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口感染是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 ,如处理不当 ,可成为经久不愈的窦道、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且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现将我院近三年Ⅲ类手术切口的预防感染措施总结如下 :以供同道们参考。1 资料与方法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共住院的Ⅲ类手术切口病人 395例 ,其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诊疗的腹部切口为Ⅲ类手术切口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采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缝合,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常规缝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对照组为12%,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9—09~1991—12共收治腹部感染手术(均为Ⅲ类切口)114例,一经诊断均需急诊手术。在术前、术中应用“金三联”(氨基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预防切口感染,收到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4例,男77例,女37例。年龄4岁~70岁,平均29.6岁。其中原发性腹膜炎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1例,胃癌穿孔1例,肠穿孔24例,阑尾炎穿孔45例,子宫壁间蜂窝组织炎自发穿孔1例。均有腹膜炎体征及不同程度的发热,白细胞增高和(或)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4.
切口内置潘氏管预防Ⅲ类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6月在腹部外科 类手术切口内埋置潘氏管行闭式引流 ,并以同期同类手术切口不置管组为对照 ,明显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提高了 期愈合率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6月作者施行之腹部外科全手术 类切口 ,随机分为二组 ,置管组 89例 ,男44例 ,女 45例 ,平均年龄 45 .7岁 ;不置管组 78例 ,男 41例 ,女 37例 ,平均年龄 44 .2岁。详细资料见表 1。表 1 疾病及置管情况疾病 置管组 (例数 )皮下置管皮下肌层双置管不置管组例数化脓性阑尾炎 2 63 2 7坏疽性阑尾炎并阑尾穿孔 12 4…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Ⅱ、Ⅲ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Ⅱ、Ⅲ类切口手术病历605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品种、疗程和时机等进行分析.结果 Ⅱ、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率为33.22%,疗程不适宜45.12%,时机不适宜43.64%,品种不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前应用西力欣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同期住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应用西力欣,对照组术前未用抗生素,术后观察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结果治疗组甲级愈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术前应用西力欣是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前应用西力欣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同期住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术前应用西力欣 ,对照组术前未用抗生素 ,术后观察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结果 治疗组甲级愈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术前应用西力欣是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抗菌药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作用无可置疑,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般的Ⅰ类切口手术如注意严格的无菌技术及细致的手术操作,大多无需使用抗菌药物[1]及总后关于开展全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通知的精神,笔者所在医院进一步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Ⅰ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在规范Ⅰ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规范化使用抗菌药对预防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及经济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6种常见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594例,分为规范化和非规范化抗菌药预防使用组,分别对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规范化组抗菌药使用率为100%,而规范化组为29%(P〈0.01),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药品费用规范化组明显低于非规范化组(P〈0.01)。结论:规范化使用抗菌药并未增加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且能降低药品费用,降低抗菌药的使用及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10.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松合  李晴 《首都医药》2001,8(3):41-42
目的探讨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必要。方法随机抽取实验组54例,在围手术期不用抗生素,与使用抗生素的56例对照组比较,并对有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的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切口感染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性别、麻醉方式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手术时间长、营养差、糖尿病史、手术并发症呈正相关性。结论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营养差、手术并发症是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如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可酌情考虑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否则,不主张Ⅰ类手术切口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污染手术进行 3%过氧化氢冲洗切口加用庆大霉素皮下注射 ,用于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普外科污染手术病人 14 2 0例 ,其中男 86 5例 ,女 5 5 5例 ,男女之比为1 5 5∶1;年龄 10~ 84岁 ,平均 4 7岁。急性阑尾炎 5 4 0例 (穿孔 6 4例 )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4 2例 ,机械性肠梗阻 110例(肠管坏死 2 1例 ) ,结、直肠癌 2 14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 2例 ,外伤性空腔 (胃、肠 )脏器破裂 16 2例 ,胆囊颈结石嵌顿伴积脓 2 34例 ,急…  相似文献   

12.
赵伟  王春庆 《贵州医药》2007,31(10):891-891
腹部手术Ⅱ、Ⅲ类切口较多,术口污染机会大,术后切口感染率高.笔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切口周围封闭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早期未形成脓肿者2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2年间14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结果破膜时间长,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急诊手术及手术时间长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及时发现腹部切口感染,尽早处理,拆除腹部切口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治愈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西力欣预防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前应用西力欣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同期住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应用西力欣,对照组术前未用抗生素,术后观察切口甲,乙,丙级愈合率。结果:治疗组甲级愈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术前应用西力欣是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将230例腹部肥胖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用1%聚维酮碘清洗切口并浸泡2 min,并于切口放置硅胶管负压引流;对照组:110例,以生理盐水、甲硝唑冲洗切口,不放置引流。术后观察两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3.33%(4/120),对照组为16.36%(18/1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1%聚维酮碘清洗切口并浸泡2 min,并放置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查找腹部手术切口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我院普外科实行腹部手术共1187例,发生切口感染92例,切口感染率7.75%.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剐为1.12%(3/267)、8.24%(56/680)、13.75%(33/240);2005年4月1日-2007年3月31日在我院普外科实行腹部手术共1520例,切口感染61例,切口感染率为4.01%,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48%(2/420)、6.77%(38/790)、6.77%(21/310).结论:加强手术问空气质量控制;严格术中无菌操作、做好切口和手术野保护;适当的腹腔和切口的冲洗与引流;术中进行病原学和药敏标本采集、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患者的充分准备,是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除了高危因素增加及围产监护工作开展外,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剖宫产手术技巧、麻醉学及相关技术不断提高,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及常规手术,常用而且安全,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也会影响医疗工作,且如不及时解除,  相似文献   

18.
王胜 《河北医药》2011,33(14):2105-2106
目的探讨无盲区冲洗对于预防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122例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应用无盲区冲洗方法,对腹腔、腹壁肌及皮肤三部分分别予以冲洗;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方法行腹腔冲洗,2组均以0.9%氯化钠溶液及0.5%甲硝唑溶液行冲洗,对术后2组腹部切口感染情况予以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中,为浅部切口感染2例(3.28%);深部切口感染3例(4.92%);对照组中,为浅部切口感染7例(11.48%);深部切口感染15例(24.59%);2组在浅部切口感染及深部切口感染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盲区冲洗对于预防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腹部切口感染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普外科Ⅲ类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切口感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80例Ⅲ类切口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组40例和切口皮下未放置负压引流管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切口皮下未放置负压引流管组(P<0.05).结论 普外科Ⅲ类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药物封闭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采取无菌手术操作,对照组在腹膜关闭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洗伤口,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甲硝唑、庆大霉素同时于切口周围实施局部浸润注射封闭术口,两组患者术后均采取常规抗感染处理.结果 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与庆大霉素联合局部浸润注射封闭术口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