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曼林 《中国药业》1999,8(12):13-14
糖尿病引起的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大约有30%的D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此病。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蛋白排泄速度越快,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得越快。一致认为尿蛋白排泄的速度是衡量肾病进展的指标。因此减少尿蛋白排泄和早期防治肾受损是相当重要的。临床已有很多报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桔抗剂有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的作用。作者对1997~1998年本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压正常、尿白蛋白wt5Og/d的48例D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进行为期8周…  相似文献   

2.
廖渝  尹南  赵琨  肖日军  易建军 《中国医药》2013,8(1):125-12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2型糖尿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早期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mALB)排泄增多,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目前,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是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UAE的增加是2型糖尿病肾病加重的有力依据。减轻蛋白尿是治疗的关键,尤其在肾脏损伤可逆性阶段(糖尿病肾病早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糖尿病患者中尿MA阳性20例,而正常对照组中尿MA阳性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尿MA阳性率不断上升。结论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尿白蛋白的增加及肾小球率过滤率的增加,经治疗可逆转,可以延迟蛋白尿及肾衰的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尽早发现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对于有效延缓DN的进展,起着关键作用。临床蛋白尿期出现前如能发现早期肾损伤的症状,采取措施,积极防治可延缓或阻止其进入临床蛋白尿期,从而抑制病情进展,延缓病情。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是否已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是公认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通过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尿蛋白排泄率状态的骨密度变化,分析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与骨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俞伟男  付忠琴  张焰 《江苏医药》2001,27(3):195-196
目的:评价L-精氨酸(L-Arg)抑制试验在糖尿病早期肾病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方面的诊断意义。方法:给55名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静脉滴注L-精氨酸,检测滴注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计算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结果: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在早期肾病的开始升高,而紧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则在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初期(Mogensen标准第一,二期)即已受损。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肾小管功能的受损要早于肾小球功能的受损;L-Arg抑制试验是一项安全,简便的功能试验,适用于评价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6.
胡丽萍 《海峡药学》2010,22(2):142-143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测定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健康志愿者和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再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周后,再次测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较健康志愿者组高,且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就已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栓调节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下降。结论血栓调节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 ,以肾功能、微量白蛋白、尿中 Ig G及高血压史相结合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参考标准。其中 ,尿白蛋白作为糖尿病肾病开始和进展的临床标志 [1 ]。本文通过测定尿白蛋白 (Alb)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 (U AER)、尿铜蓝蛋白 (Cerp)水平、铜蓝蛋白排泄率 (CER) ,旨在判断尿铜蓝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正常对照组 :2 0名全部为我院健康工作人员 ,无高血压 ,心、肝、肾或内分泌疾病。1.1.2 糖尿病 (DM) :8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按胰岛素及 C肽释放曲线、胰岛细胞抗…  相似文献   

8.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随意尿标本测定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直接抗原-抗体凝集反应测尿白蛋白,利用肌酐比色法苯-苯反应测肌酐浓度,计算65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同时测定他们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尿素氮、血肌酐,并与之比较.结果: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显著相关性,其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且其变化早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结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杨静 《哈尔滨医药》2012,32(2):115-116
目的 探讨尿液纤维连接蛋白(F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 cadherin)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四种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病例组分为3组,同对照组一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尿FN、RBP、mAlb E - cadherin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种蛋白均随着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加,在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DMA组中尿微量白蛋白和上皮细胞钙粘蛋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纤维连接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4h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增高的DMB和DMC两组四种蛋白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种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均增高,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随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最终导致终末肾功能衰竭。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中总蛋白排泄正常,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的高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血尿酸浓度将5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检测两组血压、人体测量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血肌酐及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结果高尿酸组中的无蛋白尿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组中大量蛋白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微量蛋白尿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相关,血尿酸可更直观地预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早期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00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有效测定。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有效的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肾病微血管的病变程度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有明显的关系,而尿微量白蛋白也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出现损伤的标志,即可作为慢性肾病的诊断指标。因此,定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将有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Romano等[1]的研究认为,有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变的DN,即使血糖和血压控制良好,也难以控制其肾功能衰竭恶化。因此,如何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是其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用前列地尔联合应用洛丁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52例,且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20~200μg/min的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Mogense…  相似文献   

14.
对5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及每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显示:(1)尿α_1-mG与每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2)尿α_1-mG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无DN组与早期D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尿α_1-mG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田荣华 《北方药学》2012,9(8):57-58
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和血清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esnephropa-thy,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检测3组患者的Uaer、Kim-1、Cys-C。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ys-C、尿Kim-1、Uaer含量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无肾损害组血清Cys-C和尿Ki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联合检测Cys-C、尿Kim-1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范良敏 《贵州医药》1992,16(3):183-18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有学者统计,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30~50%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尿蛋白排出量>500mg/24小时,常提示肾功能损害已不可逆。但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常只限于少数肾单位损害,肾小球滤过屏障轻度受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均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和部分逆转,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若干进展作一概要综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1、肾肥大,GFR 上升糖尿病肾病最初的肾脏变化是肾肥大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上升。研究证明早期 GFR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30例全血肌酐、尿素氮正常、常规尿蛋白阴性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其血压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收缩压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高而渐进性升高。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显性白蛋白尿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舒张压影响不大。因此认为,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是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一个因素,而高血压又可促进或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早期进行控制血压、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的治疗对减少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降低与高血压相关联的心血管病死亡率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陈宝平  杨素霞  吴江  陈芳  时军  赵清 《中国药师》2009,12(3):280-28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含量,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指标。比较不同UAER患者sICAM-1及血糖、血脂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sICAM-1与UAER及血脂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浓度随病程的延长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sICAM-1与UAER、TC、TG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关系密切,sICAM-1有望作为判断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沈友权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683-1684
目的监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方法对8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88例尿白蛋白排泄宰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分析。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对照组相比.昼夜血压明显升高,昼夜平均血压差值百分率下降。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且其微量白蛋白尿与昼夜血压升高、昼夜血压节律异常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尿蛋白四联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是导致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主要原因。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为20%。40%,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0%。20%,糖尿病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的就有5%-10%。DN起病隐匿,早期常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较困难,一旦进展至临床DN,肾功能常呈进行性恶化,现尚缺乏有效的方法阻止其发展。因此,DN的早期诊断对早期防治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DN病理主要以肾小球硬化为主,常同时伴有肾小管或肾间质的损害,并参与肾功能的损害。尿系四联微量蛋白的检测是目前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