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对其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总结。 方法 对经临床与病理学证实,细胞学检查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全部病例无一例假阳性。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是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定性检查方法,对早期发现、确诊鼻咽癌特别是无鼻咽症状的病例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鼻咽部淋巴组织十分丰富,因此鼻咽癌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约70~80%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时已有颈淋巴结转移,晚期病例中也可见腋窝淋巴结转移。我科1985~1990年间共收治5例鼻咽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皆为男性,报告如下(附表)。  相似文献   

3.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和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临床上观察到癌肿逐步退缩乃至消失,其消退情况与放射剂量相关性如何?本文根据本组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原发病灶和颈上部转移淋巴结获得五年局控的病例资料分析,对此进行探讨。 本组鼻咽原发灶五年局控608例、颈上部转移淋巴结五年局控617个结的资料来自我科从1977年7月至1980年底在我科进行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1882例。本文对颈部转移淋巴结只限于观察、分析上颈深淋巴结,两侧分别记录和比较,如一侧不止一个肿大淋巴结则观察其最大者,共2254个。全部病例按常规用钴外照射治疗机对鼻咽部  相似文献   

4.
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无鼻咽癌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3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6例,类型未定转移癌3例);误诊为淋巴结核1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7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误诊为霍奇金病3例,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2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纤维鼻咽阄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 ,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 :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 4 9例 ,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 33例 (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 10例 ,腺癌 4例 ,未分化癌 16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3例 ) ;误诊为淋巴结核 13例 (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 3例 ,腺癌 2例 ,未分化癌 7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1例 ;误诊为霍奇金病 3例 ,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 2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1例 )。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 :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 ,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性,56岁,于1991年3周偶然发现人颈上部有一肿物,在我院外科I”l诊检查,肿物约4cm×5cm×3cm大小,行肿块穿刺,活检报告为转移癌。进一步检查鼻咽部,未发现明显病灶,转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检查,也未发现鼻咽部原发病灶。又转北京某大医院耳鼻喉科检查,亦未发现鼻咽部异常。根据鼻咽癌具有早期转移的特点,均诊断为早期鼻咽癌颈部转移。1994年4月15日在省肿瘤医院行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量为鼻前野双侧野全置7000cGy,切线野440OcGy,放疗7周后颈部肿块消失,于1994年6月5日回我院行支持治疗。自放疗后一直进食量少,吞咽稍…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少见,现报道一例。患者,男,38岁。1986年元月出现左耳堵、耳鸣,一个月后涕中带血;同年4月检查左上颈乳突下方有2×2cm大小肿物,质中,半固定;鼻咽部左侧耳咽管隆突上方有结节状物,局部活检为低分化鳞癌。诊断:鼻咽部低分化鳞癌左上颈淋巴结转移(T_1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颈淋巴结活检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活检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37例鼻咽癌颈淋巴结活检病例,与我科同期行鼻咽活检临床资料基本相同的112例患者对比分析.结果颈淋巴结活检组与鼻咽活检组远处转移率分别是48.6%、21.4%(P<0.01).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9.2%、51.4%、32.4%与90.2%、75.0%、51.8%.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活检可促进远外转移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规律。方法搜集初治鼻咽鳞癌315例,全部行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2003年RTOG推荐的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分区标准。结果315例中254例淋巴结转移,跳跃性淋巴结转移4例。254例转移淋巴结中,81例仅左侧转移,72例仅右侧转移,101例为双侧转移;73例仅咽后淋巴结转移,21例仅有颈淋巴结转移,160例为咽后及颈淋巴结均有转移。原发肿瘤单纯累及顶后壁的89例中,78%累及咽后淋巴结;单纯累及侧壁的43例中,49%累及咽后淋巴结(x^2=11.00,P〈0.01)。原发肿瘤T1、T2、T3、T4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5%、91.2%、71.9%、73.5%(x^2=1.81,P〉0.05)。局部早期(T1~T2期)和局部晚期(T3~T4期)病变淋巴结转移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跳跃性转移率低。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别,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T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病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集了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254例,探讨其咽旁间隙和/或“茎内”受累与颈淋巴结的关系。结果表明:咽旁间隙或“茎内”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其大小无关;当鼻咽癌仅累及鼻咽一侧时,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受累的鼻咽部位多少无关;双侧“茎内”伴双侧咽旁间隙受累比伴单侧受累更易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仅双侧“茎内”受累与同时伴单侧或双侧咽旁间隙受累,两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别;鼻咽双侧受累较单侧受累,其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要高。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了我院肿瘤科1975-1983年间放射治疗满五年以上鼻咽癌死亡病例155例,死亡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占56.1%,其欠为鼻咽部复发和颈淋巴结复发,分别占23.9%和11.6%,并对影响死亡原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镜和MRJ检查诊断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18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31例出现颈部肿块,占70.81%。颈部肿块位于单侧102例,占55.13%,双侧20例,占15.68%,电子鼻咽镜及MRI检查鼻咽灶分布和咽旁间隙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双侧咽旁间隙受累比单侧咽旁间隙受累其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5。以颈部淋巴结的影像学分区为标准:Ⅰ-Ⅵ区和咽后区的转移率分别为2.4%、95.42%、51.15%、11.45%、19.84%、0%和75.57%。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灶分布与颈淋巴结转移率、大小及在颈部分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鼻咽镜检查及MRI在鼻咽癌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原发灶部位、体征与鼻咽、颅底CT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1993年12月至199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鼻咽癌之临床表现及鼻咽、颅底CT扫描。结果: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率为87.3%(96/110),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7.3%。原发灶位于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移为52.9%(18/34),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35.4%(12/34);原发灶位于顶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移为48.4%(17/35),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40.0%(14/35)。鼻咽癌除了直接向各壁和周围邻近组织发展蔓延外,咽旁间隙受侵和颈淋巴结转移有直接关系。鼻咽癌原发灶部位与颈淋巴结转移亦有关。本组资料还说明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的侧别对颈深上淋巴结转移和前后组颅神经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起病多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常见症状包括鼻咽局部症状和颅神经损害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略,临床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常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了解鼻咽癌容易转移的部位在临床上极为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鼻咽癌远处转移灶出现之前先有颈淋巴结的转移,由颈深上组至颈深下组淋巴结,然后再到达锁骨上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探讨鼻咽癌原发灶部位,体征与鼻咽、颅底CT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1993年12月1995年10月院收的110例例鼻咽癌之临床表现及鼻咽,颅底CT扫描。结果: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率为87.3%,颈淋巴转移率为77.3%。原发灶位于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变为52.9%,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35.4%;原发灶位于顶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移为48.4%,双侧颈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仅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症状,鼻咽部检查正常的早期隐性鼻咽癌的诊断,还比较困难。据统计,鼻咽癌大多数属于鳞癌,主要是浸润粘膜下层。早期鼻咽部粘膜表面可能无异常改变。鼻咽部随机取样活检,如果钳夹的组织深度不够,病理学报告也可能是正常。这种病人多以颈部出现不明肿物就诊。本文作者通过对2例仅在颈部发现不明原因的肿物,其它无任何症状,头颈部检查包括鼻咽部活检均为阴性患者的病理学研究,提出使用原位杂交法,在颈部淋巴结切片中,检测EB病毒,可以帮助  相似文献   

17.
梭形细胞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误诊为颈淋巴结结核一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强,国桂松患者男,38岁。因发现颈左肿物15天于1992年1月到当地医院就诊。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报告为颈左淋巴结结核。遂服抗痨药治疗,肿块不见缩小,反而有所增大。同年10...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79.37% ,但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远地转移少见 ,我们于 1996年初至 1996年底收治 2例鼻咽癌患者均以右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 ,继而进一步检查鼻咽部后确诊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且分别于放射治疗前后 ,同时发生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经病理证实。例 1:男性 ,40岁 ,农民 ,发现右颈部巨大包块 2月 ,伴有气短半月来我院就诊 ,查体发现右颈部有 10 cm× 8cm× 8cm肿物 ,质硬、固定。左颈部未见异常。双侧腹股沟可及数枚大小不等之肿大淋巴结 ,大者约 3cm× 3cm× 2 cm ,小者约0 .5 cm× 1cm ,间接鼻咽镜检查见 ,张口受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放疗后残留的影响因素,指导鼻咽癌治疗计划制定,减少颈淋巴结残留。方法:选取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260例,其中放疗后有颈部淋巴结残留100例,研究颈转移淋巴结大小等24个因素与放疗后淋巴结残留的关系,应用SPSS13.0进行χ2检验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部位、个数、大小、活动度,T分期,N分期,化疗,鼻咽部剂量,淋巴结剂量,合并症,WBC下降,HGB下降,颈皮肤反应,粘膜反应,消化道反应,热疗16个因素与颈淋巴结残留有关。多因素研究发现淋巴结部位、大小、活动度,T分期,化疗,淋巴结剂量,消化道反应,颈皮肤反应8个因素为颈转移淋巴结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充分考虑淋巴结部位、大小等因素,合理制定鼻咽癌治疗方案,可减少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残留。  相似文献   

20.
脾脏原发性肿瘤少见 ,转移癌罕见。我们收治鼻咽癌脾转移 1例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男性 ,5 1岁。因上颈部双侧肿块 1年于 1998年 11月 3日住院治疗 ,经鼻咽部CT及鼻咽活检等检查 ,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Ⅲ期。 11月 6日开始放疗及化疗 ,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 ,40Gy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