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细胞癌多学科诊疗临床思维方法的PBL教学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肝癌多学科诊疗纵向与横向思维特点,在博士研究生临床思维方法的训练中,引入了PBL教学模式,并针对肝癌诊断和治疗分别设计了6项问题,结合病例分析训练临床思维能力。该项PBL教学以肝癌诊疗相关问题为中心,通过横向与纵向思维相结合,完成临床诊疗思维过程的培训,体现出了临床思维具有灵活性、综合性和流畅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产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产科医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内科医生的严谨,慎重重要性,又有外科医生的开朗、直率、豪放性。临床思维是医生对就医者的诊断、治疗、康复、预后和预防等的思维过程,运用自己的医疗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就医者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医生的临床思维也可以是认为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认识的具体化,并由此指导医疗活动的思维过程。在平日的医疗实践中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临床医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中包括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结果表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儿科临床,用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文中以中医儿科学肺系咳喘病证教学为例,强调在中医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在疾病鉴别诊断、证候诊断、疾病传变、治疗等方面注重横向联系,探讨横向思维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同时简述传统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的弊端,提出突破传统纵向思维教学模式,以纵向思维为基础,注重横向思维,把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结合起来,是学好、教好中医儿科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英国医学杂志》2006,9(1):51-51
黄莛庭教授主编《外科临床思维》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05年10月出版发行。与一般的教科书和专著相比较,以外科临床思维程序作为全书的主线是本书的特点。首先从方法学上对临床思维做一全面概述,突出外科临床思维的特点,而后就外科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各种疾病现象、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所见、诊断和处理等等的思维过程予以详细阐述。本书编写的目的是试图帮助外科医生正确认识如何启动思维过程,从何处开始,按照什么程序,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308-1308
有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黄延庭教授主编的《外科临床思维》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5年10月出版发行。《外科临床思维》一书与一般的教科书和专著相比有其特点,该书以外科临床思维程序作为全书的主线。首先从方法学上对临床思维作了全面概述,突出外科临床思维的特点,而后就外科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各种疾病现象、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所见、诊断和处理等等的思维过程予以详细阐述。本书编写的目的是试图帮助外科医生正确认识如何启动思维过程,从何处开始,按照什么程序,沿着什么途径使思维得以逐步深入,并尽可能避免失误,最终达到使病人得到正确诊断和完善治疗的目的,也就是外科医生在面对日常复杂的临床事务当中,知道应该想什么?怎么想?  相似文献   

7.
浅谈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临床思维具有系统性和模糊性双重特征。诊断思维方法有排除法及演绎推理法,是纵向思维和横行思维交错进行的,体现于待诊、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的医疗过程中。医学诊断包括假设性诊断、鉴别诊断及证实诊断三个步骤,其中在证实诊断时,应考虑诊断的适用性、相符性、首要性、简洁性、预测性。医学生应掌握逻辑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西北医学教育》2019,(5):912-915
临床医生的思维能力是诊治疾病的基础,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实习阶段医学生至关重要,也是医学实践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利用思维导图和具体病例进行纵向及横向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发热待查疾病,构建发热待查疾病尤其是伴有肝损伤疾病立体思维图谱,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及疾病的精准诊断,培养高素质医学生。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实习阶段临床思维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疾病诊治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临床思维,诊治措施的采用是思维结果决定的。临床思维是应用医学知识、唯物辩证法原理等,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为目的,遵循科学的方法、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工作方法。临床思维方法的领会是医学生实习阶段必备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断过程也是取象比类的象思维过程。了解辨证论治的象思维特性,有助于掌握中医诊断的整体动态的思维模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32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CT、MRI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随着多层的三维应用。CT对肿瘤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增强扫捕均可反映血管瘤病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诊断均有重要作用,强化特点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提供三维模拟路径。  相似文献   

12.
心内科是内科系统中最复杂的学科,具有病种繁多、病因复杂、诊治手段进展快、专业性强等特点,医学生临床操作难度大。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提高医学生心内科临床实践能力。新型医疗条件下,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全面促进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化。  相似文献   

13.
张越博  盛晓滨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11-812
腹腔镜治疗是近年来妇科临床运用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虽然它改变了医生的思维观念和操作技巧,改变了传统的手术入路,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因为这种技术减低了触觉的反馈和对深度的感性认识,有许多重要的解剖结构是不可能直接看到的,所以对其危险性必须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脓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38例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脓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术前确诊18例,术前诊断率为47.4%。子宫次全切加双侧附件切除8例,子宫次全切加双侧输卵管病灶切除6例,单纯输卵管病灶切除24例。结论: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脓临床表现多样化,需详细询问病史、查体、结合B超提高诊断准确率,腹腔镜检查是确诊的一个有效方法。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决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培养问题日益突出。临床能力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临床能力不是单一的动手能力,它包括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对其进行临床技能的培养,临床科室应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充足的临床病例,大量的实践操作,规范临床治疗标准,提高诊疗水平;其次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科室应配备具备教师素质的临床医师指导研究生从事医疗实践,让学生接触疑难病例,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第三要培养学生横向思维、开拓创新意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发挥人际智能优势,激发学生潜在的能量,获得教学上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在临床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从血尿病因分析出发培养实习医师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结果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是提高实习医师临床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杨刚  刘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54-2856
目的:评价螺旋CT常规扫描结合薄层靶扫描及矢状位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与CT诊断对比。结果:110例手术后诊断与术前CT诊断相符合,占73%;40例术前CT诊断与手术后结果不符合,占27%。结论: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破裂有诊断价值,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对Casfleman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近半年来收治的2例Casdeman病患者诊治方面的信息和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后组织病理学报告均为透明血管型Casdeman病,在临床分类上均属于局限型。结论:Casd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术前CT检查对诊断本病有一定帮助,组织病理学检查或淋巴结活检有益于早期诊断,最佳的治疗效果基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临床分类。  相似文献   

19.
"平腕立指针刺手法"是本人从事针刺手法研究和临床医疗的经验总结。本文介绍该手法的操作技术及特点,并观察"平腕立指针刺手法"对健康成人痛阈的影响,结论认为平腕立指针刺手法能够显著提高痛阈,具有显著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0.
A case of combine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e- traction syndrome is reported. The clinical features, etiology and treatment are briefly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