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郑磊  路佳 《天津医药》2021,49(8):891-896
单细胞测序是一种新兴测序技术,能够对单个细胞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组进行分析。基于单细胞测 序探索结直肠癌中不同的分子和临床病理特征,可以揭示结直肠癌中存在的肿瘤内异质性,同时为结直肠癌的早期 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鉴定结直肠癌 预后标志物、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28例,根据患者术前有无行营养支持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8 d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评估2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IgA、IgG、IgM、CD+4/CD+8等免疫学指标.记录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8 d时,干预组患者NRS200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d时,2组IgA、IgG、IgM、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陈如萍  刘蕊△ 《天津医药》2020,48(9):903-907
摘要: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在结直肠癌(CRC)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已成为研究热点。NGS不仅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以利于CRC早期筛查,还能够指导靶向药物的选择以及预测疗效和评估预后。本文就近年来NGS技术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蔓菁 《云南医药》2004,25(6):474-476
临床肿瘤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体内某些上调或下调蛋白质都可能用于疾病诊断监测、疗效评价或作为治疗靶子的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是一个较新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检测手段。我们采用C-12蛋白芯片诊断系统对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30例非肿瘤疾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中12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含量进行分析,旨在分析探讨这一新检测系统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傅平  周凯  洪华章 《江西医药》2014,(11):1125-1127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 FTS)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例)和FTS组(20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d和第7d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CD4+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d CRP较术前均升高( P<0.05),与FTS组对比,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于术后第3d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免疫球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d CD4+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CD4+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TS理念可保护免疫功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患者血液循环中癌细胞微转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时癌细胞微转移情况。方法以K19 mRNA及癌胚抗原(CEA) mRNA为标志物,取门静脉血与周围血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K19 mRNA以及CEA mRNA两者的阳性率大致相符,而且与临床分期、病理细胞分化情况相关(P<0.05)。经过2年的随访,阳性、可疑及阴性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循环中K19以及CEA两种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提示临床情况的意义,并且与患者预后有关。可用于对术后患者的定时复查,以使医师及早做出进一步的治疗计划或及时调整现有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将入选的60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A组)和传统治疗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7天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术后第3天血清IgA、IgG和IgM分别为[(1.55±0.35)g/L与(1.22±0.40)g/L,P〈0.05;(9.88±1.98)g/L与(9.01±2.35)g/L,P〈0.05;(0.89±0.22)g/L与(0.81±0.30)g/L,P〈0.05];A组和B组术后第1、3、7天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51±12)g/L与(83±10)g/L,P〈0.05;(136±16)g/L与(169±17)g/L,P〈0.05;(57±10)g/L与(80±9)g/L,P〈0.05]。A组和B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2±0.7)d与(4.8±0.6)d,P〈0.05]、住院时间[(7.6±1.1)d与(9.0±0.8)d,P〈0.05]以及住院费用[(13250±1800)元与(16356±2315)元,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低(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能够减轻对患者机体的免疫损伤,有效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李素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96-2097
目的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57例,分别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蛋白抗原(CA19-9)的水平,以同期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CEA和CA19-9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及与其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CEA和CA19-9的水平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水平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9-9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腹腔镜技术,按开放手术原则治疗结直肠癌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式)7例,Miles术式5例。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在70~180min之间,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50~210mL,平均80mL。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1例术后尿潴留。术后住院7~10d,平均7.8d。术后随访2~16个月,平均10个月,1例肝脏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和丰富的开腹结直肠手术经验是完成此类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大肠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结肠镜(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DD)和透明法(Raysum)重建,并与电子结肠镜(EC)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仿真结肠镜结合MPR、SSD和Raysum技术能对大肠癌病变准确定位,并有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及特征。但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结肠外形、肠腔内外情况、病变的形态、范围及浸润程度等细节方面各有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比较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腹腔温热化疗 (IPC)与全身化疗 (IVC)的优劣。方法 比较两组术前化疗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阴转率 ;术后 2周、6周时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体力状况等临床症状。结果 ①术前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IPC组 3例 ,IVC组 2例 ,经术前IPC后开腹即时IPC组均阴性 ,而IVC组 2例仍为阳性 ;②术后 2周时外周血WBC、CD3 、CD4、CD4/CD8和NK细胞下降IVC组更明显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③两组消化道反应和体力状况下降IPC组优于IVC组。结论 IPC能直接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 ,作用于腹腔及内脏微小转移灶 ,对防治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腹腔及肝脏转移 ,提高手术疗效具有科学理论依据及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放免显像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氯胺T法对抗癌胚抗原(CEA)单抗进行^131I标记,将碘标记后的单抗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48~72小时后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仪(SPECT)显像,图像采用免疫断层专用程序重,检查前后检测血相关指标。结果 45例行放免导向诊断的患者,44例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97.8%。除5例病人有一过性发热外,余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放免显像大肠癌的诊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自2000年7月对22例结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果:22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达到根治术切除要求。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安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腔内引流对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的大肠癌根治性切除腹腔内肠吻合159例(其中机械吻合76例)的资料。159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治疗组)行大肠腔内引流96例,乙组(对照组)。未行大肠腔内引流63例。结果 159例吻合口瘘共发生8例(5.03%),其中甲组2例(2.08%),乙组6例(9.5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59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治疗组)行大肠腔内引流96例,乙组(对照组)大肠癌术中放置大肠腔内引流管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疾病稳定(SD)率、疾病进展(PD)率、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0%、56.0%、20.0%、20.0%、60.0%、80.0%;对照组患者的CR率、PR率、SD率、PD率、ORR和DCR分别为0、16.0%、40.0%、44.0%、16.0%、56.0%;实验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贫血、血小板降低、呕吐、乏力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疼痛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较全身化疗显著,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收治的77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Duke B期10例、C期48例、D期19例,I期切除吻合60例,其中根治性切除45例、姑息切除15例,近端肠造瘘术5例、肠短路术4例、金属支架8例,5年生存率为35.1%.结论 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术中决策需在疗效、预后、生存质量三者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伴发结肠息肉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对结直肠癌伴发息肉的早期诊断及处理的策略。方法对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结直肠癌中有7例为复发性结直肠癌,于35例患者中检出息肉共95枚,其中22例有多发息肉;24例经组织病理活检,其中19例为腺瘤性息肉,1例出现癌变。结论结直肠癌伴发结肠息肉的比例较高,且多数为腺瘤性息肉,重视结直肠癌伴发息肉的处理是降低结直肠癌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对多药耐药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P-糖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对FOLFOX4方案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淋巴细胞膜 P-gp表达阳性大肠癌患者62 例,随机分为三苯氧胺组 (33 例) 和单纯化疗组 (29 例).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膜 P-gp含量进行定量研究,观察化疗效果.结果 三苯氧胺能显著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膜P-gp 含量(P< 0.01),提高P -g p 转阴率(P< 0.01),显著提高化疗总有效率(P< 0.01)、中位生存期(P< 0.05)和1年生存率(P< 0.01).结论 三苯氧胺能有效逆转晚期大肠癌多药耐药,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外源性干扰PVT1表达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转染小干扰RNA(siRNA)干扰RKO和HCT116细胞PVT1表达(si‐PVT1组);另设阴性对照siRNA(si‐NC)组。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 RKO和 HCT116细胞增殖力,Transwell实验检测RKO和HCT116细胞侵袭力,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抑癌基因SMAD4的表达。结果与si‐NC组相比,si‐PVT1组RKO和HCT116细胞增殖力抑制(P<0.05或P<0.01),细胞克隆数减少(P<0.01),细胞侵袭数目减少(P<0.05或P<0.01),且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PVT1能促进CRC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CRC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