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哺乳对骨量及钙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未哺乳及哺乳不同时间的60例产后妇女,于产后3天及3、6、12个月,测量腰椎骨密度,同时测定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尿钙排泄率。结果 哺乳导致腰椎骨密度降低(P<0.01),并与哺乳时间有关。碱性磷酸酶在孕晚期增高(P<0.01),血钙及尿钙排泄率无变化。结论 哺乳排钙增加时主要动用了骨钙,而维持了血钙稳定。指导哺乳妇女掌握合理的哺乳时间和合理补钙,以减少骨丢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尿钠钾钙与骨矿物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尿钠、钾、钙与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105 名大学生,用骨密度仪测定左前臂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同时收集4 小时尿液,测定尿 Na、 K、 Ca 含量。结果 尿钙与尿钠为显著性正相关( P< 0.01),而尿钙与尿钾为负相关,但未出现显著性( P> 0.05),说明尿钙排出可能与膳食中的食盐消耗有关系。尿钙与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为负相关( P< 0.01),但尿钠、尿钾与骨密度未呈现显著性的负相关,可能与本人群膳食差异较小有关。结论 膳食的钠可能影响钙代谢,从而可能影响骨骼的矿物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孕期不同钙摄入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将 36名 24~31岁、第 1胎孕 18w的健康自愿者随机分 为3组,以膳食指导和干预控制钙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并对新生儿体格及胎盘钙、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显 示:钙实际摄入量符合研究需要;脐血的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值各组均明显高于母血,与母血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1),I组胎盘钙含量明显低于Ⅱ、Ⅲ组,且与钙摄入量呈正相关(r=0.69,P<0.01);新生儿身长第Ⅱ、Ⅲ组稍偏长,但 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危评分第Ⅱ、Ⅲ组与第Ⅰ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钙摄入量与高危评分呈正相关(r =0.68,P<0.01)。脐血的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值说明孕母在较低钙摄入的情况下,仍能使钙通过胎盘以较高浓度集于 脐血之中,以便向胎儿转运,似表明了胎盘的主动转运功能。脐血碱性磷酸酶传统膳食组明显高于钙剂干预组,可能与母 血碱胜磷酸酶较高有关,但也不能排除其对胎儿骨代谢的影响。低钙摄入对胎儿和新生儿体格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仅 增加孕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乳酸钙防治实验性骨质疏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月龄雌性Wistar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一个月后,每天灌胃给予乳酸钙连续三个月。结果发现,与手术对照组相比,乳酸钙中剂量[250mg/(kg.d)]能明显增强大鼠股骨骨密度(p<0.05),低剂量[125mg/(kg.d)]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高[750mg/(kg.d)]、中、低剂量均明显增加血清钙的含量(P<0.01),明显降低24小时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P<0.05),中、高剂量能明显增加24小时尿钙/肌酐比值(P<0.05)、股骨灰分重及灰分与干重的百分比,而对股骨湿重、干重、体积及血清骨钙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乳酸钙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其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理主要与适当增高体内钙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氟环境对骨代谢及钙、镁、锌、铜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长期接触氟化物对骨代谢及钙、镁、锌、铜元素的影响,对某铝厂电解车间35例工人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钙、镁元素及铜、锌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同厂37例非暴露氟化物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血清骨钙素、钙、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P<0.01)。提示长期氟暴露可能影响骨形成过程。但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铜、锌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值均大于0.05)。  相似文献   

6.
孕期不同钙摄入量对孕产妇骨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玲  苏宜香 《营养学报》1999,21(3):274-279
目的: 探讨我国传统膳食所致低钙摄入对母体骨健康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经膳食指导和干预,使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摄入一致,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怀孕18 周的36 名健康妇女分为传统膳食组、膳食钙干预组和膳食加钙剂联合干预组,从孕20 周至产后45 天进行干预和追踪研究。结果: 孕妇和新生儿体格指标三组间无差异( P> 0 .05) ,但传统膳食组高危评分明显低于其它组,差异显著( P< 0 .05) ,钙摄入量与高危评分、妊娠和分娩时血压、妊娠浮肿正相关( r> 0 .57 , P< 0 .01) ,各组对象产后45 天腰椎骨密度以传统膳食组最差,组间差异显著( P< 0 .05) ,与同龄非孕妇女的骨密度峰值相比,传统膳食仅能维持在(85 .1 ±6 .61) % 。结论: 我国传统膳食所致的低钙摄入状况对孕妇胎儿的一般体格无不良影响,但增加孕产期的危险因素,尤其增加妊高征的发病机会和分娩时血压,并影响孕妇骨健康。  相似文献   

7.
钙与鸡冠花提取物对氟中毒大鼠骨密度及尿锌、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鸡冠花提取物与钙对氟中毒大鼠尿锌、铜及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选用SD 大鼠40 只,雄性。随机分为5 组,1 组为正常对照,喂基础饲料及自来水;其余各级喂基础饲料及高氟水:除2 组外,3 组、4 组、5 组分别补加鸡冠花提取物、高钙加鸡冠花提取物。实验8w 后,测骨密度、血MDA、测血锌、铜及24h 尿钙、锌、铜、氟及尿肌酐含量。结果:高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MDA、尿锌、尿钙增加,血清铜增加、铜/ 锌比值增大(P< 0.05 或P< 0.01) ,高钙组尿钙高于对照组(P< 0.05) ,各实验组尿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 ,高氟组体重、BMC及BMD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高钙加鸡冠花组(P<0.05 或P< 0.01) ,各预防组体重、BMC及BMD 与正常对照组接近(P> 0.05) 。结果提示饮食高氟可影响大鼠骨密度及矿物质代谢,补钙、补鸡冠花提取物可减少高氟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孕期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表方式调查问卷,入院待产后取空腹血和晨尿,测定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产后3d内测骨密度。分娩时,留取新生儿脐血2m1,在24h以内分离血清测血钙值。根据孕期补钙及喝牛奶情况分为2组:孕20周以后补钙(元素钙〉500mg/d)及喝牛奶(〉250ml/d)持续16周以上的产妇为A组(59例);未有效补钙及喝牛奶的产妇为B组(58例)。结果初产年龄与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A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高于B组(t=2.08,P〈0.05),B组产妇血ALP、尿Ca/Cr高于A组的产妇(t=2.18,2.17,P〈0.05)。孕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与相应新生儿脐血钙值无相关性(r=-0.69,P〉0.05)。结论孕期容易发生骨量减少,有效补钙可以防治孕期骨质疏松.降低骨转换率。孕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与新生儿脐血钙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9.
孕期不同钙摄入量对孕产妇钙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邱玲  苏宜香 《营养学报》2000,22(1):27-30
目的 研究孕期不同钙摄入量对孕产妇钙代谢的影响。方法  36名孕妇通过膳食指导和监测按钙摄入量水平随机分为传统膳食组、膳食钙干预组和膳食加钙剂联合干预组 ,对孕产期有关钙代谢指标、骨钙素及产后 45天骨密度监测。结果 血清钙磷各期各组间无差异 ( P>0 .0 5) ,随孕期进展钙吸收率、钙贮留量、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羟脯氨酸增加 ,孕末期达高峰 ,产后下降 ;骨钙素也增加 ,产后仍增加 ;粪钙和尿钙降低 ,产后粪钙略增加而尿钙明显降低。母体腰椎骨密度组间差异显蓍 ( P<0 .0 1 )。钙摄入量与尿钙、钙贮留量和骨钙素呈正相关 ( r>0 .53,P<0 .0 1 ) ,与钙吸收率呈负相关 ( r=- 0 .51 ,P<0 .0 1 )。结论 我国传统膳食导致孕期低钙摄入情况下 ,母体虽可通过降低尿钙和粪钙的排泄 ,增加肠道钙吸收率和骨钙动员等调节 ,维持胎儿钙需要和自身血钙稳定 ,产生对摄入低钙的适应 ,但这种适应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较高钙贮留来满足妊娠期钙需要 ,对自身骨健康和代谢有一定影响 ,因此孕期应强调富钙食物、钙剂和 V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水解牡蛎钙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水解牡蛎钙的生物利用率,作者以含钙量相等(45mg/d)的水解牡蛎钙、碳酸钙、氯化钙喂饲缺钙动物模型大鼠4周,采用原子吸收法和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了大鼠的血钙、尿钙、粪钙和骨钙,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表明,水解牡蛎钙组大鼠的钙吸收率和存留率分别为67.3%±16.7%和64.6%±17.5%,股骨骨钙含量为131.2±1.48mg/g,股骨骨密度(BMC/BW)为0.318±0.034g/cm2,均显著高于碳酸钙对照组。三组大鼠的血钙含量、体重增重和摄食量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水解牡蛎钙比常用钙剂碳酸钙更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病程长短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其病程分为三组,I组:病程〈5年,18例;Ⅱ组:病程5~10年,22例;Ⅲ组:病程〉10年,28例,并随机选择与糖尿病组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18例。采用生化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总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尿钙、尿磷等,应用DPX~L型双能X线法测定腰椎、股骨颈和全身的骨密度。结果不同病程长短的3组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比例相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较对照组骨密度降低(RO.05);Ⅲ组腰椎、股骨颈及全身的骨密度较对照组减低(P〈0.05);I组股骨颈及全身的骨密度均高于Ⅲ组(P〈0.05)。I组、Ⅱ组血钙明显高于Ⅲ组(P〈0.05),而I组与Ⅱ组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大于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方法,对接触煤尘,矽尘工人及尘肺病人血液中性粒细胞(PMN)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物酶(POX)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煤尘和矽尘均可致血液中性粒细胞的AKP升高(P〈0.01)POX降低(P〈0.01),接触煤尘和矽尘工龄与AKP和POX的相关分析表明,接尘工龄与AKP和POX呈负相关关系(煤尘r=-0.3774,r=-0.2699,矽尘r=-0.2401,r=-0.2272  相似文献   

13.
孕期钙摄入量对孕产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孕期不同钙摄入量对产妇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35 名24 ~31 岁、孕18周第1 胎的健康妇女从孕20 周至产后45 天进行追踪研究, 以营养软件指导膳食,在热能和其他营养素摄入基本一致下,按钙摄入量分为Ⅰ、Ⅱ、Ⅲ组,钙摄入量分别为(550 ±150) mg/d 、(900 ±150) mg/d 、(1 500 ±150) mg/d ,产后45 天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结果 Ⅰ组多项部位骨密度值明显低于Ⅱ和Ⅲ组;与同年龄组健康妇女腰椎骨密度峰值相比,Ⅰ组仅能维持在(85 .14±6 .61) % ,并出现个例腰椎骨骨质疏松;Ⅱ组可达(90 .74 ±6 .53) % ,Ⅲ组则达(100 .44 ±5 .19) % 。全身多部位骨密度与其均数相关极为显著,其中第3 腰椎相关性最好;钙摄入量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孕期钙摄入量为(30 .68 ±3 .56) mmol/d ,即(1 274 .6 ±147) mg/d 时,母体经妊娠分娩及短期哺乳仍能维持良好的骨密度,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意义。采用骨密度来反映孕产妇钙营养状况时,以腰椎代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臭氧对大鼠和小鼠血液中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低浓度臭氧(O3)对大鼠血液中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AKP和ACP较敏感,在0.20mg/m^3时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对大鼠和小鼠血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PK)进行了比较,发现CPK呈双相性变化,0.05~0.10mg/m^3可使该酶活性升高,0.10~0.20mg/m^  相似文献   

15.
切除雌鼠双侧卵巢造成快速骨丢失,复制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以饲料添加方式补充维生素K(90mg/kg) 和钙(5g/kg) 。实验期6 个月,通过测定尿钙、尿羟脯氨酸、血清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生化指标观察单纯补充维生素K、钙及两者联合作用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补充Vk 可减少尿钙、尿羟脯氨酸排泄,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提高血清骨钙素及其羧化水平,表明维生素K 能抑制骨分解代谢,促进骨形成代谢,并且与钙的联合作用效果优于单纯补充维生素K 或钙。本实验结果提示:绝经后妇女作为骨质疏松危险人群,应注意膳食维生素K 与钙的摄入。大剂量的维生素K 有可能被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16.
应用环境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核素水平不同的两区妇女妊娠结局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高放射性饮水区与对照区妇女妊娠结局正常率分别为900.20‰,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死胎死产率分别为25.28‰,15.66‰,早产率分别为25.95‰,20.36‰。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而高放射饮水区自然流产率(16.63‰)和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骨密度与骨代谢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产后3~7d妇女25例,对照组30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1~L4椎体及左髋部股骨颈、沃氏区、股骨粗隆的骨密度,测血钙(Ca)、尿钙/肌酐(Ca/Cr)比值、尿羟脯氨酸/肌酐(HY/Cr)比值,分别计算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产后早期妇女腰椎L1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2~L4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早期妇女血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钙/肌酐(Ca/Cr)比值与尿羟脯氨酸/肌酐(HY/Cr)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结论]产后早期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降低及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8.
张凤荣 《职业与健康》2000,16(8):104-105
为探讨产后出血(PPH)的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本文对1995~1996年的PPH病例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分娩产妇132例作对照。结果有84.85%的PPH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剖宫产和阴道助产PPH发生率分别为3.51%和2.85%,与自然分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PPH发生率为8.23%,与正常产妇的PPH率相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程度及并发症与血钙的关系。方法:60例均为住院患儿,男34例,女26例,于入院24 ̄48小时内股静脉采血进行血浆总钙测定,有并发症者与无并发症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窒息后血钙降低,室息愈重,血钙愈低,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差异显著(P〈0.005);窒息后并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肾脏损害,心肌损害,胃肠损害与无此并发症者比较血钙也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1、〈0.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补充钙、镁、锌、铜及维生素D对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和骨钙索的影响,以及改善骨症状的效果。方法依据人选和排除标准,在上海地区筛选出中老年妇女230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再分为未绝经与绝经组。干预组A:未绝经妇女75名;对照组A:未绝经妇女40名;干预组B:已绝经妇女78名;对照组B:已绝经妇女37名。干预组每日服用2片钙尔奇添佳片(每片含钙273.5mg、VitD1.62μg、镁99.7mg、锌3.08mg、铜0.51mg),干预6个月后再进一步分成低剂量亚组和高剂量亚组,每日服用2或3片钙尔奇添佳片,再干预6个月,总计干预12个月。所有入选者在研究前后各阶段检测腰椎骨密度(BMD)及血清骨钙素(BGP),并进行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和记录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骨密度:研究6个月后,干预组腰椎骨密度值较前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12个月后,未绝经干预组骨密度显著增加,未绝经对照组腰椎骨密度则呈显著性下降,但已绝经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研究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剂量干预亚组骨密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2)骨钙素:研究6及12个月后各组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干预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剂量干预亚组的血清骨钙素浓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3)骨症状:干预后能明显改善局部关节痛和腰背痛等骨症状。结论联合补充钙、镁、锌、铜及维生素D可明显增加未绝经妇女的骨密度和骨钙索,有效改善骨症状;并可明显改善已绝经妇女骨钙素及骨症状,但骨密度改善不明显。低剂量亚组与高剂量亚组的骨质疏松防治效果问无显著性差异。建议中老年妇女尽早补充与骨营养有关的营养素以防治骨质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