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对15例新生儿巨结肠症的结肠粘膜进行了病理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结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以中、远段更严重,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特别是结肠粘膜腺体扩张,形成“球拍现象”,认为系本病的特征性改变。对各种病理改变产生的机理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结肠憩室合并结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风险与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9年7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63 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结肠憩室将患者分为憩室组(n=1 616)和无憩室组(n=45 24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憩室与结肠肿瘤之间的关系,探讨结直肠息肉合并憩室的风险与转归。结果 憩室组患者结肠息肉、腺瘤和进展期腺瘤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憩室组(P<0.05)。两组患者的锯齿状病变和结肠癌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结肠憩室是息肉和腺瘤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与锯齿状病变和结肠癌之间无显著关系。近端、远端或双侧结肠憩室患者均有较高的息肉和腺瘤检出率(P<0.05)。息肉和腺瘤的检出率随着憩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近端和远端憩室合并结肠息肉出现不典型增生的风险较低。结论 结肠憩室与结肠息肉和腺瘤的检出显著相关,但并不增加同一结肠段息肉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62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分析,选择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结肠直肠鸡心领形吻合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充分清洁灌肠,应用静脉高营养及抗生素.结果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根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结肠直肠鸡心领形吻合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62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分析,选择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结肠直肠鸡心领形吻合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充分清洁灌肠,应用静脉高初期及抗生素。结果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根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结肠直肠鸡心领形吻合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结肠憩室炎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首次发作时做结肠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选择112例结肠憩室炎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对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内科合并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手术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平均34g/L)明显低于非手术组(41g/L),P〈0.05;行结肠切除术的憩室炎患者与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史(P〈0.05)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者相关(P〈0.05),但与糖尿病和肠炎无相关关系。结论:有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及糖皮质激素应用史的憩室炎患者易复发且易发生并发症,有必要在首次发作时行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其密切随访。方法:对确诊的36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进行每3~6月的密切随访。以TNL法检测[18例结肠黑变病、15例对照组、10例在随访中病变颜色加深及12例病变颜色变浅患者的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效。结果:四组中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肠黑变病不会影响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结肠肿瘤     
一、发病率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部分省市调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瘤和肝癌。美国的发病率高于我国,在成人中是居第2位的恶性肿癌,男子仅次于肺瘤,女子仅次于乳腺癌,占癌死亡总数的15%,欧洲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与美国相似,日本的发病率较低,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占消化系肿癌的7.4%,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发病率较低。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3.4:1,好发于40~60岁。  相似文献   

8.
1973年以来,应用自制的器械行改良的结肠直肠Z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32例,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改良Duhamel要试完全去除了直肠与结肠间隔,彻底消除了闸门及盲袋,手术操作简便,术后不管扩肛。132例无手术死亡,最长随诊22年,全部患者排便正常,无上失禁及及污粪。肛门外形正常。体会:(1)严格掌握切除肠管范围,防止无神经节细胞或变性神经节细胞存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2)充分游离拖出肠  相似文献   

9.
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侍输型便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4年应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术后随访1~9年,治愈率100%,大便每日1~3次,无复发、无顽固性腹泻等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疗效满意.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晚期直肠癌造瘘时机和结肠损伤避免术后吻合口瘘,对8例直肠癌、4例结肠损伤患者进行结肠外置处理观察。结果,直肠癌患者行结肠外置可减轻徒增人工肛门的负担,也可避免再次造瘘的痛苦;结肠外伤患者行结肠外置避免了肠瘘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提示,结肠外置在晚期直肠癌和结肠外伤术中的应用,确为一种有效、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院新生儿组采用经会阴部结肠切除术 ( soave)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2例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例 ,均为男婴 ,年龄分别为 4 5天和 92天。体重分别为 3 kg和 5 kg。 2例患儿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经钡灌肠检查和手术中病理切片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 1例为短段型 ,1例为普通性。手术方式 :1于脐上用 Veress针形成气腹 ,置入腹腔镜 ,在腹腔镜直视下可观察到结肠的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同时确定需切除肠管的长度。 2会阴部操作 :肛管直肠内 1∶5 0 0 0洗必泰酊清洗 ,然后于肛门口齿状线上 0 .5 cm处粘膜下注射 0 .5 …  相似文献   

12.
壮毅  徐进  岳茂兴  李瑛 《海南医学》2011,22(15):56-58
目的 探讨结肠穿孔原因、部位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例结肠穿孔患者资料.自发性穿孔6例,肿瘤性3例;乙状结肠6例,横结肠4例.11例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结果 10例治愈,2例因严重并发症后自动出院,均有肺部和腹部感染.结论 结肠穿孔多发于老年人,自发性和肿瘤性...  相似文献   

13.
成人特发性巨结肠1例张景郭超患者男性,25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干燥、秘结、次数减少,约3~4d大便1次,量不多,无脓血。腹胀明显。在当地医院予以灌肠后解出大便,量较多,腹胀缓解。其后1月,反复出现上述症状多次,每次均在当地医院行灌肠等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旷置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合理性。方法:对比分析结肠旷置术和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结果:结肠旷置术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结肠切除术。结论:结肠旷置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较为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结肠造影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手术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诊断的正确率。方法70例HD患者在结肠造影检查前均摄腹部立位片,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改良结肠造影方法及传统结肠造影方法进行操作。结果改良结肠造影诊断正确率为92.1%(35/38),传统结肠造影正确率为71.9%(23/32),改良结肠造影法显著优于传统结肠造影(P=0.025)。结论结肠造影是目前公认的诊断HD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利于推广,掌握正确的结肠造影方法,可显著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改良结肠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文华  潘正航 《华夏医学》2007,20(3):469-470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巨结肠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改良后结肠造影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X线腹平片上都有肠胀气扩张等不全性低位肠梗阻表现。X线钡灌肠均可见明确的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常见型19例,占57.6%;短段型7例,占21.2%;长段型5例,占15%;超短段型合并肛门狭窄1例,占3%;不典型巨结肠1例,占3%。结论:X线结肠造影安全、简便、有效,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肠滑动性脱出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手术复位修补方法。结果 :34例经手术修补复位后效果良好 ,无复发。结论 :结肠滑动性脱出是结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 ,为防止“疝嵌顿”的发生 ,需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结肠损伤后结肠造瘘早期关闭的疗效.方法:选择结肠损伤后结肠造瘘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全身情况良好、灌肠证实远端已愈合者,于术后半个月行结肠造瘘关闭.结果:早期关闭结肠造瘘技术上是可行的,亦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损伤结肠造瘘术后,有选择性地早期关闭结肠造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对41例肛管直肠癌行自体游离肠管平滑肌片腹膜外结肠造口,取一段正常的长约3 cm乙状结肠,去除结肠浆肌层上的脂肪和黏膜,行节制性腹壁结肠造口。结果:粪便节制率为73.2%(30/41),15例行测压检查,造口处静息压平均为35.5±7.1 mmHg,无手术死亡,无远期并发症。提示自体游离肠管平滑肌片腹膜外结肠造口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和排便节制功能好的优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农民。自诉于入院前半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呈间歇性胀痛不适,以脐周最为明显,疼痛无明显规律,无恶心、呕吐,无嗳气、反酸,食欲正常,未予重视及治疗,于入院前3月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便中带血,偶有黏液血便,在当地诊所按慢性肠炎给予口服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入院前1月患者腹痛加剧,呈持续性胀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