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TA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术前接受TAC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AC方案:多西紫杉醇静脉滴注(75 mg·m-2,d 1);表阿霉素静脉滴注(75 mg·m-2,d 1);环磷酰胺静脉滴注(600 mg·m-2,d 1)。共进行为期4个疗程的治疗,1个疗程为21 d。结束后对患者化疗疗效以及毒副作用进行评定。结果:新辅助化疗(TAC方案)在LABC治疗中总有效率(cCR+cPR)为81.6%(49/6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cCR)为18.3%(11/60),临床部分缓解率(cPR)为63.3%(38/60),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10.0%(10/60)。主要的毒副反应以白细胞、中性白细胞减少为主,脱发和胃肠道反应,无败血症和死亡病例。结论:新辅助化疗(TAC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有较高缓解率和降期效果,安全性较好,毒性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采取TAC或者AC→P方案对Ⅱ~ⅢC期乳腺癌进行治疗,在术前进行4—8周期的化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超声结果显示,在4个周期化疗之后,TAC方案与AC→P方案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病情总控制率达到93.75%,保乳率为18.75%。结论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缩小肿瘤体积,达到临床降期的目的,术前对浸润性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对肿瘤的控制效果,提升保乳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将5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分成研究组(n=28)与参照组(n=28),分别予以TAC方案及TC方案。对比研究组与参照组病情控制效果、肿瘤病灶远处转移情况、局部复发率以及化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用药效果优于参照组(P <0.05)。两组患者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其病情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62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TAC方案化疗后给予手术治疗,分析临床治疗后疗效。结果 62例乳腺癌患者中23例达到CR,其中病理完全缓解9例;SD 8例,PR 31例,临床总有效率84.4%,17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由不能保乳变为可给予保乳治疗。结论采用TAC联合化疗方案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分析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CAF方案,研究组行TAC方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化疗后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化疗后,研究组腋淋巴结阳性近期疗效为68.42%,对照组腋淋巴结阳性近期疗效为5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具有化疗后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特点,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腋淋巴结阳性患者具有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辅助化疗(TEC)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9例应用CAF和TEC化疗方案的Ⅱb~Ⅲc期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TEC)化疗方案,对照组应用5-氟尿嘧啶联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CAF)化疗方案.3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高达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和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E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奈达铂(NDP)联合紫杉醇(TXL)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经病理学证实的晚期宫颈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均采取手术治疗,且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TP方案);同期患者40例为试验组,均采用TN方案;组间比较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RR)为52.5%(21/40),疾病控制率(DCR)为85.0%(34/40),对照组RR和DCR分别为30.0%(12/40)、55.0%(22/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贫血,试验组主要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至末次随访,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宫颈癌采用TN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状态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98例临床认为不能一期手术,分期为ⅢA~ⅢC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患侧内乳动脉置管微量泵持续给药的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包括FAC、FEC、AC和TAC,以21 d为1个周期.2~4个周期后视情况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标准根治术.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对肿瘤标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ER、PR检测.新辅助化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对比研究ER、PR不同表达状态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比较ER、PR的不同表达状态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没有支持ER、PR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中对疗效有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组不同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0例Ⅱ、Ⅲ期乳腺癌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应用CTF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B组用CA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完成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2.5%,B组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中脱发和心电图指标改变,A组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2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治疗均有效,毒性反应均可耐受。CTF组疗效高于CAF组,THP可替代ADM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术前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术前应用TAC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对照组30例患者,在术前应用TP新辅助化疗的方案。比较两种不同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术前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孙素红  黄琴  曾峰 《中国药房》2009,(20):1558-1559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不同表达对局部晚期乳腺癌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ER的表达情况,比较ER(-)病例与ER(+)病例对TC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果:ER阴性组的敏感性为86.36%(19/22),ER阳性组的敏感性为60.00%(21/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ER(-)的乳腺癌患者对TC新辅助化疗方案更敏感。结论:ER(-)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选用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A组38例)及先期手术组(B组40例),新辅助化疗组采用TP方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2~3周期后予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继续该方案化疗4~6周期;先期手术组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使用同一方案化疗6~8周期,评价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2~3周期后有效率71.05%,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手术基本切净率81.58%,与先期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减少(P<0.01);中位生存期33.6个月,1年生存率79.8%(30/38),3年生存率36.8%(14/38),均明显优于先期手术组(P<0.05)。结论 TP方案新辅助化疗2~3周期能降低晚期卵巢癌的分期,提高手术切净率,改善患者预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赵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53-53,5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途径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随机分成:NAIT(动脉介入化疗)组24例,NVCT(静脉化疗)组28例。比较两组化疗有效率、复发风险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化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旁浸润、脉管浸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NAIT组明显低于NVCT组(P<0.05);结论动脉介入途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好,复发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DOC)联合表柔比星(EPI)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预后。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疗的LABC89例,按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应用DOC联合EPI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应用5-氟尿嘧啶(5-FU)联合EPI、环磷酰胺(CTX)化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治疗4个周期后3~4周行改良根治术。随访1年,评价预后。结果研究组部分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临床完全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以及毒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例,对照组2例因病情进展未能如期行改良根治术。随访1年,研究组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C联合EPI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显著,毒性反应较少,预后良好,是LABC新辅助化疗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具有伴随疾病多,化疗耐受性相对较差等特点,本研究旨在分析新辅助化疗在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29例。全部患者接受术前2~6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分别为: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化疗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评价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按照WHO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分为0~Ⅳ级。采用电话和信件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29例患者中,CR 2例(6.9%),PR 19例(65.5%),SD 6例(20.7%),PD 2例(6.9%),总有效率(CR+PR)为72.4%(21/29)。本组中无严重心脏毒性反应,无副反应导致的死亡事件发生。术后随访12至84个月,随访率为93.1%。3年总生存率为51.3%。结论新辅助化疗在某些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可能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TE)与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氟尿嘧啶(FEC)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Ⅱb-Ⅲc期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随机分组,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患者38例为观察组,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氟尿嘧啶治疗患者48例为对照组,每化疗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70.83%,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不良反应以脱发、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临床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创伤较小、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