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暖  韩喆  袁蓓  许金鹏 《中国医药》2011,6(11):1307-1309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急性胸痛患者47例,发病时间在3h以内,其中确诊为AMI者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者18例,非心源性胸痛者3例.所有患者在就诊即刻和3、6、9、24h时间点动态检测IMA、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b)水平,对其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就诊即刻IMA、H-FABP、cTnI、CK-MB、Mb敏感性分别为65.3% (17/26)、69.2% (18/26)、15.4% (4/26)、15.4% (4/26)、42.3% (11/26);IMA、H-FABP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4.6% (22/26),与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h时,IMA、H-FABP、cTnI、CK-MB、Mb敏感性分别为80.8% (21/26)、92.3%(24/26)、23.1% (6/26)、34.6% (9/26)、76.9% (20/26);IMA、H-FABP联合检测敏感性96.2%(25/26),与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时CK-MB敏感性61.5% (16/26),IMA、H-FABP敏感性分别为88.4% (23/26)、96.2% (25/26),IMA、H-FABP联合检测敏感性高达100% (26/26),与单项指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9h时IMA、H-FABP、cTnI、CK-MB、Mb敏感性分别为76.9%(20/26)、73.1%( 19/26)、96.2% (25/26)、96.2% (25/26)、92.3% (24/26),IMA、H-FAB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2.3% (24/26),与单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cTnI、CK-MB敏感性为100% (26/26),此时检测cTnI、CK-MB敏感性优于IMA、H-FABP[分别为38.5% (10/26)和34.6% (9/26)],亦优于IMA、H-FABP联合检测[敏感性为50.0% (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h,IMA、H-FABP、cTnI、CK-MB、Mb的特异性分别为80.9%( 17/21)、90.5%( 19/21)、100.0% (21/21)、95.2% (20/21)、76.2%( 16/21).入院后6h,IMA、H-FABP、cTnI、CK-MB、Mb的特异性分别为95.2% (20/21)、85.7%( 18/21)、95.2%( 20/21)、85.7% (18/21)、71.4%( 15/21).在AMI早期IMA、H-FABP与cTnI、CK-MB检测AMI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Mb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IMA和H-FAB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Mb、cTnI、CK-MB浓度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73例)和溶栓未通组(33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b、cTnI和CK-MB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5),其中Mb较cTnI、CK-MB峰值出现更早,分别为(5.9±2.5)h、(14.5±3.2)h和(14.8±3.9)h(P<0.01);Mb、cTnI和CK-MB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Mb、cTnI和CK-MB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b较cTnI、CK-MB能更早的判定冠状动脉是否再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Mb、cTnⅠ、CK-MB浓度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73例)和溶栓未通组(33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b、cTnⅠ和CK-MB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5),其中Mb较cTnⅠ、CK-MB峰值出现更早,分别为(5.9±2.5)h、(14.5±3.2)h和(14.8±3.9)h(P<0.01);Mb、cTnⅠ和CK-MB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Mb、cTnⅠ和CK-MB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b较cTnⅠ、CK-MB能更早的判定冠状动脉是否再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 T(cTnT)、肌钙蛋白 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保定市易县医院收治的因急性胸闷、胸痛入院确诊的AMI 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保定市易县医院患有其他疾病(排除心脏疾病)的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 cTnT、cTnI、CK-MB 水平及观察组患者发病后2h、12h、24h、72h、10d 的 cTnT、cTnI、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 cTnT、cTnI、CK-MB 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 cT-nT、cTnI 水平升高时间早于 CK-MB(P <0.05)。结论 cTnT、cTnI 及 CK-MB 均可用于诊断 AMI,且 cTnT、cTnI 好于CK-M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疑似AMI就诊的患者154例,测定发病0-3 h内、3-6 h的血清H-FAB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其在AMI早期的灵敏度、特异性、诊断正确性。结果在发病3 h内,对H-FABP水平检测的灵敏度为71.2%,特异度(98.33%)、诊断正确率(84.67%),均显著高于cTnT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3~6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99.6%,显著高于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91.6%,准确度为97.3%。结论 H-FABP是AMI早期诊断的最灵敏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阳性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分为3组,急性心机梗死组(AMI)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结果:AMI组和UA组患者的H-FABP、CK-MB和hs-HS-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H-FABP、CK-MB和hs-HS-CRP的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56例AMI患者于胸痛发作0~4h、8h、12h、24h、48h、3d、5d和7d的血清,以及对照组48例的空腹血清同步进行cTnI与Mb的动态检测。结果AMI组血清cTnI、Mb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早期0~4hMb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而8h以后cTn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Mb。结论CTnI、Mb作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60例,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并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含量,并分别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肌钙蛋白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T-proBNP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肌钙蛋白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T-proBNP分别为(8.8±6.4)μg/L、(12.63±3.16)ng/L和(1385±251)ng/L,对照组肌钙蛋白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T-proBNP分别为(0.3±0.5)μg/L、(2.69±0.91)ng/L和(329±124)ng/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肌钙蛋白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T-proB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均表达上调,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鉴别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cTn)及肌红蛋白(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血清肌钙蛋白及肌红蛋白检测。血清肌钙蛋白检测采用酶免疫法,以〉0.5μg/L为临界值;肌红蛋白检测采用免疫透浊法,以〉65μg/L为临界值。结果 肌红蛋白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肌钙蛋白,而肌钙蛋白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肌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肌钙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可以优势互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用免疫浊度法检测30名心梗患者和35名正常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其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其肌钙蛋白I含量。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心梗患者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含量(8.00±3.47)mg/L、(26.33±11.52)ng/ml、(22.53±12.97)ng/ml,显著高于正常成人组水平(P<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含量呈正相关(r=0.56,P<0.05;r=0.46,P<0.01;r=0.49,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心梗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60例根据胸痛到就诊时间不同分为4h组及4~8h组。对全部患者于就诊时即刻抽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计算3种检测指标对两组患者诊断的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在4h组的cTnI、CK-MB与H-FABP特异度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在AMI早期诊断中特异度优于cTnI、CK-M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A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对符合溶栓条件的36例患者行溶栓治疗。结果 cTnI升高时间在溶栓组患者中与CK-MB相当(P>0.05),在未溶栓组则迟于CK-MB出现(P<0.05);溶栓再通组患者的cTnI与CK-MB达到高峰的时间均早于溶栓未通组和未溶栓组(P<0.05),而每组患者的cTnI和CK-MB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cTnI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K-MB(P<0.05)。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I和CK-MB的联合检测对诊断AMI有重要意义,cTnI是一种优于CK-MB的辅助诊断AMI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罗楚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208-209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499(mi RNA-499)、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的无心脑血管疾病史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的mi RNA-499、Myo、c Tn I和hs-CRP含量。结果心肌梗死者mi RNA-499、c Tn I和hs-CRP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RNA-499相对表达量于发病02 h开始升高,22 h开始升高,24 h达到最高峰,44 h达到最高峰,48 h开始持续回落,c Tn I和hs-CRP水平均在08 h开始持续回落,c Tn I和hs-CRP水平均在02 h开始升高,82 h开始升高,812 h达到高峰,1212 h达到高峰,1216 h开始回落。mi RNA-499、c Tn I和hs-CRP等水平均于3 d后回到正常水平。结论 mi RNA-499、c Tn I和hs-CRP各有优缺点,三者联合应用能取长补短,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检测方法,对早期诊断AMI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冯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00-2301
目的:探讨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9例AMI患者按胸痛发作时间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0~<3 h组27例,3~<6 h组21例,≥6 h组31例。在XC80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其血浆H-FABP、MYO、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同期3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0~<3 h组、3~<6 h组和大于或等于6 h组检测的血浆H-FABP和MY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3 h组和3~<6 h组检测血浆CK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检测血浆CK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各组检测血浆H-FABP和MYO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浆H-FABP和MYO检测可作为AMI早期心肌缺血诊断较理想的生化指标,其阳性检出率高于心电图,有助于AMI的早期确诊、治疗疗效、预后以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方法 51例AMI患者为AMI组;22例发作性胸痛〈20 min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发病后1、2、3、4、6、7、8、10、12 h的血液FABP水平。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各时段的血液FABP、肌钙蛋白水平;并对比相同时段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AMI后患者血液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逐渐升高,比肌钙蛋白I较早的预测心肌梗死。结论脂肪酸结合蛋白应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方法 连续搜集了急性胸痛的患者 12 1例 ,其中 AMI患者 6 3例 ,非 AMI患者 5 8例 ,对上述病例进行血清 c Tn I、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测定 ,观察其变化规律 ,分组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AMI发病 6 h以内 ,Mb首先升高 ,敏感性达 87.1%。发病 18~ 2 4 h,c Tn I敏感性达 10 0 .0 % ,且于发病第 5日仍维持敏感性达 6 1.1%。入院即刻 Mb敏感性 92 .1% ,高于 c Tn I 5 5 .6 %和 CK- MB 5 7.1% ;Mb特异性82 .8% ,低于 c Tn I96 .7%。入院次日晨 c Tn I敏感性 96 .8% ,高于 Mb6 1.9%和 CK- MB77.8%。AMI患者入院即刻 c Tn I增高组与正常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 2 .9%和 3.6 % (P<0 .0 5 ) ,校正基线特征等多变量因素后 ,c Tn I是 AMI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OR值 1.171(P<0 .0 5 )。结论  c Tn I联合 Mb是诊断AMI的良好指标 ,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得到最佳体现。c Tn I亦有助于中后期 AMI的诊断。c Tn I是 AMI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临床检查,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152例胸痛患者分为AMI胸痛患者组(A组,85例)、非AMI胸痛患者组(B组,67例),并选取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游离钴比色法测定所有样本的IMA、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水平,比较A、B、C组入院时5项指标阳性率;A、B组胸痛发作后3、6 h H-FABP、IMA指标阳性率;A组以上5项指标在胸痛发作后3、6、12、24 h对AMI诊断的阳性率以及A组患者胸痛发作3 h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H-FABP、IMA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A组胸痛发作后6 h时IMA对AMI诊断的阳性率最高,为97.6%(83/85),同时在胸痛发作后3 h和6 h时,H-FABP和IMA指标中A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胸痛发作后3 h单独检测5项指标,发现IMA的灵敏度最高(94.1%),H-FABP的特异度最高(96.0%),H-FABP、IMA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99.5%.结论 H-FABP、IMA均为AMI检测的敏感性指标,H-FABP、IMA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h(hs—CRP)、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T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心肌梗死胸骨后疼痛发作2~6h的患者及48例心肌梗死胸骨后疼痛发作12~24h的患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定量法检测其血清CPR.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cTnI,并与3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AMI组患者的CRP、cTnI及CK—MB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联合检测CRP+CK—MB、CRP+cTnI+CK—MB、cTnI+CRP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结论联合检测hs-CRP、cTnI在AMI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可作为AMI的预后临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入院时进行心电图、彩超及生化检查,另取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55~75岁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观察两组自身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超敏C反应蛋白应首先作为病变提示,临床应具体结合超声以快速诊断。当诊断明确后超敏C反应蛋白仍可作为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