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对子宫肿瘤良恶性的判定价值。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莱阳市妇幼保健院及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肿瘤86例,其中恶性肿瘤54例,良性肿瘤32例。86例患者均在莱阳中心医院行1.5T MRI行常规MRI和DWI(b=800 s/mm~2)检查,测量并比较子宫良恶性肿瘤间的ADC值。结果 54例恶性肿瘤(24例宫颈癌和30例子宫内膜癌)在DWI呈明显高信号,余32例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在DWI呈混杂等或稍高信号,子宫肌瘤的平均ADC值为(1.36±0.82)×10~(-3)mm2/s,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2±0.3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2,P<0.05)。结论 ADC值有助于子宫肿瘤的良恶性判定,DWI结合常规MRI序列有助于子宫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腮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64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个腮腺肿块的MRI及DWI资料,分析每个肿块内感兴趣区(ROI)的ADC值特点;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两两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6个肿块中,15个恶性肿瘤ADC均值(0.998±0.264)×10-3mm2/s,腺淋巴瘤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ADC均值(0.753±0.135)× 10-3 mm2/s,其他良性肿瘤ADC均值(1.215±0.197)×10-3 mm2/s,各组间ADC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与腺淋巴瘤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取截断点ADC值=0.795×10-3mm2/s,诊断恶性肿瘤灵敏度66.7%,特异度72.7%;对于恶性肿瘤与其他良性肿瘤,取截断点ADC值=1.10×10-3 mm2/s,诊断恶性肿瘤灵敏度66.7%,特异度64.7%;对于腺淋巴瘤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与其他良性肿瘤,取截断点ADC值=1.064×10-3 mm2/s,诊断腺淋巴瘤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灵敏度97.7%,特异度94.1%.结论 DWI序列ADC值测定对腮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寨文  张延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87-208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方法 对93例105个乳腺肿块患者行常规MR平扫DWI成像,测量ADC值.结果 37例43个良性病灶的平均ADC值:(1.37±0.36)×10-3 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63±0.19)×10-3mm2/s;58例62个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0.90±0.53)×10-3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91±0.27)×10-3 mm2/s;两者平均ADC值,最大、最小ADC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绘制诊断良、恶性病变ADC值ROC曲线,以1.1×10-3mm2/s作为临界值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72%;以1.0×10-3mm2/s为临界值,特异性可提高到84%.而敏感度降为60%.以最大、最小ADC差值0.75×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68%,如以0.80×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53%,特异性为82%.结论 DWI的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肿瘤患者WB-DWI影像表现特征,均采用1.5T MR体部线圈进行扫描,利用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 MIP)及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PET图像,测量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对比。结果 59例肿瘤病灶在WB-DWI呈高信号,且均经常规MRI证实,恶性肿瘤平均ADC值(1.15±0.32)×10-3mm2/s,良性肿瘤平均ADC值(2.48±0.36)×10-3mm2/s,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B-DWI对肿瘤病变的检出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病变57个病灶行MR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绘制病灶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曲线类型、测量病灶ADC值.结果 在b取50 s/mm2和800 s/mm2情况下,本组良性病变ADC值为(1.483±0.358)×10-3mm2/s,明显大于恶性病变的(0.952±0.148)×10-3 mm2/s(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得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为1.219×10-3mm2/s.该值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6%和84.0%.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0.8%.ADC值与DCE-MRI结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为93.8%和88.0%.ADC值与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MRI DWI定量分析ADC值对于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汛宁  陈宁  王德杭  沈天真  陈星荣 《江苏医药》2006,32(6):531-533,F0005
目的评价近似弥散系数(ADC)值、张量D值(trace 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鉴别星形细胞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中的作用以及评估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采用GE 1.5T MR仪,对23例1~2级星形细胞肿瘤及22例3~4级星形细胞肿瘤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DTI)成像,弥散敏感系数(b值,b=os/mm2及b=1000s/mm2)测量病变感兴趣区的数值。结果1~2级星形细胞肿瘤实质的最低ADC值(1.46±0.32)×10-3mm2/s和trace D值(0.64±0.19)×10-3mm2/s,明显高于3~4级ADC值(0.87±0.18)×10-3mm2/s和(0.48±0.15)×10-3mm2/s,(P<0.01)。低度恶性肿瘤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之间ADC值无显著性差异;高度恶性肿瘤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间有显著性差异。FA图像可清楚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的关系。结论结合常规MRI,ADC值及trace D值有助于鉴别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  相似文献   

7.
孙军  邢伟  陈杰  沈楠  陈铜兵  曹赟杰 《江苏医药》2013,39(1):62-65,125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T1a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乏脂肪RAML及16例T1a期CCRCC患者的常规MR表现、化学位移成像及ADC值,两个不同类型肿瘤的ADC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作ROC曲线分析.结果 乏脂肪RAML的平均ADC值为(1.062±0.131)×10-3 mm2/s,明显大于T1a期CCRCC的(0.742±0.137)×10-3mm2/s(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以0.881×10-3 mm2/s为最佳鉴别阈值,其诊断乏脂肪RAML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7.5%.结论 ADC值有助于乏脂肪RAML与T1a期CCRC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67例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并测量病变区及正常肝组织ADC值.结果 67例肝癌病灶在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对病灶123个区域测量ADC值约为(0.93~1.06)×10-3mm2/s,与正常肝脏ADC值(1.63~1.82)×10-3mm2/s对比明显减低.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大大提高了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对肝癌诊断意义重大,应是肝癌患者的MRI检查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肝细胞癌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的MRI图像。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和DWI成像。结合增强图像,测量肿瘤的实质部分的ADC值。分析不同病理级别肿瘤实质部分ADC值的差异以及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低、中、高分化肝细胞癌(HCC)各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0.72(0.66,1.05)×10-3 mm2/s、1.05(0.92,1.16)×10-3 mm2/s、1.21(1.06,1.33)×10-3 mm2/s,低分化组低于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于高分化组(均P<0.05)。肿瘤ADC值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s=-0.468, P<0.01)。结论 ADC值在肝癌术前病理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无明显宫颈病变的健康志愿者及25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正常宫颈及病变的影像特点,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1)15例健康女性宫颈ADC平均值为:内带(1.38±0.32)×10-3 mm2/s、中间带(1.41±0.26)×10-3 mm2/s、外带(1.41±0.08)×10-3 mm2/s;正常宫颈内带 ADC值低于中间结合带及外带肌层ADC值(P〈0.05),而中间结合带与外带肌层ADC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05).(2)25例宫颈癌患者ADC平均值为(0.869±0.108)×10-3 mm2/s,明显小于正常宫颈ADC平均值(P〈0.05).结论 DWI图可明显观察宫颈癌病灶的位置、范围,作为常规MRI检查的有益补充,采用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05120例185个肝占住性病灶,其中肝囊肿77个病灶,肝血管瘤75个病灶,肝细胞癌33个病灶进行DWI扫描,并测量表现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ADC值分别为(2.63±0.11)×10^-3mm^2/s、(1.72±0.12)×10^-3mm^2/s、(1.03±0.08)×10^-3mm^2/s,ADC值逐渐减小。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肝内病灶DWI信号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常规肝脏检查应用扩散成像能够检测出平扫无法发现的小病变,但是定性诊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WB-DWI)、常规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及二者联合应用(WB-DWI+MRI/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检出能力。方法对60例病理学确诊的NSCLC患者行WB-DWI、胸部CT扫描,并对可疑骨转移部位行常规MRI扫描,应用ROC曲线评价WB-DWI、常规MRI/CT及WB-DWI+MRI/CT在NSCLC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弥散系数(ADC)值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WB-DWI、MRI/CT、WB-DWI+MRI/CT诊断NSCLC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z)分别是0.935,0.961,0.977,二者联合应用特异度及正确诊断指数最高,有助于提高NSCLC转移病灶的检出。②NSCLC骨转移瘤平均ADC值高于良性骨病变[(0.89±0.12)×10-3与(1.51±0.15)×10-3mm2/s],取临界值1.12×10-3mm2/s,其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诊断指数均达100%。结论 WB-DWI是常规MRI/CT的有益补充,二者联合应用在NSCLC骨转移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序列( DW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钼靶摄影及超声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病变的术前DWI、钼靶摄影及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测定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DWI扫描: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0.9%(20/22),恶性病变ADC值为(0.955±0.199)×10^ -3 mm^2/s;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3.3%(5/6),ADC值为(1.660±0.339)×10^ -3 mm^2/s,两者AC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5)。(2)钼靶摄影: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1.8%(18/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33.3%(2/6)。(3)超声检查: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6.4%(19/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50.0%(3/6)。三种检查方法对于乳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52,P>0.05),但在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方面DWI序列明显好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5)。结论 DWI序列对于发现乳腺病变以及在良恶性诊断方面优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和8通道乳腺线圈对32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诊断均结合平扫T1、T2、DWI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其病变的信号变化,并测量DWI—ADC值。24例良性患者在(1.82±0.30)×10-3mm2/s,8例恶性患者在(1.010±0.16)×10-3mm2/s;绘制DCE—TIC曲线,32例患者Ⅰ型20例,Ⅱ型5例,Ⅲ型7例;计算DWI—ADC值与病理诊断符合率(X2=6.710,P〈0.01),有统计学意义;比较DCE—TIC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4.27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3.0T磁共振检查乳腺病变,对确诊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须在平扫基础上结合DWI和DCE来进行分析,才能增加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f)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diffusioneoefficient,ADC值)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病理证实并行DWI检查的病例,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结果转移性淋巴结平均ADC值(0.765±0.112)×10-3mm2/s,非转移性淋巴结平均ADC值(1.002±0.182)×10-3mm2/s,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平均ADC值对评价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T1WI、抑脂T2WI、动态增强、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上述方法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中,共43个病灶,恶性30例,良性13例。ADC诊断阈值为1.22×l0-3 mm2/s,动态增强联合ADC值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乳腺磁共振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细胞肝癌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等级之间的关系,同时评估T加权像与弥散系数(ADC)的测量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88例100个手术切除肝癌结节的MR检查。病理检查提示20个高分化、46个中分化和34个低分化肝细胞肝癌(HCC),评估其信号强度的发生率和信号强度与组织病理学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弥散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级的关系。结果在DWI上,100个HCC与背景肝比较,表现为低到等信号的9个,略高信号22个,显著高信号69个。91%(91/100)的HCC显示信号强度高于周围肝实质。统计分析显示,DWI的比率显著高于快速自旋回波T加权像(P<0.01)。在DWI上,肿瘤随组织病理学等级的升高而显示较高的信号(P<0.05),但在T2WI上看不到这种倾向。ADC测量提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HCC的平均ADC,分别约为1.44×10-3mm2/s、1.45×10-3mm2/s和1.36×10-3mm2/s。结论 HCC的组织病理学等级与ADC之间不相关;但HCC随组织病理学等级升高在DWI上显示较高的信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3例: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22个.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500、1000 s/mm2,以恶性病变的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DWI显示95.5%(21/22)的良性病变,97.1%(34/35)的恶性病变,敏感性96.5%(55/57).恶性病变组的ADC值与良性病变组或正常腺体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0.98×10-3 mm2/s,即<0.98为恶性,>0.98为良性.乳腺ADC值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少.结论 依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ADC值随着乳腺病变的不同和采用的b值的不同而改变,b值取1000 s/mm2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检查,对比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体积、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随时间变化等情况.结果 20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ADC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1.31±0.32) ×10-3 mm2/s比(0.89±0.2 9)×10-3 mm2/s],化疗后肿块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化疗前肿块平均体积[(92 020±12 994) mm3比(23 584±27 359) 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ADC差值随时间变化趋势显示,化疗后第19天,化疗前后肿块ADC值的平均差值最大,为0.135×10-3mm2/s,早于肿瘤体积变化时间,且ADC值变化率反映预后较体积变化率好.结论 DWI有助于预测宫颈癌化疗前后化疗疗效及预后,优于肿瘤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