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便携式输液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野外医疗救治及家庭病房输液的需要 ,结合工作实践 ,设计出一种便携式输液架 ,见图 1。图 1 便携式输液架1 特点1.1 携带方便 特别适用于野外医疗救治、家庭病房输液时使用。1.2 收藏容易 折叠后仅有 0 .45 m,闲置时可轻松放入普通急救箱、床头柜、大抽屉等处 ,不占空间。1.3 功能灵巧 高度任意调节 ,操作简便。1.4 设计独特 ,式样美观 ,制作成本低 ,实用性强。2 材料选用与制作方法2 .1 主杆 1 采用 Φ2 2 m m不锈钢管 ,长度为 40 cm。上端固定一根经加工长度为 3 cm的套管 ,其外侧带锥度 ,内侧为长 2 cm、直径 Φ2 2 m …  相似文献   

2.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采用小儿四肢静脉输液。由于小儿大多数治疗时不合作,静脉穿刺难度大。护理人员少,陪护限制等原因,容易出现输液液体外渗,输液终止的情况,影响了治疗,造成患儿多次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小儿四肢静脉输液时的简易固定法,即为手或足的约束法中的一种新方法,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许多方便,从而为患儿减少不必要的痛苦。1制作材料及方法现采用装药长方形、扁平纸盒,长约10~15cm,宽约4~6cm,高约1~2cm左右的小药盒,静脉穿刺成功后,先将针头按常规固定,将患儿小手或小脚平行放于纸盒上取患儿舒适…  相似文献   

3.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1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性操作 ,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 ,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本科住院患儿 486例近 5 70 0次静脉输液中 ,有 112例 12 2例次发生了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 ,其中同一患儿出现此种现象 2次或 2次以上者有 10例 ,其操作者都是具有5a以上护龄的护士。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1 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判断操作者按正规程序进行操作 ,穿刺中操作者感觉头皮针已刺入静脉 ,且在血管内滑…  相似文献   

4.
戴国红 《护理研究》2006,20(30):2732-2732
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2周岁及以下的患儿由于各种原因需在手或脚上进行输液,但由于患儿手脚又小又滑又好动,配合能力差,穿刺时往往因握不住患儿手脚而导致穿刺失败。为了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近几年来,我科护士对2周岁以下的患儿进行手或脚穿刺时,采用毛巾包裹法进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且此方法简单易行。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与常规操作方法相同,在穿刺前取一临床使用的30.0cm×30.0cm干净的擦手毛巾,在进针点下方1.5cm~2.0cm处,向下包裹脚或手1圈,左手握着包裹处,然后进行穿刺,成功后常规固定穿刺处,取下毛巾再用夹板固定(留置针用弹…  相似文献   

5.
自制小夹板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但小儿胆怯、好动、不配合 ,输液部位多在腕关节或踝关节附近选取手背、足背浅静脉网中任意一条分支[1] 。常使输液不畅通 ,由于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痛苦 ,以往有人曾用纸板、压舌板或棉杆代替夹板使用 ,因这些东西不灵活 ,不能因关节的位置改变而变形 ,对四肢活动不利 ,甚至导致四肢循环障碍。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我科采用自制的小夹板做患儿四肢输液的固定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废纸盒、纱布或白棉布、胶布、直径 0 .1cm…  相似文献   

6.
分离头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 ,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 ,为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近年来 ,我科在护理工作中做了大量临床实践研究 ,采用分离头皮针连接注射器行静脉穿刺收到满意效果 ,现将 40 0例患儿临床实践研究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 ,自 2 0 0 1- 0 8~ 2 0 0 2 - 10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共 40 0例 ,其中男 2 6 0例 ,女 140例 ,年龄2月龄~ 2岁以内 ,平均年龄 1岁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 0例进行观察。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应用的输液架多需使用网袋进行输液.输液网袋的重复应用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细菌生长更多.现介绍一种免用网袋的弹簧夹式输液架.1制作方法用130mm×8mm×1.5mm的不锈钢片,50mm×1.5mm的弹簧钢丝制成弹簧夹子,焊接在输液架上端,用直径5mm的钢筋作成直径5cm的“C”形圈,圈上焊一lcm高的铁片做挂勾用,用做挂一次性输血袋或别排气管.将“C”形圈焊接在夹子下方8cm臀杆长7.5cm处.(详见附图)2使用方法将输液针头插入瓶塞后,轻捏瓶夹使其张开,并将瓶身夹住,或直接将瓶由夹子侧隙推入夹子内,并使瓶颈坐在“C”形圈上.  相似文献   

8.
对于不合作的小儿手、足背静脉输液常需用夹板固定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先进行静脉穿刺再固定 ,我们发现这种方法进行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很低 ,于是创新了先用夹板固定好手或足后再穿刺输液的方法 ,显著提高了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 ,减轻了患儿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痛苦。1 研究对象选择不能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年龄在 3岁以下 ,进行劝慰解释亦不能配合的患儿 ,各选择 5 0例分别用新旧两种方法进行对比。2 研究方法2 .1 新法固定组 首先选择合适的静脉 ,然后用长短软硬适中的夹板用胶布固定于穿刺部位对侧两端 3cm以上 ,保证能够充分暴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浅静脉穿刺时回血的方法。方法将1 687例浅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4例,对照组843例。观察组采取降低输液架高度(距床面30 cm),对照组输液架距床高度为60 cm,观察两组穿刺时静脉回血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回血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降低输液架高度可提高输液时静脉穿刺回率,此法简便,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手背部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给儿科 1.5~ 6岁患儿进行手背和腕关节的静脉输液时 ,经常遇到静脉穿刺成功而因固定失误导致针头滑行而不得不重新穿刺的情况。为此 ,我们对患儿手部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 ,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方法。先把硬纸板插入患儿手腕关节上 6 .6cm处 ,再用长胶布把患儿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固定在硬纸板下端 (稍紧些 ) ,接着用止血胶带直接把硬纸板和患儿的手臂捆扎好 ,挑选血管后进行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柄 ,再用胶布固定上端手臂和硬纸板。2 优点。固定较牢固 ,减少了穿刺成功而因固定失误导致重新穿刺的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输液加温器对预防输注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兰州总医院关节微创外科需输注七叶皂甙钠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注;观察组患者在输注中应用输液加温器将管道加温至38℃,观察两组患者穿刺部位疼痛情况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输注七叶皂甙钠过程中应用输液加温器加温可有效缓解穿刺部位疼痛情况并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Gastroenterology practices looking to diversify their services may want to consider infusion therapies as an opportunity to provide a valuable service to patients and create an additional revenue stream. Although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may benefit from such infusions as crystalloid fluids for rehydration or ir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s currently the only infusion therapy likely to be of economic benefit to the practice.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on the infusion of biologic agents, and it is assumed that such therapies will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or many yea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输液工作中安全管理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将我院内分泌科2019年1—3月收治的418例输液患者按收治时间段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1月1日—2月15日收治的210例患者,观察组为2月16日—3月31日收治的208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人工输液监管方式,观察组实施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比较2组的输液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输液风险发生率(除静脉炎外),输液异常平均响铃次数和护士处理输液异常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引发护患输液纠纷发生情况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观察组中全闭环输液监测器系统报警准确率为98.7%,器械故障发生率为1.0%。结论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输液应用中效果显著,能促进病房输液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