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二锋  孙博  马换青 《抗感染药学》2021,18(8):1166-1170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以及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医院2020年1月—6月符合Ⅰ类切口手术指征患者505例病历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的合理性.结果:50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118例,其预防使用率为23.37%;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 33例(占27.97%),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95.76%,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为64.41%;围术期预防用药最多的为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56例,占47.4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3 0%,符合要求;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预防用药选用不当及给药时机不当等,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的干预管理,以增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意识,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该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该院2010年1~12月出院的258例3种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为161例;使用抗菌药物的97例(37.6%)中合理预防用药0例。所用抗菌药物涉及5类14种;术前0.5~2h内给药50例(51.5%);术后用药时间>24h77例(79.4%),用药时间>48h72例(74.2%)。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不合理现象。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严格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2):276-279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因素,为合理使用和规范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174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分析其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相关情况。结果:17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108例在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07%;术前0.5~2 h给药91例占84.26%,术前<0.5 h给药9例占8.33%,仅术后预防给药8例占7.41%;术后平均用药为4.31 d。结论: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首次给药时机不合理及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期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抽取我院骨科2019年9月-2020年9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综合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骨科593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74.54 %(442/593)。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6 % (51/593)。442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中,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为99.77 %(441/442);术前30min-1h给药率99.55 % (440/442);预防用药疗程≤24h者217例,占51.79 % (217/419);预防用药中不合理95例,用药合理率为78.51% (347/44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无指征预防用药、药物选择不恰当、给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偏长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用药疗程偏长,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9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病例36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365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12例(30.68%),112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共涉及7种抗菌药物,于术前0.5~2.0h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预防用药平均时间2.9d,术后48h内停药92例,术后使用时间≥72h者20例;术后切口感染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4例,术后无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2h者16例。结论本院Ⅰ类切口围术期用药较规范,但还存在无预防用药指征用药、用药持续时间长及选用不合理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6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75例,比率为29.2%;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4h的有46例,比率为26.3%;平均预防用药时间3.8 d,疗程不合理129例,占73.7%;无预防指征用药2例;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1例;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13例;单次剂量不合理6例;给药次数不合理10例。结论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但仍有预防用药持续时间过长、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需继续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7—9月我院665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86%(285/665),术前0.5~2 h内给药率为85.26%(243/285),平均用药疗程为2.31 d,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美洛西林、头孢替安等。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指征把握不严、预防使用率高、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当、用药疗程长、不合理联合用药等。需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探讨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统计分析2014年1—12月本院出院的全部Ⅰ类切口手术病人,对其完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共有Ⅰ类切口手术2161例,其中应用抗菌药物383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7.72%;其中术前0.5~2 h 应用350例,术前0.5~2 h 用药率为91.38%;24 h 内停药286例,24 h 停药率为74.67%;预防用药最多的是头孢呋辛283例,占73.89%,其次为克林霉素78例,占20.37%;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0.28%。结论:目前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达到国家抗菌药物治理目标,Ⅰ类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虽然抗菌药物使用率较低,但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没有上升。虽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国家的要求,但应用中仍然存在预防用药指征掌握不严、预防用药给药时机不妥、选药不当、给药方式不当、24h 停药率低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李姣姣 《抗感染药学》2023,(12):1262-1265
目的:分析医院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合理用药状况,为临床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91例Ⅰ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等信息,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合理用药状况。结果:391例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332例(占84.91%),其中Ⅰ类切口手术138例(占35.29%),其中79例(占57.25%)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且抗菌药物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拉氧头孢和头孢噻肟-舒巴坦钠为主)、Ⅱ类切口手术253例(占64.71%,患者均在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和拉氧头孢为主;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79例患者中,45例患者于术前30~120 min或麻醉开始用药,给药时机合理性为56.96%;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253例患者中,167例患者于术前30~120 min或麻醉开始用药,给药时机合理性为66.01%;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其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术共计195例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95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1.8%(140/195);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其中使用频次居首位的为头孢唑林钠,有126例患者使用该药,占90.0%(126/140)。术前0.5~2 h内给药者121例,术前15 min给药者2例,术后给药者17例;术后1 d内停药者44例,术后2 d内停药者10例,术后〉2 d停药者76例。结论:195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用药指征掌握不严、选药不当、给药时间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等。  相似文献   

11.
张勇 《抗感染药学》2020,17(4):517-520
目的:分析医院2018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医院骨科收治的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31例资料,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预防使用率、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的时机以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结果:531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21例(占79.28%);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较为合理,但仍有4.28%品种选择不合理(如指征性不强);预防性给药时间术前1 h内有394例(占93.59%),仍有6.41%预防性给药时间不合理;有17例患者术后追加使用抗菌药物;84.47%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间不超过24 h;单一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5.72%,二联用药者占3.33%,三联用药占0.71%。结论:医院2018年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恰当、用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等问题,尚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余兴群  宦娣  王哲  黄斌  杨阳 《淮海医药》2013,31(5):444-446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主要不合理表现,以促进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20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统计分析预防使用率、用药时间、应用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为51.7%,术前用药时间合理率仅占所查病例的36.27%,总预防时间在48 h内的占所查病例的34.31%,联合用药50例,联合用药率为24.52%。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应用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王爱林 《北方药学》2014,(11):156-157
目的:调查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7例,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药例次、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68.50%,预防用抗菌药物以第一代头孢为主;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唑林30例次,占32.26%;其次是头孢拉定17例次,占18.28%。32例患者于术前0.5~2h给药,72例患者于术后给药;联合用药6例,占6.9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但仍存在总体用药频率过高、给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给药时间过长及盲目联合用药等情况,需要提高本院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某院214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品种选择分布情况、给药时机、用药时间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结果 2148例患者中, 467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21.74%。467例患者中,抗菌药物品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注射用头孢唑啉,占比为39.61%(185/467),其次为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甲肟,占比为22.91%(107/467),以及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占比为10.49%(49/467);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格率为39.61%(185/467)。467例患者中,术前>1.0 h给药341例,占73.02%;术前0.5~1.0 h给药28例,仅占6.00%;术后给药98例,占20.99%。467例患者中,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 121例,占25.91%;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 346例,占74.09%。467例患者中,单独使用抗菌药物462例,占98.93%;二联使用抗菌药物5例,占1.07%。结论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仍存在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情况,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性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5月的外科Ⅰ类切口135个病例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初次给药时间≤2h共96例(71.1%);平均使用疗程5.33d;单一用药94例(69.6%),二联用药40例(29.6%),三联用药1例(0.7%);药物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为头孢菌素类(27.1%)、青霉素类(27.1%)、氨基糖苷类(14.4%)、林可霉素类(12.8%)、喹诺酮类(6.9%)。结论该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防用药使用指征把握不严、部分围手术期给药时间仍不规范、部分无指征的联合用药和抗菌药物选择欠妥、以及术后给药时间普遍过长。因此,该院要进一步加强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 抽取2009年1月至6月(干预前)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113例作为对照组,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干预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干预组,对干预前后我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98.2%下降至67.5%;给药时机正确率由0上升至59.2%;预防用药时间从5.1d缩短至2.6 d;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6.4 d下降至4.9d.结论 对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有效干预,可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调取本院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行骨折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6例作回顾性研究,统计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预防性抗菌药物类别、品种、使用频率及不同骨科Ⅰ类切口术式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分析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类型。结果:126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共有80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49%;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居首位(45.00%),二、三位分别为头孢呋辛(17.50%)、头孢拉定(12.50%);给药时机以术前0.5~1 h居多(96.25%),持续时间≤24 h居多(67.50%);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类型以预防用药品种选择错误、预防用药持续时间过长居一、二位,构成比分别为25.00%、23.75%。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尤以药品种选择错误、预防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问题最为突出,应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以便促进本院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1月我院Ⅰ类手术切口出院患者94例,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行合理用药调查研究。结果术前未预防用药为9例,85例(90.4%)均预防用药。术后87例(92.6%)均预防用药。用药时间≥48h为15例,≥72h为12例。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给药时机基本符合原则要求,但抗菌药物原则起点稍高,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笔者所在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12月骨科、普外科择期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203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超使用级用药占68.93%,超类别用药占34.85%;单一用药占80.30%,二联用药占11.33%,手术前后更换药物占8.37%;术前2 h内给药占25.62%,术前未给药占13.30%,术前>2 h给药占35.96%,术后持续给药时间≤24 h占25.62%,给药时间>24 h占74.38%. 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药物使用率高、药物选择和用药时机不规范等问题,需制定相应措施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会容  罗诚 《中国药业》2014,(16):70-72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持续干预的效果,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0月至12月和2013年4月至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师在预防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溶剂选择、溶剂量、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使用合理率有了明显提高;人均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由5.67 d降至3.21 d。结论 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