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成药百令胶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82例慢性3期和4期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百令胶囊治疗组(百令组,n=44),两组患者常规给予控制血压、治疗肾性贫血及降低毒素治疗,百令组在此基础上还给予百令胶囊口服(0.6 g,每日3次);于治疗6月后采用高分辨彩超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和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V),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ndothelin-1(ET-1)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及足背动脉的粥样斑块。结果在治疗6月时,百令组的EDV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EI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百令组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百令胶囊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对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与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高频超声观察55例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25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及3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右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内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两组病人较对照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1);MAU(+)较MAU(-)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下降(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是导致动脉硬化发生,加速动脉硬化进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姚智  杨艳秋  张芙荣  尚晓娜  李娜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10-1010,102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及其关系。方法:对89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颈动脉、股动脉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功能,并计算斑块发生率。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股动脉血流动力学在无管腔狭窄时无显著改变。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低。颈动脉斑块率17%,股动脉斑块率69%。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且早于血流动力学改变。股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高于颈动脉。  相似文献   

4.
蒲晓梅  牟建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173-2174
目的:探讨青年人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检测42例青年高血压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结果:青年高血压组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IMT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即有内皮功能紊乱;内皮功能损害的出现早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改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结果高血压病患者ED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01),而NEDD两组则无明显不同。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血压病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01及<0.05)。颈动脉IMT与肱动脉EDD呈负相关(r=-0.596,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24例OSAS患者分为单纯OSAS组11例及OSAS合并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组13例,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结果OSAS合并心血管病组的FMD,NID均低于单纯OSAS组及对照组(P<0·05);而单纯OSAS组的FMD,NID亦均低于对照组(P<0·05);OSAS合并心血管病组的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OSAS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OSAS患者存在内皮功能紊乱,OSAS合并心血管病者内皮功能紊乱更严重,同时伴IMT增厚及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白云机场老年人外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年龄及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中青年组30人、健康老人组42人、非健康老人组55人。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结果: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人组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尤以非健康老人组为甚,P均<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颈动脉斑块捡出率明显增高。结论:白云机场老年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较中青年人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96例,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糖尿病、脑血管病史20例老年人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了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超声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CHD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H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21例高血压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检测;结果:高血压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与(12.3±3.8)%,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早期受损,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粥样斑块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松龄血脉康治疗组和吲达帕胺治疗组各36例,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36)。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rouse积分及心脏超声.对血脉康组、吲达帕胺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1年后复查血压和心脏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脉康组和吲达帕胺组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内中膜增厚(P<0.05),并出现左室增厚。血脉康组和吲达帕胺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逆转左室肥厚方面作用相同(P>0.05),但血脉康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作用优于吲达帕胺组(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外,还能逆转心脏和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就诊和体检人员,包括正常人20例,空腹血糖受损28例,糖耐量异常40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32例。采集患者年龄、吸烟史、BMI等,并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ET-1、NO等指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IFG、IGT、IFG+IGT三组在年龄、BMI、DBP、FBG、PBG、FINS、TG的值均高于NGT组(P<0.05),IFG+IGT在年龄上高于IFG和IGT组(P<0.05)。②IFG、IGT、IFG+IGT三组的IMT、ET-1、NO值均高于NGT组(P<0.05),IGT与IFG相比E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组与IFG组相比ET-1、NO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生IGT以及IFG+IGT、年龄、性别、吸烟、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TC、TG、ET-1、NO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PBG、TG、ET-1、和吸烟。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戒烟、严格控制血脂、血糖对大血管病变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动脉(CCA)、股动脉(FA)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6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术前利用高频超声进行CCA、FA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CCA、FA的IMT增厚及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多支病变组显著(P<0.01);FA斑块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度(73.1%)高于CCA组(65.1%),CCA、FA两处均有粥样硬化斑块者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度更高。结论CCA和FA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CCA、FA超声检查对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薛莉  史铁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646-647,67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20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探讨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0%及30%,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05),从斑块类型的构成来看,脑梗死组软斑构成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扁平斑和硬斑构成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IMT显著增厚,FMD及NID显著减低(P〈0.05);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1=-0.523,P〈0.02;r2=-0.570,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微量清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aged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微量清蛋白尿(micro-albumin uria,MAU)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trelaxing function,EDF)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筛选老年EH患者64例,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清蛋白尿组(NAU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MAU组)。另设30例非EH老年人为对照组(N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4h尿清蛋白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其粥样斑块指数(plagueindex,PI)。结果:(1)与NC组EDF[(9.09±1.83)%]比较,NAU组[(6.31±1.14)%]及MAU组[(4.98%±1.35)%]均明显降低(均P<0.05),尤以MAU组明显。(2)MAU组颈总动脉IMT[(0.97±0.19)mm]及NAU组IMT[(0.86±0.10)mm]均较NC组IMT[(0.78±0.13)mm]增厚(均P<0.05),以MAU组增厚更为明显。(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高血压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和收缩压。结论:老年EH患者存在EDF受损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MAU的发生与EDF的降低及IMT的增厚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糖耐量减低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葡萄糖耐量试验将研究对象按其是否合并糖耐量异常分为两组即单纯高血压组(41例)和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49例),同时做彩超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PS)。根据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指数),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选取同龄30例正常血压者做为对照。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组的IMT、P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胰岛素抵抗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体质量指数(BMI)与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及发生斑块的关系。方法:对90例35~79岁T2DM病人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按BMI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质量组及肥胖组,对3组颈动脉进行检测,分析3组间BMI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数量的关系。结果:T2DM病人IMT厚度随BMI增加而增加,两者呈中度正相关(r=0.49,P<0.05)。正常体质量组、超质量组及肥胖组3组间IMT及斑块数量有显著性差异,以肥胖组最高(P<0.05);颈总动脉IMT厚度及斑块数量随BMI增加而增加;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肥胖组最高(P<0.05)。结论:T2DM病人BMI与IMT呈中度正相关,随BMI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增加,BMI是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农村务农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及其血脂水平特点。 方法 选择距离城市中心100公里外某农村,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当地35~70岁务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予以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5个不同糖代谢组别〔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异常(IGT)组、IFG+IGT组、糖尿病(DM)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同时检测血脂即总胆固醇(TC) 、血清甘油三脂(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结果 共调查成都农村35~70岁务农村民971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总患病率分别为12.8%和34.5%。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中最常见的类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TG者占45.9%,合并高LDL-c者占30.6%,合并低HDL-c者占9.9%。女性合并高TG者及合并高LDL-c者的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高LDL-c者占38.1%,合并高TG者占30.6%,合并高血压者占23.9%,合并低HDL-c者占7.6%。血LDL-c、TG水平在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逐渐增高。糖尿病患者高LDL-c、TG和低HDL-c水平与NG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前期IFG+IGT人群LDL-c、TG水平也高于NGT组。 结论 成都市农村务农人员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且合并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性反应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46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32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及形态。结果3组受试者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颈动脉IMT较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78.9%(60/76),以不稳定斑块发生例数较多(52.6%),B组以稳定斑块发生例数较多(71.7%);A组斑块以不规则型为主(69.1%),B组斑块以规则型为主(52.8%)。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有关,颈动脉硬化与hs-CRP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CXCL16浓度与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35名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n thickness,IMT)分为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根据斑块情况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根据斑块面积(carotid plaque area,CPA)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CXCL16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清CXCL16浓度与IMT增厚、不稳定斑块和高CPA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清CXCL16浓度是IMT增厚、不稳定斑块和高CP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P=0.003,P=0.005)。结论CXCL16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CXCL16浓度可能成为发现早期动脉硬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资料评估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04年6月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行75g OGTT试验诊断为NGT、IGR者人群病例资料,按照2003年ADA诊断标准定义糖代谢状态NGT、IFG1、IFG2、IGT、IFG/IGT,评估IFG切点下调对IGR各组分构成的影响,分析采用新切点划分的IGR各组分合并代谢异常及其他疾病的情况。结果按照1999年WHO和2003年ADA诊断标准不同糖代谢状态构成比分别为NGT组72.2%vs 64.4%、IFG组1.9%vs 9.7%、IGT组23.0%vs 17.3%、IFG/IGT组3.0%vs 8.6%。与NGT组相比,IFG1组合并高血压(36.1%vs 30.9%,P〈0.05)、血脂紊乱(46.2%vs 38.2%,P〈0.05)、微量白蛋白尿(13.3%vs 6.1%,P〈0.05)、心血管疾病(9.6%vs 6.0%,P〈0.05)比例均显著高于NGT组。结论与1999年WHO标准相比,采用2003年ADA标准扩大了IFG和IFG/IGT人群比例,5.6≤FPG〈6.1mmo1/L人群合并代谢紊乱及其他疾病比例较正常糖代谢人群已显著提高,从疾病早期防控角度,下调IFG切点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