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PFNA治疗41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6-2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 ~22周,平均14周.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内固定物断裂脱出、股骨干术后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发生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8,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7.52±10.83)mL,较对照组少(t=9.56,P<0.05);下地负重时间为(33.52±3.28)d,较对照组长(t=10.31,P<0.0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44%比91.67%)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比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1,1.69,均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在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观察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并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髋功能.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45~10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100~350 ml,平均150 ml;术后随访10 ~24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未发现并发症;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依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抗旋转髓内钉(PFNA)组、动力髋内钉(DHS)组和解剖型锁定钢板(LCP)组,每组90例.比较三组治疗过程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渗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比较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PFNA组切口长度与DHS组比较(t=11.248,P=0.000)、与LCP组比较(t=12.37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手术时间与DHS组比较(t=15.048,P=0.000)、与LCP组比较(t=12.822,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术中出血量与DHS组比较(t=5.803,P=0.000)、与LCP组比较(t=10.879,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90例)、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9/90例)、LC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12/90例),三组比较,PFNA组较低(x2=5.268,P=0.026);PFNA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与DHS组比较(t=10.217,P=0.000)、与LCP组比较(t=4.53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患者逐渐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若非手术治疗则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有的可危及生命.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病死率、减少髋内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除非患者有绝对手术禁忌证,手术固定治疗应是首选方法,目前临床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呈多样化.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6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患者逐渐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若非手术治疗则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有的可危及生命。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病死率、减少髋内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除非患者有绝对手术禁忌证,手术固定治疗应是首选方法,目前临床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10.
路春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14-15
目的观察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9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处理,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生死亡事件,术后随访1-2年发现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已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治疗优良率86.2%。结论对于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期开展髋部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予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PFNA)与动力髋螺钉( DHS)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FNA组46例、DHS46例,分别给予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引流量分别为(58.3±19.7) min、(7.4±4.1) d、(16.1±6.2) d、(97.6±34.7)mL、(64.7±12.4) mL,均优于DHS组的(81.3±20.4) min、(11.4±3.8) d、(19.7±5.8) d、(206.3±35.4)mL、(75.2±12.8)mL(t=5.500、4.853、2.875、14.872、3.996,均P<0.01);术后1年PFNA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5±6.2)分,高于DHS组的(84.3±5.8)分(t=3.355,P<0.01),髋关节功能良好率为93.5%,显著高于DHS组的73.9%(χ^2=6.45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5)。结论 PFNA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基础上以较小的创伤、较短的时间完成手术,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2.3±0.7)年,无钉孔感染或因手术死亡病例.功级评定:观察组优16例、良25例、差8例、愈合率86.6%,对照组分别为8例、9例、14例、68.9%,两组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0,05).两组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P>0.05).结论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8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DHS)、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4个月(2个月至5年),6个月功能无异常:非手术治疗组为67.8%,DHS组为92.3%,PFN组为96.7%。结论不同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各种方法有其自身特点,PFN是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剖型钢板(观察组,36例)和髋动力螺钉(对照组,34例)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2.18、2.35、2.31、2.15,均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4例、下肢短缩畸形2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少于对照组(26.47%)(x2=4.05,P<0.05).术后随访12 ~21个月,平均(16.7±4.2)个月,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6.11%)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x2=4.36,P <0.05).结论 解剖型钢板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和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等优点,尤其适合髋动力螺钉无法治疗性的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评价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9~98岁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18例,男6例,女12例,平均86岁.骨折类型:Ⅲ型6例,Ⅳ型8例,Ⅴ型4例.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3~19个月,元一例死亡,关节功能良好.术后6~21 d下地扶助行器辅助行走,平均时间为7 d.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为观察指标,优良率为91%,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结论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创伤相对较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62例采用保守治疗或钢板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31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早期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7.4±21.3)min、(209.6±34.5)mL、(174.2±29.4)mL和(17.8±5.6)d,观察组分别为(104.2±33.7)min、(229.1±35.1)mL、(182.2±30.5)mL和(18.2±6.2)d。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4.927,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6、0.413、0.775,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占96.8%(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26/31)(χ2=6.92,P〈0.05)。对照组在YAS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分别为(23.4±9.2)分和(36.1±11.2)分,观察组分别为(35.1±10.6)分和(42.8±12.6)分,观察组VAS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均高于对照组(t=6.032、3.924,均P〈0.05)。观察组发生早期并发症占9.8%(3/31),低于对照组的25.8%(8/31)(χ2=13.64,P〈0.01)。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或钢板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虽然手术复杂,但可以明显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DHS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我院2005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选取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暴露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年龄75-93岁,平均81.5岁,均为新鲜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平均随访31.5个月,观察住院时间、行走负重时间、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 平均住院23 d,术后3d均能扶助行器行走,术后15-29 d(平均21d)能完全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无一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假体无脱位,髋臼无明显磨损.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81.8%.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