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洋参茎叶皂甙对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洋参茎叶皂甙(POS250、500μg/ml)使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阀电位、最大舒张电位、最大除极速度及复极50%水平的动作电位波宽一致减小。实验结果表明,PQS可能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3d内电张调整性T波(EMTV)产生的相关性、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7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左室特发性室速47例,右室特发性室速4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观察心室除极顺序及术后3d内心电图EMTV产生的相关性。结果(1)EMTV的产生与心室异常除极顺序有关,右室流出道室速RFCA后不出现EMTV;(2)左室特发性室速比右室特发性室速更易产生EMTV(P〈0.01);(3)EMTV的产生与术中消融的即时有效时间呈负相关,与其他的诱发条件无显著相关性;(4)不同部位的心室最早异常除极产生EMTV的导联分布特征及其深度、宽度不同。结论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可出现EMTV,EMTV是一种心肌电生理特性,根据其特性可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T波改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正常条件下,发自窦房结的冲动依次激发心肌产生动作电位(Activity potential,AP)而使整个心脏出现正常节律性搏动。每一AP末期常有一徐缓的除极化波,它随膜电位的恢复而消失。但在某些情况下,该除极可增大或形成几个除极波,称延迟后除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s,DADs)或震荡后电位(oscillatory afterpotential,OAP)该电位增高达一定  相似文献   

4.
刺五加叶皂甙单体Sb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中所用的刺五加叶皂甙单体Sb(50、200μg/mL),使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超射、最大除极速度及复极(10%、50%、90%)水平的动作电位波宽一致减小。Ca2+80μg/mL能使之反转,Sb作用与尼莫地平作用相似。上述结果表明Sb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海葵毒素(ATXⅡ)改变钠通道关闭的动力过程,研究钠通道电流变大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在酶解分离的豚鼠心肌细胞、离体心室肌标本和整体动物上,分别应用膜片钳技术、细胞内微电极技术以及心电图Ⅱ导联,记录豚鼠心肌细胞早钠通道电流、动作电位和整体心电图。结果当ATXⅡ特异性地与钠通道结合后,早钠通道电流增大。表现为早钠通道开放的出现频率增加,开放时间常数显著延长,此变化与ATXⅡ的浓度成正相关。与其相对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位幅值明显增加,0期最大除极速率Vm ax显著增大,而静息电位基本不变;整体动物心电图出现QRS波波宽减小。结论早钠通道电流的增大,可使心肌除极速度和幅度显著增加,使兴奋波在心室内传导速度加快,导致QRS波变窄,亦可导致心律失常中早期后除极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海葵毒素(ATXⅡ)改变钠通道关闭的动力过程,研究钠通道电流变大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在酶解分离的豚鼠心肌细胞、离体心室肌标本和整体动物上,分别应用膜片钳技术、细胞内微电极技术以及心电图Ⅱ导联,记录豚鼠心肌细胞早钠通道电流、动作电位和整体心电图.结果 当ATXⅡ特异性地与钠通道结合后,早钠通道电流增大.表现为早钠通道开放的出现频率增加,开放时间常数显著延长,此变化与ATXⅡ的浓度成正相关.与其相对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位幅值明显增加,0期最大除极速率Vmax显著增大,而静息电位基本不变;整体动物心电图出现QRS波波宽减小.结论 早钠通道电流的增大,可使心肌除极速度和幅度显著增加,使兴奋波在心室内传导速度加快,导致QRS波变窄,亦可导致心律失常中早期后除极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叶皂甙单体Sb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中所用的刺五加叶皂甙单体Sb(50,200μg/mL),使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超射,最大除极速度及复极(10%,50%,90%)水平的动作电位波宽一致减小。Ca^2^+80μg/mL能使之反转,Sb作用与尼莫地平作用相似。上述结果表明Sb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8.
隔性q波     
心室除极首先自室间隔左侧面开始。产生的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投影在V1、V2导联轴正侧形成隔性r波,间隔向量投影在I、aVL、V5、V6导联轴负侧,出现隔性q波(图1)。室间隔除极异常可使V1~V3导联r波及I、aVL、V5、V6导联q波消失。引起室间隔除极异常的原因有室间隔缺血、损伤或坏死、束支阻滞、心室肥大、心脏钟向转位、束支阻滞、分支阻滞、室间隔缺血、损伤或坏死等。  相似文献   

9.
黄芪皂甙对培养心肌细胞跨膜电活动与自发性搏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培养Wistar大鼠乳鼠的心肌细胞。向培养基中加入黄芪皂甙500μg.mL^-^1使搏动的心肌细胞群落数目增多;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增高,波幅,波宽,超射,最大舒张电位,阈电位,最大除极速度等各项参数减小;心肌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减小10mV。洗脱后恢复。以上结果表明黄氏皂甙能抑制Na-K-ATP酶。  相似文献   

10.
培养Wistar大鼠乳鼠的心肌细胞。向培养基中加入黄芪皂甙500μg·mL-1使搏动的心肌细胞群落数目增多;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增高,波幅、波宽、超射、最大舒张电位、阈电位、最大除极速度等各项参数减小;心肌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减小10mV。洗脱后恢复。以上结果表明黄芪皂甙能抑制Na-K-ATP酶。  相似文献   

11.
J波形成机制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J波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1996年严干新教授经冠脉灌注的犬心肌组织块电生理模型同步记录的跨心室壁内、中、外3层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结合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生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J波形成与相应离子通道的改变、温度及心肌细胞内、中、外膜除极顺序密切相关。结论任何因素致心肌外膜动作电位1期与2期之间阳离子外流绝对或相对增加均可在心电图上出现J波。  相似文献   

12.
1 QTd的心电生理基础体表ECG上的QT间期 ,由心室肌除极的QRS波 ,复极的ST段和T波组成。在进行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基础研究中 ,用细胞微电极或膜片钳记录到的心肌单细胞动作电位 ,其静息电位为 - 90mv ,由K+平衡电流形成。除极时Na+ 内流形成O位相 ,由 -90mv急速上升至 + 2 0mv ,除极 0位相仅 1ms ,然后进入复极 ,分别称 1,2 ,3和 4位相 ,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的除复极电活动的综合向量在导联的投影为ECG。QRS波对每个细胞而言 ,在 1ms除极后即进入复极 ,因此QT间期代表心肌的复极过程。体表ECG中最长与…  相似文献   

13.
用心电向量图与上胸部心电图标测分析J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心电图(ECG)J波的形成原因和机理。方法:用前胸ECG非同步标测及不同层面的心电各量图(VCG)研究J波的特征。结果:27例右胸关J波集中分布在第四肋间以上,以V2为轴线向上略呈扇形展开。其中23例大J波,其相应层面VCG均有明显靠前上为主并向后下反折的终末向量,其X、Y、Z轴除极向量曲线终末部分,Z轴100%,Y轴近半数(11/23)按常规QRS终点以J点划线时未回到基线,对比病例则  相似文献   

14.
西洋参茎叶皂甙(PQS250、500μg/ml)使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最大除极速度及复极50%水平的动作电位波宽一致减小。实验结果表明,ROS可能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培养Wistar大鼠乳鼠心室肌细胞,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50μg/mL至800μg/mL的刺五加叶皂甙单体(AcanthopanaxsenticosidesC1,Sc1),可使心肌细胞的自发性搏动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洗脱后能使之得以恢复。向培养基中加入100μg/mLSc1,使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最大除极速度及复极(10%、50%、90%)水平的动作电位波宽一致减小。Ca2+80μg/mL能使之反转。Sc1作用与0.4μg/mL尼莫地平作用相似。上述结果表明Sc1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等电位性Q波的心电图(ECG)特征。方法:分析19例AMI早期等电位性Q波的ECG演变规律。结果:等电位性Q波的ECG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小Q波:(2)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3)进展性Q波;(4)R波丢失。结论:早期识别等电位性Q波的ECG表现,对于AMI的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于娟  祁建勇 《广东医学》2021,42(12):1517-1521
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多发子波理论”和“局灶起源理论”认为螺旋波能够形成室颤。通过心电图成像技术能探测到室颤螺旋波,螺旋波的传导受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心肌组织传导速率的影响。动作电位受心肌细胞微观离子通道的影响,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异常导致的螺旋波出现与碎裂引发室颤。室颤维持的关键在于波裂,导致波裂的因素主要有心脏固有异质性和动态不稳定性。本综述阐释了室颤从微观变化到宏观调控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预防室颤的研究现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室颤提供全面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Cu(Ⅱ)──嘌呤配位吸附波。在pH为6.90的B·R缓冲溶液中,该波的峰电位为-0.240(V)(vs·SCE),对极谱波的电流,电位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波的一阶导数值可测定铜离子浓度,检测下限为9.0×10 ̄(-8)mol·dm ̄(-3)。  相似文献   

19.
心室晚电位在原发性心肌病中的临床意义李海鹰张怀勤赵玉香心室晚电位(VLP)是出现于QRS波终末部和ST段的高频、低振幅电活动,是受损心肌延迟除极所致,提示折返可能。应用信号平均心电图技术可自体表无创伤性记录心室晚电位,而且,心室晚电位在冠心病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服用波生坦治疗,观察服药6月后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6 min步行试验、右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波生坦后(1)肺动脉收缩压从(96±11) mmHg降为(86±10) mmHg (P〈0.01),肺动脉舒张压(56±10) mmHg降为(46±9) mmHg (P〈0.01).肺动脉平均压(73±11) mmHg降为(59±10) mmHg (P〈0.05).肺血管阻力(17.8±1.9) Wood降为(13.1±1.7) Wood (P〈0.01);(2)6 min步行试验从(136±40) m改善为(198±55) m (P〈0.01);(3)右室收缩末期内径从(40±5) mm减为(36±6) mm (P〈0.05).结论波生坦可降低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