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CSII强化治疗后的2型精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疗效及剂量比较。方法120例经CSII强化治疗达标(FBG〈7mmol/L,2hBG〈1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诺和锐30组(60例),B组:诺和灵30R组【对照组,60例)。观察患者日胰岛素总量、血糖控制情况、体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PBG2h均调整至正常范围,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皮疹、发热、瘙痒、肝功损害情况。但A组24小时血糖控制更稳定,日胰岛素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和其他不良事件: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诺和灵30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什记录。结论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能更有效怏速降低血糖,有良好的安全件及依从性。且诺和锐30组剂量明显少于诺和灵30R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在合并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合并感染的T2DM患者,CSII组和MDI组各32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单位体重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治疗日平均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治疗平均日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位体重胰岛素用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诺和锐+甘精胰岛素多点注射在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治疗有着与胰岛素泵相似的治疗优点,且费用较低,使用方便,可作为胰岛素泵替代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甘舒霖40R、诺和锐30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T2MD)患者的控糖效果,分析二者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方法 选取自2018年1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收治的80例老年T2M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诺和锐30治疗,B组给予甘舒霖40R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糖及胰岛素[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FPG、2 h PBG、HbA1c水平,以及TG、LDL-C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采用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治疗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方法 179例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57例,2周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63例)与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59例)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果糖胺(FMN)水平变化,以及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1)3组血糖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治疗后血糖除C组凌晨3:00高于其他两组外(P<0.05),其他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2)3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治疗2周前后果糖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组严重低血糖、轻度有症状低血糖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无症状低血糖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30及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均可满意地降低各时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或果糖胺.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泵组最大,甘精胰岛素组最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优泌乐25和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DM)的疗效。方法 80例口服药失效的2型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25,观察12周。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泌乐25能更加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实现血糖的"全面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6.
阿卡波糖与混合胰岛素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混合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与午餐加服阿卡波糖对午餐后2 h血糖及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54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采用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和治疗组(采用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与午餐加服阿卡波糖治疗,查分组时及8周后的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周时,治疗组的午餐及晚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脂两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午餐加服阿卡波糖,可改善诺和灵30R对午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例,给予诺和灵N皮下注射与瑞易宁口服;试验组30例,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与瑞易宁口服,疗程12周。结果12周后,40例患者HbAlc和空腹血糖达标水平分别为〈7.5%和≤6.7mmol/L,2组间HbAlc、空腹血糖和HbAlc+空腹血糖的达标率无差异(P〉0.05),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受试者例数相当,无严重低血糖事件,BMI平均增加0.43和0.66,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静息心率无明显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分别与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应用疗效相当,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每天21:3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三餐时第一口饭嚼服阿卡波糖;对照组每天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4周,两组FBG、2hPBG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1治疗方案)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入选的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门冬胰岛素30餐前皮下注射(2±1治疗方案)控制血糖2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PC)、HBA1c和餐后2 h血糖(2 hPG)、餐后2 h C肽(2 h CP)、体重指数(BMI),并观察低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PC、2hP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体重指数较前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仅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低血糖,治疗26周结束时,采用1 d 1次(早餐前或晚餐前)或1 d 2次(早晚餐前)或1 d 2次(三餐前)的各患者构成比分别为17.4%、58.7%、23.9%。结论: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1治疗方案)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控制血糖和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大于70岁、病程大于5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20例,甘精胰岛素每晚皮下注射1次,联合那格列奈餐前5分钟口服;B组:预混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70/30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A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B组(P〈0.01),A组1例轻微低血糖,B组调整过程中出现8例低血糖。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空腹血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01~2010-01收治的T2DM患者54例按空腹血糖浓度分为1组28例(FPG〈10.0mmol/L)、2组12例(10.0mmol/L≤FPG〈13.0mmol/L),3组14例(FPG≥13.0mmol/L)。结果:FINS、2h-INS均为1组〉2组〉3组。其中FINS除1组与2组差异有显著性外(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h-INS3组组差异显著(P〈0.01)。HBCI在T2DM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空腹血糖浓度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释放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不同空腹血糖浓度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空腹血糖升高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在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依存性。方法 50例初发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进行为期12周临床观察,分别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12周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相比,餐后2h血糖(2hF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相比,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那格列奈(120mg,3次/日)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与阿卡波糖(50mg,3~4次/日)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2hFPG)、HbA1c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依存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生化指标的特征。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住院44例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绝经后)的骨代谢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糖尿病1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下)及糖尿病2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含10年);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分为糖尿病3组(HbA1c〈8%)及糖尿病4组(HbA1c≥8%)。同时选取我院5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糖尿病组25-羟维生素D3、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CP一5b)N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fP〈O.05)。②糖尿病2组患者血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fPINP)、PICP和eGFR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1组患者(P〈0.051,而TrACP-5b水平高于糖尿病1组,雌二醇(estradiol,E)、25-羟维生素D,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糖尿病3组血PINP、PICP和eGFR明显高于糖尿病4组,TrACP-5b低于糖尿病4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HbAlc和eGFR与PINP、PICP和TrACP-5b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3),而雌二醇与PINP、PICP、25-羟维生素D3、TrACP-5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降低,而骨吸收增加,肾脏出现较重的损害,这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形成减弱、骨质破坏增加。②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的骨质形成速率减慢,骨吸收增加,肾脏损害加重。③血糖控制不佳会对骨的形成及骨质的吸收产生影响,而肾脏损害亦是加重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因而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03例(T2DM组),非糖尿病患者41例为对照组(NDM组)。测定两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胆固醇(LDL—C),并对T2DM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组患者的IMT、AASI、FPG、HCY及hs—CRP与NMD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lc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糖尿病病程、FPG、HbAlc、SBP、PP、TC、LDL-C、HCY、hs—CRP等呈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lc、PP、HCY、hs—CRP等有独立的相关关系(偏回归系数r分别为0.413、0.362、0.279、0.301、0.322,均为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lc、PP、HCY、hs—CRP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全身系统动脉硬化的关联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5例,收缩心功能正常组(A组LVEF≥50%)45例,心功能不全组(B组LVEF<50%)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量左室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左室壁相对厚度及心肌耗氧参数。测量静息状态下左侧肱动脉压。计算有效动脉弹性(Ea)=左室收缩末压/每搏输出量,其中左室收缩末压=0.9×肱动脉收缩压。1周后随机选取15例行Ea重复试验。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筛选Ea的独立关联指标。结果糖尿病B组患者较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心肌氧耗参数心率血压二重乘积增高(P<0.01)。糖尿病A组的左室收缩末压和RPP与糖尿病B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相对厚度和Ea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血分数在糖尿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糖尿病A组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以Ea为应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有:心率血压二次乘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室壁相对厚度和射血分数,其标准回归系数(及回归系数)分别为0.13(0.11)、-0.17(-0.89)、-0.29(-0.19)、0.24(4.78)和0.48(0.06)。Ea重复性测量组内比较具有高的一致性(r=0.96,P<0.001),平均差异(0.022±0.175)mmHg/ml。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心功能、心肌耗氧参数和生化指标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荣炜  姚媛  刘苔 《武警医学》2014,(5):491-493,496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影响.方法 2005-05-12选择门诊和住院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入组前均未诊治.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丹参组(33例).比较治疗期间UAER变化,并分析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等关系.结果 (1)第5年、7年时对照组患者血总胆固醇(T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低(P<0.05),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1DL-C)治疗5年后与治疗前比较降低明显(P<0.05).丹参组治疗7年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7年前后的空腹血糖(FPG)、HbA1c、血压及血脂水平同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UAER均逐渐增高,治疗5年、7年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7年后丹参组(22.31±3.14)mg/24 h增高低于对照组(25.81 ±3.83)mg/24 h.(3)治疗7年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33.3%)高于丹参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血糖水平人群脑PET图像,分析高血糖对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行全身PET/CT检查发现的血糖增高者236例,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两组:高血糖无糖尿病组131例和高血糖有糖尿病组105例;并以血糖增高者的平均年龄&#177;5岁为范围选择血糖正常对照组292例。测量所有受检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用Scenium软件进行图像归一化并勾画脑区,得到3组人群各脑区的SUV平均值(SUVmean)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血糖无糖尿病组与高血糖有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4,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4.742和3.244,P均〈0.05);比较3组的各脑区代谢发现,距状裂及周围皮层的代谢水平最高,而内侧颞叶、小脑的代谢水平较低;随着3组间血糖水平的升高,不同脑区SUVmean逐步降低,即:正常对照组〉高血糖无糖尿病组〉高血糖有糖尿病组。结论高血糖能降低大脑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有助于临床理解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临床入选305例研究对象,按照相关诊断标准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n=110)、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B组,n=6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c组,n=60)、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D组,n=70),比较分析各组的血脂水平。结果A组的TC、TG、LDL-C及Non-HDL-C水平均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而HDL-C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5);c组的TC、LDL-c及Non-HDL-C水平较B组明显升高,D组的TC、LDL-C及Non-HDL-C水平较c组和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TC、LDL-C及Non-HDL-C均是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而HDL-C是其重要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对138例T2DM患者和46例健康患者(对照组)的WBC、糖、脂肪代谢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T2DM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WB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WBC与年龄、病程、BMI、hs-CRP、HBA1C、LDL、HOMA-IR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WBC为因变量,仅有年龄、病程、BMI、hs-CRP、HBA1C、HOMA-IR、LDL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WBC的升高(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也可能成为T2DM的危险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