亡率[1],使艾滋病从一种不治之症变为一种难治之症,人们开始考虑艾滋病的治愈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河北中医》2004,26(2):111-111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已纳入国家整体防治规划 ,我国将从今年起连续 3年拨专款 ,为河南等 5个省的 3 0 0 0名贫困艾滋病患者免费进行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免费救治贫苦艾滋病患者计划决定 ,由国家专项经费支持 (今年 90 0万元 ,明年 2 0 0 0万元 ) ,确定河南、湖北、安徽、河北和广东 5省部分县区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基地 ,对 3 0 0 0名患者进行免费医治。目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开始着手制订治疗方案 ,培训医务人员 ,落实基地建设 ;计划在 3年内研制出 2~ 3个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 ;形成较为成熟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案 …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艾滋病3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诚炼 《中医杂志》1990,31(3):27-30
  相似文献   

10.
正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实施中医药对艾滋病患者的干预治疗,延长感染者的发病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同时探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案,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比较规范、优质、方便的中医治疗服务,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4年开始联合实施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经过10年的实践证明,规范的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有确切的疗效,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发热、咳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内服外敷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和消炎痛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内服外敷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服外敷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4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喜连  周荣峰 《新中医》2001,33(3):42-43
应用中药合多酶片治疗脂肪肝患者44例,与对照组(多酶片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4年的住院艾滋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该类患者的中医证治特点。方法收集2004~2008年的住院艾滋病患者病历,建立病历基本信息提取表,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诊断治疗和中医证治等信息,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08例住院艾滋病患者,主要机会性感染中呼吸系统占39.9%、消化系统占33.0%、神经系统占7.1%;中医辨证中虚证占50.0%、实证占28.3%、虚实夹杂占21.7%;使用较多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生脉散等;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甘草、参类、茯苓等。全部使用中西医联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好转率50.8%。结论住院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多样,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需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施治与ART协同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与ART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合用治疗艾滋病,探讨其协同作用。方法:ART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艾滋病治疗,对照组仅用ART疗法,1年为1个疗程,治疗2年。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安全性指标,治疗组检测HIV-RNA载量。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治疗后改善,部分症状、体征(乏力、汗出、纳差、肢麻、皮疹)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T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检测的病毒载量均在检测线以下。结论:中医辨证施治与ART合用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减少ART的某些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气功入静状态下的睡眠调控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介绍一种适合于中国文化背景和心理特点的气功入静状态下的睡眠调控技术与操作方法,以丰富现代临床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整理治疗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中医系统心理疗法中有关气功入静状态下的睡眠调控技术及其操作方法.结果 气功入静状态下的睡眠调拧技术是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创新,已逐步规范,趋于成熟.结论 气功入静状态下的睡眠调控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叶康  王中林 《吉林中医药》2010,30(2):114-115
干眼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的不稳定和眼结膜、角膜表层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症状有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视疲劳、难以名状的不适等。干眼症属中医"燥症"范畴。肝肾阴虚,肝之阴液不足,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常用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之品内服,结合针刺、穴位按摩、中药喷雾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时以结核性为主,同时外源性再感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对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妨碍患者对抗病毒药物等治疗的依从性。艾滋病病机多为痰火或痰瘀互结,但病久者多兼气血亏虚。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主要涉及脾脏,并与肺、肾二脏密切相关,迁延不愈。临床治疗以辨证论治、外敷治疗为主,并注意调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