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姜燕 《江苏医药》2013,39(10):1221-122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88例,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92例,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排气早,术后疼痛时间短,住院时间少,住院费较高,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比在治疗子宫肌瘤疾病方面传统的剥除术和腹腔镜下剥除术的区别,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优势。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组患者则选择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排气时间、出血量和住院的天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在出血量上要少,在术后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天数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和50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者作为腹腔镜组,后者为传统开腹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日。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传统开腹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治疗子宫肌瘤疾病方面传统的剥除术和腹腔镜下的剥除术的区别,分析腹腔镜下对子宫肌瘤进行剥除的优势.方法 选择在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将其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治疗组患者则选择腹腔镜下剥除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的排气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的天数.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在出血量方面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少于对照组患者,另外在术后排气的时间以及住院的天数方面治疗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腔镜下对子宫肌瘤进行剥除手术,是效果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在手术中出血量较小,恢复使用的时间也较短,缩短了住院的时间等独特的优势,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陈红  冯莉  周云保 《江苏医药》2012,38(19):2276-227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肌壁间肌瘤40例,多发性肌瘤6例,阔韧带肌瘤2例,浆膜下肌瘤2例.手术时间35 60 min,术中出血60-30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d.1例患者术后第3天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好转.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症、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78例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其中77例镜下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病例选择恰当,随着腹腔镜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器械的更新改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困难性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困难性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资料患者60例(A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同期行开腹困难性子宫肌瘤剥除的80例(B组)的临床资料,以及选择我院同期行腹腔镜下普通子宫肌瘤剥除的200例(C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三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粘连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术后病率、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转开腹率、副损伤发生率、皮下气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妊娠率、残瘤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普通子宫肌瘤剥除及开腹困难性子宫肌瘤剥除术相比,腹腔镜下困难性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稍多,但未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海燕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96-209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72例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7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量80~300ml,术后肛门排气平均16h、下床时间6~12h、住院时间3—6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病例选择恰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康伟 《河北医药》2011,33(20):3086-3087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探索一种保宫治疗子宫肌瘤的更好方法.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 经过观察分析,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少...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剔除与传统开腹手术剔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0.15±11.77)min,术中出血量为(120.20±30.56)m1,术后排气时间为(31.05±5.00)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5.01±3.10)h,术后住院时间(6.51±2.76)d,术后使用止痛药物的患者有4例(7.14%),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问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62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6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在呕吐、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切口及盆腔感染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钱丹  朱好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68-169,17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1、2年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患者的肌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1年后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2年后两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好。不仅损伤小、恢复快,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月经改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曲普瑞林应用于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1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缩小肌瘤利于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超过12孕周大小的患者153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于月经周期的第2天肌肉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月1次,共3个月.以术前未用曲普瑞林施行同样手术的大子宫肌瘤患者148例作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子宫肌瘤体积、术中平均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可明显缩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减少子宫血流,使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并改善贫血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50例和开腹组4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阴式辅助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3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阴式辅助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15例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在失血量、瘤体直径、肌瘤数目、手术后引流量、中转开腹以及术后发热率等方面的明显胜于对照组。观察组所需要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蠕动开始时间以及肛门自行排气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1)。两组均没有不良反应。结论阴式辅助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非常显著,患者切口创伤低、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陈聃  刘毅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82-183,186
目的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问和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彭爱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76-17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全切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行手术子宫全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对照组实施单纯的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感染及术后严重疼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其中观察组术后性交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相对于单纯阴式子宫全切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多发性子宫肌瘤5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0例,行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B超监测协助定位肌壁间瘤体,防止漏挖。开腹组20例行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平均进软食时间(28.10±3.57)h,术中出血(144.91±46.97)ml,VAS疼痛评分(2.33±0.98)。开腹组术后平均进软食时间(52.30±7.45)h,术中出血(199.76±63.21)ml,VAS疼痛评分(5.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成为临床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开矿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术式可行性。方法选择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26例行传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13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开矿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开矿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减少了特殊器械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