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测定这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患者血清中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炎症反应标志物hs-CRP的浓度,具有可观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2例冠心病(CHD)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hs-CRP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①hs-CRP水平在UAP组、AMI组较SAP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②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hs-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后亦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hs-CRP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测量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清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水平,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白介素石(IL-6)、白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CS组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IL-6、IL-8及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IL-8及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h)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DP)、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ACS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40mg组40例、20mg组40例;对照组40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3组入院时、入院后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FDP和血脂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住院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FDP水平且40mg作用优于20mg。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及凝血反应,40mg作用明显优于20m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2例CHD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hs-CRP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1)hs-CRP水平在UAP组、AMI组较SAP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后亦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hs-CRP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某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各指标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伴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在未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更好地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而且更好地控制炎性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8.
周咏梅  陶剑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43-304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中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性因子的变化,同时监测其调脂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入选60例女性ACS患者经PCI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其中中年女性(40~59岁)组30例,老年女性(60~75岁)组3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分别抽血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G、TC、LDL-C、HDL-C及ALT、AST、CK.结果:(1)中年女性组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老年女性组;(2)中年女性组与老年女性组术前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即刻hs-CRP均高于术前(P<0.05);(4)两组在术后1周及1个月hs-CRP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年女性ACS患者虽然血脂异常率低,但其炎性因子水平仍有明显增高,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7.5%(7/40),常规治疗组为55%(22/40)。经统计学处理,阿托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少ACS早期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跃林  罗艳利 《河北医药》2007,29(8):811-8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健康对照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及不稳定心绞痛(UA)组30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测定治疗前后瘦素水平变化.结果 (1)患者血清瘦素水平AMI组高于UA组高于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也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较常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瘦素在ACS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病情相关,可作为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强化降脂对血脂正常、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有颈动脉斑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来我院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经化验血脂正常而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且做超声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共18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9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强化降脂治疗应用12个月,对照组92例只做常规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12个月随访率治疗组99%,对照组98%,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C[(3.01±0.48)mmol/L vs (4.73±0.52)mmol/L]、LDL-C[(1.94±0.37)mmol/L vs(2.71±0.42)mol/L]、高敏C反应蛋白[(2.3±0.6)mg/L vs(15.1 ±3.4)mg/L]、肿瘤坏死因子α[(2.17 ±0.46)μg/L vs(3.28±0.51)μg/L]、白细胞介素6[(91.41 ±25.53)ng/L vs(163.41 ±23.96)ng/L]、颈动脉斑块总积分[(24±13)vc(56±2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LT、肌酸磷酸激酶2组比较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G、HDL-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脂正常、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有颈动脉斑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强化降脂治疗可以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8w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PR和DD水平,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96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g/d),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g/d)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Hs-CRP浓度及IL-6、IL-8、IL-10的水平变化,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II,-6、IL-8、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治疗前三组Hs—CRP、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各组Hs—CRP、IL-6、IL-8、IL-10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后Hs—CRP、IL-6、IL-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后大剂量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对38例临床确诊ACS住院患者的hs-CR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CS患者组血清hs—CRP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演变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情况。方法 69例ACS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TC、TG、LDL、HDL,另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种不同剂量(10mg、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变化、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38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34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CRP和Fig、TC、LDL-C的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结果治疗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RP、Fig、TC、LDL-C水平及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同时未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 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PR水平,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110例ACS患者,以40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hsCRP。结果ACS组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25±3.51)和(11.14±2.23)ng/ml,P<0.01;(4.32±2.41)和(0.23±0.11)mg/100 ml,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MMP-9和hsCRP的高表达可佐证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