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未得到有效治疗的甲减患者,易出现脂代谢异常.据报道,在原发性甲减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伴有血脂异常[1].临床甲减伴血脂异常患者如何进行调脂治疗,调脂方案怎样选择及加用调脂药物的时机,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他汀类等调脂药...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的社区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血脂含量高于正常范围时称为高脂血症。我国20世纪60~80年代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非常低,而近30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VD的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及其成分的异常与CVD的关系。方法利用职工年度体检和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TC、TG、TDL-C、LDL-C的数据。以SPSS软件包在微机上集中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按统计学方法进行F检验和Z检验。结果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2.41%。患病率及LDL-C水平随年龄段的上升而增加。CVD组与健康人群组比较,HDL-C水平,CVD组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组;LDL-C水平CVD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Z>1.96。结论职工年度体检3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患病率及LDL-C水平随年龄段的增加而升高。由此证明血脂异常是CVD的危险因素,而且血脂四项中,HDL-L、LDL-C异常较TC、TG异常更危险。  相似文献   

4.
山西中部地区成人血脂异常伴糖代谢异常的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山西中部地区20岁以上血脂异常人群中糖代谢异常者的患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资料完整的3348例纳入本次分析,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及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分为无代谢异常组(1488例)、单纯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组(1599例)、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伴糖调节异常(IGR)组(150例)及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伴糖尿病(DM)组(111例),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结果①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人群的IGR和糖尿病(DM)的患病率均高于血脂正常人群,血糖表现类型以单纯餐后2h血糖(2hPG)升高者居多,在IGR和DM者中占70.67%和53.54%。②在不同血脂异常类型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合并高甘油三酯(TG)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亚组,为26.32%,其次为高TC/LDL-C合并高TG亚组,为25.53%。③单纯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2hPG、血尿酸(UA)、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无代谢异常组(P值均<0.05)。除血脂和血糖外,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伴IGR组、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伴DM组的BMI、W、WHR、SBP、UA及HOMA-IR均显著高于无代谢异常组及单纯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组(P值分别<0.05、0.01)。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伴糖尿病组的HOMA-IR显著高于单纯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组伴IGR组(P值均<0.05)。结论①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人群伴发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增加,其中高TC/LDL-C合并高TG及低HDL-C者高血糖的患病率最高;②血脂边缘异常及异常伴发高血糖人群中,无论伴发IGR或DM,其血糖表现类型以单纯餐后2hPG升高者居多;③与无代谢异常组相比,血脂异常者无论是否伴发糖代谢异常,其总体脂、局部体脂、血压、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均显著增高,发生高血糖后各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程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周大海  周子安 《中国药店》2011,(12):I0006-I0007
血脂异常是血浆中脂质量和数量的异常.但并无临床症状和表现:可见于不同年龄、性别.常与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病。估计我国有患病人数1.6亿。由于心血管病(脑卒中和冠心病)已成为我国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血脂异常升高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脂代谢紊乱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防治血脂异常已经成为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与日常生活中高脂、高热量的不合理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本文旨在综述血脂异常治疗的新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治疗方面的主要思想,向广大读者提供预防知识。  相似文献   

7.
血脂康治疗老年人高脂血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高脂血症在临床工作中常见.高脂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调脂治疗的重点都强调降低血LDL-C,2007年5月公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依照指南调脂治疗积极谨慎原则,多数学者认为LDL-C水平达标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我科收治老年慢性患者较多,收集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130例,临床观察应用血脂康调脂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单位在职职工血脂异常、脂肪肝的患病状况,提出拟干预措施。方法对健康体检者的血脂、肝脏检查资料,以及职工性别、年龄的血脂异常、脂肪肝患病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3年间血脂异常、脂肪肝总体患病率较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持续增高,脂肪肝患病率2009年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男性患病率逐年升高;②血脂异常、脂肪肝40~49岁患病率增高明显;③年轻女性(50岁以下)血脂异常、脂肪肝患病率较男性低,50岁以后迅速升高。结论虽然每年进行体检,但血脂异常、脂肪肝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患病率一直较高,尤其男性患病率持续升高,必须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发展,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加%左右合并血脂异常[1],其与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变化等协同作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大血管病变,使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冠心病患病率更高、程度更重、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长期规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特点,规范肝功能异常的管理.方法 以科室收治的长期住院(≥5年)精神病患者110例为观察组,以体检科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基线及治疗后的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0%,对照组为18.8%(P>0.05).观察组2型糖尿病、高脂血脂、肝脏生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33.6%、75.5%、35.5%,对照组为17.0%、33.0%、17.0%(P<0.005).观察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1.8%.结论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为轻度.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我们推荐在开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行基线肝脏生化检测,随后定期检测肝脏生化指标尤其有肝损害危险因素的人群.  相似文献   

11.
董越  武爽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53-255
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形成的必要因素,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当前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18岁居民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8.6%[1].而膳食状况是影响血脂的一个因素,同时通过膳食干预也是控制血脂的有效手段[2,3].本文就我院体检血脂患者进行膳食干预评价,观察膳食结构对血脂的影响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朱晓彤  张培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66-2866
目的:了解新沂市城镇居民血脂情况。方法:对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健康体检人员血脂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脂异常总患病率54.29%,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56.7%,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52.5%。结论:新沂市城镇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在居民中普及健康知识宣传,减少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8年河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与血脂异常患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年常住人口为样本,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年居民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各亚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2018年共7 702人纳入分析。高血压患病率为37.5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患病率为12.1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的患病率为2.75%,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的患病率为9.42%。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是36.23%,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是6.62%,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率是15.28%,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是22.30%,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是5.01%。高三酰甘油血症者患高血压风险是三酰甘油正常者的1.448倍(95%CI:1.229,1.704),血脂异常者患高血压风险是血脂正常者的1.311倍(95%CI:1.105,1.555)。结论 河北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及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血脂异常与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郭雯  张维君 《中国医药》2012,7(11):1476-1478
全国目前估计有各类血脂异常者1.6亿人[1],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8.6%.研究表明血清TC或LDL-C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而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且后果严重.2009年城市和农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分别为41.13%和40.40%,是我国第1位的死亡原因[3].因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给予重视.但血脂异常的治疗目标值究竞应该如何界定,如何做到目标值的“因人而异”,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社区人群血脂异常、肾损害的流行病学分析,探讨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血脂异常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珠海市城区愿住民最集中的湾仔社区,筛查对象为年龄18~75岁的居民,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血肌酐;收集非晨尿标本,进行尿常规检查,同时检测尿白蛋白,并计算尿白蛋白和尿肌酐比值(ACR).结果 接受筛查人群中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胆固醇血症40.5%,高甘油三脂血症37.1%,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16.4%;肾损害患病率14.1%.商甘油三脂血症患者肾损害发生率17.1%(91例/533例),显著高于正常甘油三脂人群肾损害发生率12.4%(112例/903例),P=0.000;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肾损害发生率20%(47例/235例),显著高于高密度脂蛋白正常人群肾损害发生率13.0%(156例/1198例),P=0.007.结论 结果提示珠海市社区人群血脂异常发病率可能高于我国平均水平;血脂异常可能是引起肾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延长了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但终身治疗的副作用如血脂异常、血糖调节异常和体脂分布异常,也增加了HIV感染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运动锻炼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干预措施,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旨在综述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及运动锻炼对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的干预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更是心脑血管病的潜在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血脂异常发生率逐年上升,让人十分担忧。因此,调脂工作需要尽快、正确地进行。目前,调脂的主战场在他汀等知名西药身上,但近来研究发现,中成药防治血脂异常,同样有着不俗疗效,正逐渐成为调脂用药的热点。中医讲究辨证用药,在使用相应中药调脂前,我们先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给血脂异常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人血脂异常的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在社区18以上人群中进行现况调查,采用问卷形式收集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糖等指标。依据中国血脂异常成人防治指南确定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结果社区血脂异常成人患病率为43 N.2%,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7.6%,女性为4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40~59岁患病率最高,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血脂异常患病率逐渐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血脂异常有显著关联的因素有性别、是否吸烟、体重指数水平、蔬菜食用量、收缩压、血肌酐、血糖、血尿酸。结论社区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市人群的水平,40~59岁男性、老年女性是重点人群,在社区应加强健康教育以及血脂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5%[1];但该群体的患病知晓情况不尽理想。根据统计,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患者患病的知晓率仅为30.1%[2]。本研究旨在分析血脂异常患者的资料,了解影响我国基层社区血脂异常知晓率的因素及问题所在,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血脂异常患者的教育及防治工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资料为"社区居民胆固醇教育及控制"项目基线调查部分数据。该调查于2007年5月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成年人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5~10月对北京市朝阳区12 384名18~7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描述北京市朝阳区成年人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等指标,采用χ2检验的方法推断性别间慢性病患病率是否有差异,采用趋势χ2检验的方法推断慢性病患病率是否随年龄增加呈线性趋势。结果朝阳区成年人(18~70岁)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经标准化后分别为38.37%、20.91%、23.15%、11.40%、45.40%和13.14%。年龄与慢性病患病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患病率均增加。高血压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结论北京市朝阳区成年人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全市水平,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低于全市水平。男性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