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不同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设正常冠状动脉(0支病变)26例,1支病变39例,2支病变30例,3支病变21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浓度。结果:AMI组高于UA组、SA组及对照组(均P〈0.01);UA组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及1支病变组和0支病变组(均P〈0.01);2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动脉粥样硬化范围有关。CRP既是冠心病病变的致病因子,也是冠心病病变的预测因子,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作为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60例CHD和正常对照者40例检测血清hsCRP的浓度,并比较分析彼此间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CHD组的hsCR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他疾病组的hsCRP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测定可作为CHD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红素(TB)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73例冠心病患者和15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hs-CRP和TB浓度,比较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hs-CRP和TB的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冠心病患者组血清TB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TB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或冠心病患者应定期监测hs-CRP和TB,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冠心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 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按照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选择26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hs-CRP及BNP浓度.结果 AMI、UAP、SAP组血浆hs-CRP及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组hs-CRP及BN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三支病变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双支、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完全闭塞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中度、高度狭窄组(P<0.01),高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P<0.01).结论 hs-CRP、BNP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65例冠心病和正常对照者50例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并比较分析彼此间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的TG、apoB,LDLC,LP(a)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poAl,HDLC较对照组减少P<0.05,TC亦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HSCR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他疾病组的HSCRP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测定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TC、TG、HDL-C、LDL-C、TC/HDL—C和hs—CRP,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hs—CRP是已知冠心病患者未来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CRP明显增高.结论CRP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严重脓血症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水平的改变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严重脓血症患者65例,作为A组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非脓血症老年患者65例,作为B组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和NA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NA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NA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0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NA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P和hs-CRP是反映老年脓毒血症患者危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和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HD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对象血清hs-CRP、HCY和IL-10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和SAP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CS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AP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SAP患者显著增高,而IL-10水平则较SAP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清hs-CRP、HCY和IL-10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CHD病情,尤其对急性冠脉事件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能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8):70-72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74例冠心病患者及36例正常对照健康成人血清中TT4、TT3、FT3、FT4、TSH水平,采用SPSS 11.0软件比较各指标水平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TT4、TT3、FT3、FT4、TSH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心衰组的血清FT3水平显著低于冠心病非心衰组(P〈0.05)与非冠心病组(P〈0.01);而冠心病非心衰组血清FT3,水平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FT3明显降低,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临床上可以作为反映冠心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清NO和hs-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NO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NO和hs-CRP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NO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hs-CRP水平又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NO水平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2378,P〈0.01)。结论血清NO和hs-CRP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冠心病的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缺血性心肌病(ICM)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的CR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CRP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SAP、UAP、ICM、AMI组的CR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UAP、ICM组的CRP含量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的含量高低对判断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XIE Rong-fang 《福建医药杂志》2012,34(3)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及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的大小、数量、厚度和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为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和厚度,抑制其炎症反应,消退动脉斑块,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对BNP和hs-CR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BNP和hs—CRP分别为(481.5±57.8)pg/mL和(12.4±2.9)mg/mL,均高于对照组[(41.2±9.6)pg/mL)和(3.8±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5.28,均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1.9±6.3)%,低于对照组的(60.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5);随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变化BNP和hs-CRP均随着分级的增加逐渐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10.11、12.42、4.18、5.02、3.98,均P〈0.05)。经Logistic分析,血清BNP和hs—CRP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BNP和hs—CRP相关,随着分级的增加BNP和hs.CRP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PG、sRANKL、hs-CRP等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在冠心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roups,ACS)组及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2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ontrol,CO)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OPG、sRANKL、hs-CRP及LDL-C表达水平,比较3组患者血清OPG、sRANKL、hs-CRP及LDL-C表达的差异。结果:ACS组患者中血清OPG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CO组,ACS组患者血清sRANKL水平低于SAP组及CO组。SAP组患者血清OPG及hs-CRP水平高于CO组,血清sRANKL水平低于CO组。结论:OPG、sRANKL、hs-CRP在冠心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异常,能够预测冠心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高血脂状态下进行强化治疗后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提出早期强化降脂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4例,入院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3.36 mmol/L),将其随机分为他汀组176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对照组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强化降糖、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戒烟、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随访(13±6)个月,观察指标:空腹血糖、LDL-C、高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等)。结果他汀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及hs-CRP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血糖:(5.3±0.9) mmol/L 与(6.7±1.2) mmol/L,P=0.042;LDL-C:(1.7±0.6)mmol/L与(3.9±1.6)mmol/L,t=-2.36,P<0.01;hs-CRP:(1.4±0.5)mmol/L与(3.8±1.2)mg/L,t=-2.48,P<0.01,临床心血管事件(15.6%与37.1%),χ2=4.78,P=0.032。结论应该早期强化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即使血脂不高,可以显著降低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入选的9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的外周血sFas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Fas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随访期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各组sFas水平的梯度差异一致。结论:sFas的升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映斑块不稳定的指标之一,其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