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钬激光治疗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经尿道电切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58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另42例行经尿道电切,总结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钬激光组手术时间10-60min,平均19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后留置尿管4~7天,平均5.4d.病理学均获得分期.随访2~24个月.术后9个月复发5例,12个月复发2例,4例发生尿道狭窄.电切组手术时间15~55min,平均20min.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1例,膀胱穿孔7例,术后7例需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时间4~10d,平均6.5d.51例获得病理分期,随访3~24个月,5例发生尿道狭窄,19例复发,其中5例原位复发.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尿道狭窄及获得肿瘤分期例数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复发率、膀胱穿孔例数、膀胱冲洗例数钬激光组显著少于电切组(P<0.05).结论 钬激光是治疗膀胱癌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浅表性膀胱癌在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入的14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复发率、手术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为(3.25±0.36)d,住院时间为(5.12±0.58)d,经1年随访后,仅有1例复发,其复发率为7.14%,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上治疗后显著比治疗前较低(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上显著比治疗前高(P0.05)。结论: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应用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时,能显著降低患者复发率,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胜利 《淮海医药》2005,23(2):105-106
目的 总结应用经尿道钬激光和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并进行临床比较。方法 分别采用经尿道钬激光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14例。男 9例 ,女 5例。平均年龄 5 9岁。肿瘤单发 10例 ,多发 4例 ,原发 12例 ,复发 2例 ,合并膀胱结石 2例。肿瘤直径 0 .3~ 3.8cm,分期 T1 ~ T2 病理分级 G1 ~G2 。结果  14例手术均一次成功 ,手术平均时间 2 5 min,平均出血量 <2 0 ml,术后均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 14例随访 3~ 9个月 ,平均 6 .5个月 ,复发 1例 ,复发率 7%。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膀胱肿瘤操作简单 ,几乎无并发症 ,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操作时间短 ,疗效确切 ,必要时两种手术方法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行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经尿道行钬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膀胱冲洗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行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在减少膀胱穿孔等方面优于电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气化加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应用经尿道电切气化术加膀胱光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37例。结果膀胱肿瘤均一次切除,手术时间20~58min,平均36min。术后留置尿管1~5d。28例获随访6~24个月,复发4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气化加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浅表性膀胱肿瘤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58例未再次复发,12例1年内再次复发,5例2年内再次复发。结论:TURBT联合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简单,疗效好,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尿道绿激光汽化与经尿道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膀胱肿瘤中28例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PVB组),32例行经尿道电切术(TURBt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保留导尿天数、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尿道狭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片(P>0.05);PVB组膀胱穿孔、术后膀胱冲洗例数及肿瘤复发情况低于电切组(P<0.05).结论 PVB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钬激光腔内治疗泌尿系统疾病4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美国Trimedyne公司的钬激光机经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治疗4l例泌尿系疾病。结果 12例膀胱结石,3例尿道结石患者均一次碎石成功。l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为90%(9/l0),平均结石排净时间2周。浅表性膀胱肿瘤12例,输尿管囊肿2例,尿道狭窄2例,均治愈,浅表性膀胱肿瘤近期随访无复发。所有病例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5min和3.4d,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钬激光结合腔内镜治疗泌尿系疾病,不但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长期疗效。方法 6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术后1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每次40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两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到术后2年。对照组为术后拒绝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或灌注仅1~2次者。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观察其在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结果果随访60例患者,4例失访,随访时间18个月~11年,平均78个月。64例中坚持灌注治疗2年者49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2%,16.3%,22.4%,34.7%;对照组15例,随访11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6.4%,54.5%,63.6%,72.7%。维持灌注组首次复发时间平均为47个月,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为26个月。结论 TURBt术后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可有效降低膀胱癌的近期及远期复发率,是较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手术的方法及辅助使用化疗药物的疗效.方法 采用Omnipulse MAXTM(锐迈达)设备,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功率设置为:10~20 Hz、10~30 W.光纤为320 μm,对肿瘤进行逐层切割切除,术后留置尿管1~7 d,术后辅助吡柔比星药物膀胱灌注(每周1次×6次,后逐月延长).结果 手术时间15~65 min,手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3~7 d,本组52例随访观察6~12个月,其中48例未复发,4例复发.结论 钬激光波长2 140 nm,水吸收系数40/cm.穿透深度约0.4 mm,脉冲时间0.25 ms,与电切或其他激光相比,其组织凝固、汽化切割和止血效果较好,不会刺激闭孔神经,无膀胱穿孔,操作方便、手术精度高、损伤小、出血少,患者手术耐受性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张建春  李军  朱峰  张英杰 《中国医药》2010,5(5):431-43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吡柔比星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14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术后立即灌注吡柔比星30mg,以后行常规定期灌注,即术后1周开始每周1次,灌注8次,再改为每月1次,总疗程1年;B组(70例)TURBt术后行常规定期灌注;2组均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5例复发,复发率7.1%;B组复发13例,复发率1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随访期内均无死亡病例。2组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发生,A组16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2.8%;B组1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0.16,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定期灌注,且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吡柔比星联合膀胱腔内热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芬妹  张卫星 《海峡药学》2009,21(8):105-107
目的观察毗柔比星联合膀胱腔内热疗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对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病人,在膀胱腔内灌注毗柔比星期间,同时行膀胱腔内灌注热疗,并随访疗效。结果化、热疗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为4.17%;对照组复发率为36.7%(P〈0.01)。结论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诸多方法中,毗柔比星联合热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二次气化电切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已行第1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盐酸THP 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10周。术后6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继续采用盐酸THP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组患者行第2次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术后采用盐酸THP膀胱灌注。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膀胱肿瘤的复发率[14.71%(5/34)]较对照组[35.29%(12/3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截止时,治疗组继续随访肿瘤复发率[27.27%(9/33)]显著低于对照组[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二次气化电切联合THP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乌体林斯联合吡柔比星与单独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临床6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常规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乌体林斯联合吡柔比星,另一组只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门诊定期复查,持续2年。结果:联合灌注组肿瘤复发率为38.7%,单独灌注组肿瘤复发率为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期肿瘤,联合灌注组的复发率为25.0%,单独灌注组的复发率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期肿瘤,联合灌注组的复发率为47.4%,单独灌注组的复发率为68.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a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乌体林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纯吡柔比星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效疗与安全性.方法 将47例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吡柔比星组2例(8.7%)复发,丝裂霉素组4例(16.7%)复发,复发率吡柔比星组明显低于丝裂霉素组(P<0.05);膀胱刺激症,吡柔比星组2例(8.7%),丝裂霉素组3例(12.5%);其他副作用方面吡柔比星出现排尿困难1例.结论 丝裂霉素及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安全性相似,与丝裂霉素相比,吡柔比星具有膀胱内化疗药保留时间短、疗效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刘宁  刘世学  谢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083-2085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表浅性肿瘤电切(TUR-BT)治疗的56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膀胱灌注药物浓度不同分为高浓度组25例,低浓度组31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灌注剂量30 mg,高浓度组为1.0 g/L,低浓度组为0.6 g/L。术后每周灌注1次,8周后,每月1次,至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CT)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QC30)以及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特异性量表(QLQ-BLS24)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随访(17.6±1.2)个月。其中高浓度组随访期内1例复发,复发率为4.0%(1/25),复发时间为术后(12.4±0.8)个月;低浓度组随访期内3例复发,复发率为9.7%(3/31),平均复发时间为(9.8±0.6)个月。两组复发率以及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PKRBT)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73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行PKBRT后即MMC 40 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月。结果术后6月复发3例(4.1%),12月复发11例(15.1%),20月复发15例(20.5%)。结论MMC膀胱内灌注在PKRBT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C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C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加用膀胱灌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2%,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CG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石泓哲  田军  李长岭 《中国医药》2013,8(5):655-656
目的评价八宝丹辅助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采用保留膀胱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术后行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辅助口服八宝丹胶囊(0.6g/次,3次/d),对照组28例术后仅行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在2年随访期内观察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2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为28.6%;5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17.9%。观察组2年内复发7例,复发率为25.0%;3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10.7%。观察组2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宝丹可以辅助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并可能降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