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菊苑 《当代医学》2010,16(16):57-5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在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所入选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在给予诱导透析中后,每周坚持2~3次血液透析,每次4~4.5小时。结果治愈28例占77.77%,转为慢性肾衰竭6例占16.66%,死亡2例占5.55%。结论 ARF患者早期及时HD治疗,可尽早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毒素;纠正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以稳定机体的内环境;有助于液体、热卡、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利于肾损伤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李奕龙 《广西医学》2012,34(1):117-119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并发症:透析低血压43例次占64.3%、心力衰竭41例次占47.5%、心率失常22例次占32.3%、高血压27例次占39.8%、心包积液14例次占20.7%、心绞痛10例次占14.7%、心肌梗死5例次占3.4%、感染32例次占45.9%、脑出血8例次占11.7%、消化道出血6例次占4.1%.存活率:1年存活率为75.0%(51/68),3年存活率为57.5%(39/68).死亡原因:心血管病15例占51.7%、感染11例占37.9%、其他疾病死亡3例占15.7%.结论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容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及感染因素,应该早期充分透析,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张锋  张澎  李彬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8):752-754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ARF)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49例ARF患者病因、治疗及预后。结果药物相关性是ARF的主要原因,占57.14%。49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治愈37例占75.51%,转为慢性5例占10.2%,死亡5例占10.2%,2例自动出院占4.08%。结论 ARF应在积极去除诱因、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上,早期行血液透析治疗,促进肾功能的恢复,以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对32例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年龄23~59岁),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个体化血液透析及药物综合治疗。结果:经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后27名患者病情显著好转, 症状与水肿消失,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显著降低降至正常,临床治愈,2例好转,2例效果欠佳,退院失访,1例合并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时恰当血液透析与药物综合治疗急性肾衰竭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肿瘤相关性急性肾衰竭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收治的21例肿瘤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前性2例,肾后性9例,肾性8例,病因不明2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针对病因,积极纠正肾前性因素,予以白蛋白、血浆扩容,提高肾血流量;停用肾毒性强的药物;对有肾后性因素者,尽可能解除梗阻;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均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次,每次3~4.5小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红蛋白、尿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愈5例,好转4例,未愈4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38.1%。治疗后尿素氮、肌酐、CO2CP均明显好转(P<0.05或0.01),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肾衰竭是肿瘤患者非常严重的致死并发症,积极预防急性肾衰竭,针对致病因素,尽早解除梗阻,合理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模式分为常规组(n=30)和血液透析组(n=30);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对血液透析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血液透析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心排血量(4.45±1.27)L/min、左室射血分数(63.87±5.64)%与常规组的(3.48±1.24)L/min、(56.87±1.26)%相比明显较高(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16.82±3.22)分与常规组(22.65±5.69)分相比明显较低(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7%与常规组76.67%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米琳  胡晓玲 《四川医学》2006,27(12):1274-127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灌流治疗蜂蜇中毒致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28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及血液灌流组两组,各14例,血液灌流组在综合治疗及血液透析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灌流组肾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透析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1),治愈率大大提高,灌流组病死率7.14%,透析组35.17%。结论血液灌流治疗蜂蜇伤致急性肾衰竭疗效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小儿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01~2010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儿经过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26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死因为多脏器衰竭。透析过程中,共发生并发症25次,其中低血压16次,高血压2次,过敏反应1次,失衡综合征3次,低体温3次。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血液透析能迅速纠正急性肾衰竭患儿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做好血液透析的相关护理,有效预防并及时观察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急性肾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肾衰竭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血液灌流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组内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和写尿素氮含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宵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和写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急性肾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每周2~3次。每次2~4小时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病例35例(占62.50%)。自动放弃治疗的4例(占7.14%)。转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7例(占12.50%),死亡10例(占17.85%)。结论对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早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助于肾脏早期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选择已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的住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血液透析3次/周,持续4小时/次;实验组患者采用普通血液透析2次/周,持续4小时/次,并每周采用血液透析滤过的方法治疗1次,持续4小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于甲状旁腺激素和β_2微球蛋白含量变化比较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及总结如何提高急性肾衰竭(ARF)血液净化患者护理质量.方法我科血液透析中心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因急性肾衰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6例,治愈率为93.33%,死亡4例,病死率为6.67%,未出现因血液净化而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结论急性肾衰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关伟 《海南医学》2012,23(16):93-94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在抢救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应用血液透析治疗52例小儿ARF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52例,治愈42例(80.8%),好转8例(15.4%),死亡2例(3.8%),共发生并发症68例次,其中低血压42例次,失衡综合征16例次,高血压4例次,肌肉痉挛4例次,致热源反应2例次。结论血液透析是抢救小儿ARF的有效措施,能明显缓解病情,提高ARF患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收冶的76例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6例患者症状及BUN、Cr、尿常规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血透治疗出血热肾衰竭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素联合血液透析在毒蕈中毒抢救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31例毒草中毒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常规支持治疗、解毒治疗、小剂量激素+血液透析治疗等.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急性肾衰竭型、中毒性肝炎型、溶血型和以多器官障碍表现的混合型,各型均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经过激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痊愈25例(80.6%),好转8例(9.8%),自动出院2例(6.5%),死亡1例(3.1%),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激素治疗联合血液透析对毒蕈中毒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方法 对本院2007年-2011年在我科治疗血液透析患者60岁以上老年血液透患者68例,结果急性并发症:治疗组发生透析急性并发症53例,占77.90%,对照组发生28例,占46.7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急性并发症以低血压、休克、恶心呕吐多见,且来势凶猛,无明显预兆,尤以2次/周血透组多发,其次为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脑溢血等,对照组急性并发症以肌肉痉挛、头晕不适、低血压为主,一般均有轻度不适预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根据老年机体情况,尽量减少透析并发症,保持血管通道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文跃  赵鹏 《中国医疗前沿》2011,6(6):67+66-67,6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给予非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及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促进肾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在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FR)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患有急性肾衰竭的20例患儿使用血液透析法进行治疗,并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13例患儿经过各项检查确定指标正常出院,2例正在恢复当中,2例死于DIC,1例死于体内器官衰竭,1例放弃治疗,1例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作的总次数为42次,其中28次为低血压,3次为过敏反应,4次为体温下降,3次为失衡综合征,2次为高血压,2次为腹痛,进过治疗后全部恢复.结论在对急性肾衰竭患儿治疗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患儿的心理状况,及时的进行心理护理,详细测量血液透析前后患儿HD的重量,观察患儿24h内尿液出入量的变化以及颜色,对患儿的血液透析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避免并发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志宇  张道辉 《吉林医学》2009,30(23):3016-30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1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施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给予透析治疗,平均每人透析次数为(5.3±2.1)次,透析时间为3~15d,平均(7.6±3.5)d。在透析中,2例出现低血压,3例出现失衡综合征,但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3例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后,血小板上升,出血倾向逐渐消失,治愈出院。2例患者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结论:血液透析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要尽可能做到透析个体化,以获得更好的透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dfailure,AR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应用血液透析治疗45例ARF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5例,治愈31例(68.9%),好转7例(15.6%),死亡7例(15.6%)),并发症:低血压14例次,穿刺部位渗血或血肿11例次,热原反应6例次,透析器阻塞1例.结论血液透析是治疗ARF的有效措施,能明显缓解病情,提高ARF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