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口腔修复膜预防腮腺术后Frey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植入口腔修复膜对Frey综合征(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 4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患者在腮腺肿瘤切除后植入口腔修复膜,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未用口腔修复膜。术后6~13个月后,所有患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和碘-淀粉试验对Frey综合征发生率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Frey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4.5%(1/22)、38.1%(8/21)(P<0.05);客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9.1%(2/22)、61.9%(13/21)(P<0.05)。结论口腔修复膜植入是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发生Frey综合征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金鑫  徐文华  陈新  周健 《安徽医药》2013,17(7):1128-1129
目的评价海奥口腔修复膜用于腮腺浅叶切除后预防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在术中植入海奥生物膜,对照组26例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随访12~18个月,进行主观评价及碘—淀粉酶实验客观评价,判断两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出现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主、客观阳性率分别为0/31(0%)、2/31(6.45%);而对照组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客观阳性率分别为7/26(26.92%)、16/26(61.54%)。两组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可以有效减少腮腺浅叶切除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口腔生物膜在腮腺肿瘤术后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 Frey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08-2013年随机选择24例腮腺肿瘤患者,腮腺肿瘤切除后,使用口腔生物膜覆盖在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后残留的创面上,并与腮腺咬肌筋膜及胸锁乳突肌筋膜对位缝合。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24例患者均无涎漏及Frey综合征发生。结论使用口腔生物膜能够有效预防腮腺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预防Frey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腮腺瘤手术;实验组则应用胸锁乳突肌瓣充填腮腺手术凹陷区域;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实验组手术区域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Frey综合征得发生率为33.33%;实验组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为9.88%,实验组在减少Frey综合征发生方面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同时对预防Frey综合征的发生也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腮腺嚼肌筋膜重建预防Frey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在腮腺切除术中保留、重建腮腺嚼肌筋膜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观察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出现Frey综合征主观症状者占6.7%(3/45);术后1年Minor试验复查,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1.1%(5/45);其余41例无诱导反应。结论腮腺嚼肌筋膜重建可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Frey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瓣即刻修复腮腺肿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和减少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腮腺肿瘤住院手术患者52例,分为试验组28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患者按常规"S"切口施行腮腺肿瘤加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肌瓣转移修复术;对照组则不行同期肌瓣修复,经随访对比观察6月~3年.结果 常规手术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4.12%,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组面部凹陷畸形均不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术后面部畸形,有效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腮腺肿瘤改良术后白细胞介素(IL)-8水平与Frey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5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肿瘤改良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4周、3个月及1年血清IL-2、IL-6、IL-8水平,术后4周、3个月、1年F...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胸锁乳突肌肌瓣联合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腮腺术后缺损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腮腺良性肿瘤患者218例分为四组:A组52例,腮腺缺损区用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并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覆盖创面;B组52例,只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覆盖创面;C组52例,仅用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D组62例,腮腺术后不修复,常规关闭伤口.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A、C组两侧面部对称,术侧无凹陷,术侧腮腺区丰满,与健侧基本对称;但A组的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1.9%,低于C组的7.7%.B、D组术侧腮腺凹陷较明显,与健侧不对称;但B组的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3.8%,低于D组的67.7%.A组预防Frey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B、C、D组.结论 自体胸锁乳突肌肌瓣联合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修复腮腺术后缺损区,可以有效预防Frey综合征的发生,并能解决术侧凹陷畸形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期程控和随访对心脏起搏患者生活质量和起搏器寿命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植入起搏器的196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程控.所有患者手术后1周内开始每3个月1次的程控随访.196例患者中,176例患者(93%)得到定期程控和随访,作为观察组,程控随访时间最长9年,最短6个月;20例未得到定期程控和随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满意情况以及起搏器寿命等.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35.0%)(P<0.01).观察组在SF-36量表中8个健康概念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满意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0%)(P<0.01).观察组患者的起搏器寿命[(8.87±2.33)年]明显高于对照组[(7.57±2.12)年](P<0.01).结论 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定期程控和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定期程控和随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此外还能够明显延长起搏器的寿命.因此定期程控和随访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至关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折叠瓣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预防腮腺血管瘤切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和Frey综合征的效果.方法43例腮腺血管瘤患儿(男33例,女10例)经耳前和耳后切口切除整个腮腺,并将ADM置入腮腺床,再用SMAS折叠瓣进一步修补.通过调查问卷,由3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评估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度.用Minor淀粉碘试验评估术后是否出现Frey综合征.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瘢痕隐蔽好,双侧面部对称.88.4%( 38/43)的患儿术后面部轮廓极好,11.6%(5/43)非常满意.用Minor淀粉碘试验检测术后患者的Frey综合征发生率是4.7%(2/43).腮腺血管瘤无复发.结论 经耳前后入路切除腮腺,置入ADM并用SMAS折叠瓣修复腮腺床,术后外观良好,大大降低了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了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瓣联合口腔修复膜预防Frey综合征及纠正局部凹陷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胸锁乳突肌瓣联合口腔修复膜修复腮腺切除术后创面,对照组34例不做任何修复。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18个月,比较Frey综合征发生率及患者对面容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局部凹陷发生率为7.89%(3/38),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5%(4/38)。对照组局部凹陷的发生率为73.5%(25/34),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67.6%(23/34)。结论采用胸锁乳突肌瓣联合口腔修复膜对预防Frey综合症及改善术后凹陷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季陆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21-3722
目的比较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0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0.5—1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发生Frey综合征34例,占43.59%。观察组Frey综合征持续时间为(2.4±0.2)d,优于对照组的(5.4±1.4)d(t=4.12,P〈0.05)。在淀粉碘试验中,观察组共5例出现阳性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且对照组轻、中、重度阳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X2=3.81、3.42、3.90,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0.5—1年,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瘢痕、面部凹陷畸形、口干、感觉障碍、暂时性面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7、3.88、3.71、3.90、4.17,均P〈0,05)。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可以保存腮腺的部分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比较少,术后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105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ACS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2例),两组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前30min0.2μg/(kg·min),后以O.0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72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7d及30d观察组复合心血管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降低了3.92%和7.7%,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了3.92%和9.69%,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5.80%和7.73%,死亡率均降低了1.92%;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不良事件均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43%和7.69%(P〉0.05)。结论在ACS药物保守治疗中,小剂量替罗非班能有效抗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与肝素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合用治疗AC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用即溶止血纱布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的止血效果及其对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的良性肿瘤病例共51例临床资料,将术后使用医用即溶止血纱布的患者29例设为试验组,未使用医用即溶止血纱布的22例设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术后引流液量、愈合等级,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8~50个月,比较Frey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两组创面均为甲级愈合,试验组中术后血性引流量为15~160 mL,平均(61.7±47.9)mL;对照组血性引流量为30~240 mL,平均(119.1±37.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Frey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0.8%(5/29)、50.0%(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术中应用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止血有效,且能够有效减少腮腺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丙泊酚与琥珀胆碱麻醉后肌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麻醉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40-60 mg;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注射生理盐水2 mL。记录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电击后脑电发作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后0.5、1、6 h肌痛发生例数及各时间段肌痛评分。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在电击后脑电发作时间均超过30 s,苏醒时间均超过5 min(P〉0.05)。实验组在0.5、1、6 h三个时段出现肌痛的例数和比例分别为52例(52%)、53例(53%)和51例(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例(67%)、69例(69%)和68例(68%)(P〈0.05)。实验组三个时段肌痛评分为1.9±0.6、3.3±0.9和3.2±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9、4.5±1.7和4.6±1.8(P〈0.05)。结论利多卡因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丙泊酚与琥珀胆碱麻醉后肌痛的干预作用明显,可降低肌痛发生率并减轻肌痛情况,有利于改善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小青龙汤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中的10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均为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52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小青龙汤治疗。14天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PEF、EOS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显效时间比较(5.7±0.9天VS7.1±1.3天)更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EF南(60.35±2.71)%升高到(81.69±2.63)%.而EOS由(481.2±151.59)×10^6/L降低到(311.8±53.65)×10^6/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更好的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对EOS水平的降低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吉法酯片观察组与对照组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0年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8~80岁,平均(72±11)岁,随机分为吉法酯片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观察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3.6%,对照组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吉法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